中音薩克斯風手Jackie McLean與他的咆勃樂年代(上)


       1950-1960年代活躍於美國爵士樂壇的中音薩克斯風手,大多受到咆勃樂旗手Charlie Parker的深刻影響;短而急促、甚至神經質的音色、顛覆抒情或流行歌謠的即興樂句為其特徵,而這些Charlie Parker的信徒們,也常與小號或是次中音薩克斯風手進行激昂的「即興聯演」(jam sessions),留下膾炙人口的經典錄音。
Phil WoodsFrank Morgan可視為忠實的Charlie Parker傳人,終其一生,他們的吹奏風格都謹守咆勃樂句型,稱不上革命性的變化。能夠青出於藍,受到Charlie Parker的影響,但卻又能在這之後,逸出咆勃樂的框架、走向調式演奏之路的樂手,Jackie McLean是其中之一。
當五○年代大部分的美國樂手還在玩很典型的搖擺或咆勃樂時,Jackie McLean是少數感受到調式演奏魅力,因而走上革新路線的藝術家。他那尖銳、雖苦猶甜(bitter-sweet)的薩克斯風音色,即使根基於藍調或搖擺樂,但卻又不忘融合全音階的即興旋律,聽來格外辛辣刺激,對於求新求變的樂迷而言極富挑戰與啟發性。多虧有像Jackie McLean這樣的樂手,讓五○~六○年代的美國爵士樂百花齊放,熱鬧滾滾。
Jackie McLean出生於紐約市,父親雖然也是大樂團時代的吉他手,但在他八歲時就過世了,負責栽培Jackie McLean的是經營唱片行的繼父,以及住在他家附近的咆勃名家:Thelonious MonkBud Powell以及Charlie Parker。經由Bud Powell的推薦,Jackie McLean在十九歲時就初試啼聲,參與了Miles Davis專輯Dig的錄製工作。在這張典型的咆勃樂專輯中,Jackie McLean吹著深受Charlie Parker影響的樂句,表現亮眼。
在這之後,Jackie McLean也曾與鋼琴手George Wallington、貝斯手Charles Mingus合作,分別錄製了George Wallington Quintet at the Bohemia Pithecanthropus Erectus(一般翻譯為「直立猿人」,用人類的進化來比喻音樂風格的演變)等足以流傳後世的銘盤。一九五六~五八年時,Jackie McLean進入「精純咆勃養成班」--Art Blakey所領導的「爵士信差」樂團(Jazz Messengers),有他參與,比較有名的作品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Hard Bop以及Drum Suite。在這期間,Jackie McLean也曾在Ad Lib RecordsJubileePrestige的子廠牌New Jazz發行專輯,大多以咆勃風格為主。
由於Jackie McLean為這些廠牌錄製唱片時,並沒有拿到應得的酬勞,稍後他風格轉向革新之路,樂風丕變,這些因素使得他本人以及後來的樂迷,似乎都不太重視,甚至貶抑Jackie McLean在五○年代留下來的作品。甚至,Jackie McLean在五○年代最常被討論的並不是他的音樂,而是他曾在「The Connection」舞台劇(後來改編成電影,臺灣譯為「等待藥頭」)中飾演自己:一個耽溺於毒品,等待藥頭來打針,滿足自己癮頭的薩克斯風手。
事實上,Jackie McLeanJubileePrestige/New Jazz發行的專輯,就算其水準無法與他在Blue Note時期的經典作品並駕齊驅,仍有其寶貴的音樂價值。出道之初,Jackie McLean先後受到Charlie Parker的咆勃樂與Miles Davis調式爵士語彙的影響,將之融合為更成熟的精純咆勃風格,這些實驗性的嘗試皆反映於早期專輯之中,無論是音樂或錄音都有一定的水平,值得介紹給樂迷。
以下就依照發行時間順序,介紹Jackie McLean五○年代在Ad Lib RecordsJubileePrestige/New Jazz等廠牌所發行的專輯。

Presenting…(Ad Lib Records, 1955)
錄完Dig之後,經過四、五年的磨練,Jackie McLean已能獨當一面,領導自己的樂團。在這張專輯中,年方二十四歲的Jackie McLean,其表現被樂評人Charlie Mack譽為「有驚人的說服力、成熟度以及絕對性。」在那個年輕樂手熱烈追逐咆勃風格的時代,他的即興樂句就已經非常成熟,與另一位「前線」成員Donald Byrd互為搭配,自信滿滿的演奏加上漂亮飽滿的音色貫穿整張專輯,聽來令人倍覺心神愉快。
參與本作錄音的節奏組合包括了Mal Waldron(鋼琴)、Douglas Watkins(貝斯)、Ronald Tucker(鼓)等樂手,都是咆勃樂菁英的一時之選。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本作錄音的鋼琴手Mal WaldronJackie McLean一直都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兩人都曾經參與前述貝斯手Charles Mingus的名作Pithecanthropus Erectus之錄音,也曾一起錄製紀念女歌手Billie HolidayLeft AloneMal Waldron曾經擔任過她的鋼琴伴奏)。
在曲目選取方面,本作的原創與流行歌曲各半,反映出Jackie McLean從咆勃過渡到精純咆勃的企圖心;他一方面吹著Charlie Parker式的句型,另一方面也透過細膩的編曲與肌理分明的獨奏來表達自我。第一、四與六軌皆為知名流行作曲家的標準曲,分別為「It’s You or No One」、「The Way You Look Tonight」與「Lover Man」,從中可聽出Jackie McLean高亢、急促而炫技的樂句深受Charlie Parker的影響。而第二軌的「Blue Doll」、第三軌的「Little Milonae」則為Jackie McLean本人創作,前者是很典型的藍調曲,無論是中音薩克斯風與小號的即興樂句十分亮眼。後者是有點拗口,頗有難度的曲子,Jackie McLean純熟漂亮的演奏令人印象深刻。本作不但是咆勃樂逸品,也證明了Jackie McLean是一位同時擁有作曲、編曲與演奏長才的一流爵士樂手。

Lights Out! (Prestige, 1956)
本作是Jackie McLean以個人名義領銜、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從這之後,據說是因為吸毒開銷大的關係,這位薩克斯風手很密集地在Prestige發行專輯。但請讀者千萬不要誤會,密集地發行專輯並不代表Jackie McLean此一時期的創作都是糟粕。事實上,參與本作錄音的樂手都是五○年代爵士樂壇的一時之選:小號手Donald Byrd(他也參與了Jackie McLean第一張專輯的錄音)、鋼琴手Elmo Hope、貝斯手Doug Watkins以及鼓手Art Taylor
在風格方面,本作收錄的大多是Jackie McLeanDonald Byrd寫的原創曲,這些以藍調曲式為基礎的咆勃演奏即使談不上有突破性,但個別樂手的獨奏功夫都十分了得,搭配Elmo Hope銷魂的鋼琴演出(例如:他在第一軌專輯同名曲「Lights Out」的獨奏),整體音樂聽起來相當的舒適愉快。幾首抒情味道濃厚的作品,如第三軌的「Lorraine」、第四軌的「A Foggy Day」演奏得很動聽,值得推薦給樂迷們。

Jackie McLean Plays Fat Jazz (Jubilee, 1957)
本作以CD重新發行的日版,收在東芝-EMI知名的「Super Bit Jazz Classics」(一般稱之為「SBJC」)系列之中,當初被引進臺灣時是一張樂迷之間口耳相傳的夢幻逸盤,除了它原本就是稀有盤之外,主因是本作有低音號手Ray Draper的參與。Ray Draper是爵士樂界中少見的天才型樂手,年方十六就領導自己的五重奏樂團,在Prestige廠牌錄製了首張專輯Tuba Sounds,向樂迷們介紹他擅長的特殊樂器:低音號。低音號雖然常見於紐奧良的Dixieland風格的爵士樂,但僅是扮演節奏性的伴奏角色,極少人能像Ray Draper那樣,以出神入化的技巧操持低音號,吹出低沈又迷人的即興樂句。
除了Jackie McLeanRay Draper之外,負責主奏的還包括短號手Webster Young。短號是構造與小號相近,但更簡單的樂器,常見於二十世紀初期的軍樂隊與紐奧良行進樂團(marching band)的演出。在曲目方面,前三軌是這三位「前線」樂手的創作,大多是藍調味道濃厚的即興演奏,其中第一軌「Filide」以拉丁節奏揭開序幕,活潑的鼓韻烘托出優美的旋律與個別即興樂器精彩的獨奏、第二軌「Millie’s Pad」則是由小號手Webster Young執筆的三十二小節藍調,Jackie McLean爐火純青的即興樂句反映出他彼時作為精純咆勃好手的功力。第三軌的「Two Sons」則是Ray Draper的創作,在此可聽到他在浮動的躍動節奏裡,展現了靈活又驚人的即興實力,低沈雄渾的低音號旋律貫穿其中,是本作的必聽曲。第四軌「What Good Am I Without You」原來是流行曲,Jackie McLean的獨奏帶著一種追昔憶往的情懷,搭配Ray Draper的伴奏,聽起來相當感傷。最後一軌是Miles Davis的名曲「Tune Up」,快節奏的獨奏演出頗為符合原曲的精神,是Jackie McLeanMiles Davis致敬的作品。

A Long Drink of the Blues (Prestige/New Jazz, 1957)
本作的演出陣容十分堅強:Curtis Fuller(長號)、Webster Young(小號)、Gil Coggins(鋼琴)、Paul Chambers(貝斯) Louis Hayes(鼓)組成的六重奏負責演奏第一軌(製作人將錄錯的部分、樂手之間的對話也收進來,刻意製造類似現場演奏的氣氛。本曲共計二十三分鐘,原來發行黑膠唱片時,應該就佔了A面全部了)。其餘曲目則由Mal Waldron(鋼琴)、Arthur Phipps(貝斯)與Art Taylor(鼓)參與錄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Curtis Fuller,來自底特律的他和擔任貝斯演奏的Paul Chamber是同鄉,曾經參與精純咆勃養成班「爵士信差」樂團,在當時是數一數二傑出的爵士長號手。
筆者手中的這張A Long Drink of the Blues,係日本JVC公司於二○○六年以「20 bit K2 Super Coding」、「爵士紙殼外套十八番」為企畫主題,一口氣重新發行了三百款經典爵士專輯之一。事實上,無論是擁有Blue NoteCapitolLiberty…等發行權的東芝-EMI,或是擁有PrestigeFantasyRiverside..等發行權的JVC,每隔幾年就會來一次爵士樂的大型重發企畫,以「平價」、「改良音質」、「忠於原作的精美包裝」來吸引年輕樂迷。
就音質而言,日版「20 bit K2 Super Coding」(以下簡稱K2日版)和舊的美版究竟有何差異?筆者試聽之後,認為K2日版的優點是「細節清晰」、「音場飽滿」,音響系統越好,這些優點就更明顯。再加上A Long Drink of the Blues原始錄音由名師Rudy Van Gelder操刀,音色非常的飽滿;鬆軟的貝斯、洋溢著金屬光澤的薩克斯風、結實的小號無論是音樂或錄音品質都屬上品。
在曲目方面,第一軌專輯同名曲「A Long Drink of the Blues」是本作必聽之作。搖曳生姿的節奏裡帶出令人陶醉連連的藍調鋼琴旋律,接下來Curtis Fuller的長號、Jackie McLean的次中音與中音薩克斯風(注意到了嗎?他很不尋常地吹了兩樣不同的樂器)、Webster Young的小號獨奏陸續登場,而Gil Coggins的鋼琴演奏也不遑多讓,肌理分明的演奏聽起來很是精彩。
接下來的「Embraceable You」、「I Cover the Waterfront」與「These Foolish Things」都是流行歌謠,這些曲子的即興演奏幾乎由Jackie McLeanMal Waldron兩人獨攬。一般樂評人在討論Jackie McLean時,總是比較重視他在Blue Note時期的風格突破,對於早期在Prestige如何詮釋流行曲,似乎興趣缺缺。事實上,擔任承先啟後角色的Jackie McLean,一方面有能力把這些優美的流行歌謠吹得深情款款,另一方面又能適時地嵌入Charlie Parker式的咆勃樂句,絕對是冶傳統與革新元素於一爐的薩克斯風名家。

McLean’s Scene (Prestige/New Jazz, 1957)
本作的演出陣容也是分為兩組:Bill Hardman(小號)、Red Garland(鋼琴)、Paul Chambers(貝斯)與Art Taylor(鼓)演奏第一、三與四軌,而Mal Waldron(鋼琴)、Arthur Phipps(貝斯)與Art Taylor(鼓)則負責演奏第二、五與六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組演出陣容,小號手Bill Hardman出身「爵士信差」樂團,音色比起Jackie McLean原先合作的夥伴Webster Young更陽剛,也更為炫技。至於鋼琴手Red Garland曾經擔任Miles Davis樂團伴奏,算得上是演奏藍調鋼琴的第一人。至於Paul Chamber,既拉弓又撥弦,擅長製造千變萬化的貝斯音色,扮演極好的潤滑整體音色之效果。
跟上述的A Long Drink of the Blues一樣,McLean’s Scene也是由錄音名師Rudy Van Gelder操刀,音色飽滿、動態清晰,而筆者手邊的這張K2日版的重製水準也令人滿意。在曲目方面,除了第四、六軌為Jackie McLean的原創曲之外,其餘都是膾炙人口的流行歌謠如「Gone with the Wind」、「Our Love is Here to Stay」。爵士高手們如何以即興手法重新詮釋大家耳熟能詳的旋律,甚至將之改造成符合他們自身風格的音樂,是本作的聆聽重點。

Makin’ the Changes (Prestige/New Jazz, 1960)
這張專輯可視為A Long Drink of the Blues的姊妹作,兩者皆錄製於一九五七年,演出陣容也一模一樣,不過本作拖延到一九六○年才得以發行。CD版雖然曾經於一九九二年重新發行,但至今早已絕版。還好現在科技發達,有音樂串流網站二十四小時提供試聽服務,不過網站提供的專輯與樂手資訊比較有限,在此補充得更翔實一點。
Makin’ the Changes的演出陣容包括:一、三與四軌由Mal Waldron(鋼琴)、Arthur Phipps(貝斯)與Art Taylor(鼓)參與錄音,第二、五與六軌則由Curtis Fuller(長號)、Webster Young(小號)、Gil Coggins(鋼琴)、Paul Chambers(貝斯) Louis Hayes(鼓)參與錄音。
本作總共收錄了六首曲子,在曲目選擇方面,除了第五軌的「Jackie’s Ghost」由低音號手Ray Draper所作之外,並沒有什麼原創曲,其餘都是搖擺爵士與咆勃樂名曲。第一首曲子「Bean and the Boys」原先是薩克斯風巨擘Coleman Hawkins以流行曲「Lover Come Back To Me」的和弦為基礎加以作即興改造,係當時咆勃樂很流行的演奏手法。「What's New」則是曾經紅極一時的歌謠,由Webster Young的小號、Jackie McLean的中音薩克斯風與Curtis Fuller長號輪流進行獨奏,值得一提的是貝斯手Paul Chamber、鋼琴手Gil Coggins都展露了即興功力,表現不俗。
第四軌的「I Hear a Rhapsody」也是四○年代流行一時的名曲,五○年代時成為咆勃樂手的最愛,最終成為爵士樂的標準曲,Jackie McLean咄咄逼人的薩克斯風搭配Mal Waldron的鋼琴,傑出的演奏令人印象深刻。其餘的曲子如「Jackie's Ghost」與「Chasin' the Bird」等,除了以咆勃句型為主的即興樂句之外,Jackie McLean也嘗試了一點調式演奏,預告了他在下一個年代的風格轉型。

一九五九年,Jackie McLean在藍調之音唱片公司(Blue Note Records)發行首作New Soil,以「新土壤」的專輯名來宣告他即將走向不一樣的音樂生涯。關於他在藍調之音的作品,將於下一期專欄詳加介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前衛搖滾與爵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