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5的文章

現代爵士樂的瑰寶

圖片
-- 談 「 Fantasy」 爵士名人堂 的名作決定盤系列(一) 一九四○年時代,一對在舊金山經營塑膠鑄模(包含壓黑膠唱片)生意的魏斯兄弟( Max and Sol Weiss),眼見白人爵士鋼琴家Dave Brubeck的專輯大賣,興起了自創音樂廠牌的構想。熱愛科幻讀物的魏斯兄弟,將廠牌命名為 「 Fantasy」 ,它也是一本科幻雜誌的名字。雖然以發行爵士樂專輯而知名,不過Fantasy的唱片型錄並不限於爵士樂,藍調、搖滾樂、靈魂歌曲,甚至喜劇演員Lenny Bruce的脫口秀都有發行。六○年代末,Fantasy轉手之後,搭上了搖滾樂的風潮,發行了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數張專輯,更掀起了銷售狂潮。 幾經併購整合,如今 「 Fantasy」 已經演變成美國數一數二的獨立唱片公司 — Prestige浩瀚的唱片型錄中,爵士樂的代名詞。樂迷之間談論的「Fantasy爵士」或是「OJC」(Original Jazz Classics)系列,指的都是五○年代中期以降,美國獨立唱片公司如 Fantasy 、 Prestige 或 Riverside 等廠牌曾發行的經典作品。現代爵士樂的重要樂手及其作品大多匯集於此(特別是 Riverside 與 Prestige 合併之後),唯一可以與之匹敵者,也只有藍調之音唱片公司( Blue Note Records )而已。 想一窺爵士樂的堂奧的樂友,千萬不要因 Prestige 唱片公司洋洋灑灑的爵士唱片型錄而裹足不前。以這次「爵士名人堂」的名作決定盤系列為例,不但有中英文解說,而且分別由重量級樂評人執筆。中文解說還分為「專輯簡介」、「樂手簡介」與「曲目簡介」,條理分明,正好提供了入門者實用方便的指引。而且每一張 CD 所收錄的曲子總長至少有一小時,部分更高達七十分鐘之多,堪稱經濟實惠。筆者將這一系列的精選曲目聽過幾輪之後,肯定了這些精選曲目,確實都是樂手們的代表之作,它們為這些樂手在現代爵士樂鼎盛時期的精彩表現,留下了最好的見證。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的專輯均於去年再次作數位重製,拜科技進步之賜,與舊版的 CD 相較, 新一代的數位重製水準大為改進,這幾張「名作決定盤」雖然都是五十年前的錄音,聽來少有「衰聲」,無論是清晰度、層次感或是動態都令人滿意。 邁爾士.戴維

爵士樂的秘境探奇

圖片
::歐洲爵士樂手聆賞會」紀實 七月中旬,就在台北盆地最悶熱的時刻,「海棠」颱風的外圍環流帶來豪雨,天氣也忽然涼爽了起來。雖然天候不佳,不過台北的爵士樂迷仍熱情不減,原訂的「歐洲爵士樂手聆賞會」照常在「爵士樂達人」吳醫師家舉行。參與成員計有音響發燒友清榮大哥與陳老師音樂會的主辦人之一小潘,台北爵士派( Jazz Pie )俱樂部的成員 Bibby 、 Ipenema 、 Philly 與小妹在下我( wisconsin_sun )。 第一次聽到吳醫師的大名,是有回與爵士城唱片行老闆 Jeff 聊天。一向很臭屁的 Jeff 向我說,他有一位客人,專輯已經買得多到「不知要賣什麼給他了」。 Jeff 是個超級業務,推銷爵士樂專輯不遺餘力,但居然有這號人物,蒐藏的專輯已經多到讓 Jeff 大嘆無貨可推銷給他,我心裡想,這位仁兄一定不是個尋常人物!台北的爵士派開辦之後,終於有機會認識吳醫師。平時工作十分繁忙的他,不但很慷慨的在同好聚會中分享過德國爵士廠牌 MPS (以絕佳錄音和堅強的樂手陣容聞名,號稱 The Most Perfect Sound 「最完美的聲音」)絕版的黑膠唱片,也常在網路的爵士樂討論區與後輩分享聆聽心得。吳醫師長年閱讀各種音樂雜誌或相關書籍,並有豐富的 e-bay 搶標經驗,戰功彪炳,對於各種爵士樂的罕見盤不但熟悉,本人也像一本爵士樂百科全書一樣,知識豐富,無論是樂手、廠牌、音樂風格、封面設計、包裝 …… 等,都有獨到的見解,令人佩服。 這一回的「歐洲爵士樂手聆賞會」,從英國的薩克斯風手開始談起。首先登場的是吳醫師曾經在爵士樂討論區推崇的 Tubby Hayes 。 Tubby Hayes 可說是英國相當有代表性的現代爵士樂手,曾飄洋過海到紐約與天才盲人樂手 Roland Kirk 同台演出。吳醫師是這麼介紹 Tubby Hayes 的: 「 Tubby Hayes 是當代英國、乃至於歐洲或者是全世界最傑出的爵士樂手之一。絕對流暢俐落又充滿創意的吹奏,令當時美國的一線樂手如 Zoot Sims、Sonny Stitt 也刮目相看,於是受邀兩次美國的訪問錄音。生涯中受電顫琴的音色吸引,苦練三年後,玩起電顫琴來也不比第一流的樂手遜色多少。大部分英國爵士樂評論家常感嘆, Tubby Hayes 真是龍困淺攤,要是出生美國,功成名就何止數倍

「象」由心生:談瑞士廠牌 Hat Hut 中的 hatOLOGY 系列精彩作品

圖片
說 來有趣,就台灣的聽眾分佈來說,如果唱片行有賣前衛爵士樂的 CD ,通常部分會被放在屬於年輕族群的搖滾區(或是被細分出來的前衛搖滾區),說明了大部分的爵士樂迷似乎對前衛爵士敬謝不敏。前衛爵士是什麼?它真的如大家所說,那麼的抽象難懂嗎?就音樂性而言,前衛爵士究竟有沒有條理或脈絡可循?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筆者想先引用法國作家修伯理(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在「小王子」一書中,曾經說過的真實故事。 修伯理年幼時,曾經讀過一本名為『自然實錄』的書,他看到書中有一張畫,是一條大蟒蛇吞吃動物的樣子。書上寫著:「大蟒蛇將獵物整個吞下去,不咀嚼。這一來牠們都不能動,要六個月才能消化,便足睡了六個月。」 修伯理被書中描繪的意象震懾住了。他默想著森林中發生的殘酷紀實,一邊完成了生平第一張畫,試圖捕捉「蛇吞象」的畫面。完成之後,修伯理把作品拿給大人看,問他們看到這張畫,會不會覺得恐怖,有沒有被嚇到? 然而,出乎修伯理意料之外,大人們一派輕鬆,瞅了一下這張圖畫,淡淡地說:『嚇著?怎麼會有人被帽子嚇著呢?』 修伯理自忖,他明明畫的是大蟒蛇吞下大象的情景,無奈大人們好像看不懂。不死心的他又畫了一張,這次他刻意畫了大蟒蛇肚子裡的東西,希望大人能夠更清楚他所描繪的意思。 這回大人的反應,並不是恍然大悟,而是對修伯理的執著覺得不解,轉而勸他擱下這些無聊的玩意兒,專心讀書,作一些大人世界中所認為有用的事情。如果修伯理生在台灣的話,大概就會被鼓勵去念醫科吧?就這樣,修伯理的繪畫生涯至此中斷,他心灰意冷的在「小王子」一書說:「大人自己從不瞭解什麼,小孩子得經常向他們解釋,永遠解釋個沒完,真累人。」 修伯理講的這個故事,其實是一段精彩的藝術教育的引言。台灣早已邁入資訊社會,各種影像,聲音與文字,透過大眾媒體,充斥於我們生活的周圍。在這個強調商品消費的社會中,快速的吸收消化資訊變成一種強迫性學習,大部分的人都已習於觀察事物的表面,而非好整以暇地,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深入挖掘事物背後的意涵。 我們的感知系統負責感受事物的表象,而我們的腦袋則負責思考,如何將那些對事物的感受,轉化為一套可以理解的符號,進而透視表層之下的深層意涵?我們思考著:見山真的是山,見水真的是水嗎?如果是聽音樂的話,我們又如何聽出「弦外之音」?其實,就像修伯理的童年畫作一樣,「象」由心生,正

夏日的心靈饗宴:側寫二○○五東京爵士音樂節

圖片
二○○五東京爵士音樂節宣傳單(感謝環球唱片傅先生提供) 製作成黑膠唱片形狀的東京爵士音樂節手冊(右下為票卷) 對於工作忙碌但又喜歡爵士樂的朋友而言,除了每年八月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舉行的夏日爵士音樂節、十月於台中舉行的爵士音樂節之外,距離台灣約三小時飛行時間的東京爵士音樂節,於八月下旬舉辦,參與的樂手陣容不但堅強,音響設備更是一流,也非常值得樂迷考慮。 由日本公共電視NHK集團主辦的東京爵士音樂節最大的優點,在於所有的演出集中於週六、日兩天,對於忙碌的樂迷而言不啻於一大福音。再者,東京爵士音樂節每天的演出分為日場與夜場,日場約有五組人馬演出,夜場約有三組人馬。若以每組人馬平均演出一小時來計算,兩天下來,全程參與的樂迷至少可以觀賞十五個小時的演出,只要你的體力負荷得了,去東京參與爵士音樂節,絕對比去新宿、涉谷血拼還要超值! 二○○五年東京爵士音樂節的靈魂人物是大名鼎鼎的鋼琴家Herbie Hancock,他不但擔任音樂節的總監,負責邀請樂手並安排演出場次,更是夜場聚光燈的主秀焦點。雖然年年都向東京爵士音樂節報到,Herbie Hancock及其率領的人馬,在演奏型態與風格方面,卻是千變萬化,從來沒有重複過。 Herbie Hancock/Headhunters 今年Herbie Hancock的演出打著「Headhunters 05’」的名號,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風格多元的Hancock,即將在音樂節中大玩融合樂(fusion)。為什麼呢?Headhunters是Herbie Hancock融合節奏藍調(R & B)、搖滾樂與爵士樂的扛鼎之作。就在一九七三年,演奏生涯遇到瓶頸的Herbie Hancock皈依佛教,秉持「在世就是要讓眾人喜樂」的生活哲學,在爵士樂中放進大量的黑人流行音樂元素(如James Brown、Curtis Mayfield等人的作品),發行了Headhunters。這張專輯不但佳評如潮,更啟發了年輕一輩的音樂創作,對於日後的靈魂、嘻哈、放克等樂風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東京爵士音樂節的場地位於東京台場Big Sight東翼一廳。夏天熱得像大火爐的東京,前兩年的音樂節場地都是在戶外,去年據說熱到攝氏四十二度,一整天的表演聽下來,不但烈日當頭、揮汗如雨,對樂迷的體力更是一大考驗。此次於有空調的室內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