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09的文章

二○○八年爵士樂回顧(下)

圖片
上個月的專欄裡介紹了幾張去年發行的優質爵士作品,包括人聲、鋼琴獨奏與「吹管-吉他」二重奏等專輯。 本月專欄探討的範圍更廣,除了持續介紹好聽的爵士樂專輯之外,一併選出去年最優秀的現場表演,並推薦筆者心目中,關於爵士樂的最佳文字企畫。 「如日中天」獎 得獎者:Dave Douglas 得獎專輯: Dave Douglas & Keystone - Moonshine (Greenleaf) 若要票選這幾年發片頻繁、製作概念優異,演奏水平亦佳的爵士樂手,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活躍於紐約的小號手Dave Douglas。Dave Douglas這兩年似乎喜歡上Fender Rhodes鍵盤的聲響,大搞放克味濃厚的「律動爵士」(groove jazz)。多產的他,去年推出了新專輯Moonshine,主題為向偉大的默片巨星,足以和卓別林分庭抗禮的Buster Keaton致敬。 與去年發行的專輯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相較,在Moonshine中與Dave Douglas的班底又換人了;Adam Benjamin取代了Uri Caine(電子鍵盤Fender Rhodes),Marcus Strickland取代了Donny McCaslin(次中音薩克斯風),Brad Jones取代了James Genus(原音貝斯),Clarence Penn取代了Gene Lake(鼓)。除了這全新班底外,又加了DJ Olive。 雖然筆者個人偏好Uri Caine演奏Fender Rhodes,不過強將帶領,斷無弱兵之可能,Adam Benjamin同樣表現得很精彩。在演奏節奏感強烈的音樂方面,我以為薩克斯風手Marcus Strickland火候與味道都夠,並不不輸給風格強悍的Donny McCaslin。至於DJ Olive,雖然他取樣的聲響,有時會把演奏氛圍搞得很迷離詭異,不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Flood Plane」一曲中把布希指責恐怖份子的演講片段,歇斯底里的以零碎剪輯方式重複播放。類似手法,已經不僅是聲響剪貼融入即興演奏所產生的「趣味」兩字能描述。嚴肅地來說,這是Douglas樂團透過音樂創作進行的政治批判。樂迷或許會對於DJ Olive的聲音取樣有點意見,但就音樂性來說,Moonshine無疑是一張十分正點的專輯

忘情咆哮的靈魂之后

圖片
朋友新居佈置完成,找我一起聽音樂。我們坐在嶄新的音響室裡,靜靜聆聽經典的Quad揚聲器。它不是一組有雄渾氣魄的大喇叭,但聽起來沈穩結實,該有的聲響細節都可以細膩地呈現出來。 我帶來試聽的CD,是華納唱片公司旗下副牌Rhino於二○○五年重新發行,編號限量5千套‧四張裝的《 Don't Fight The Feeling: The Complete Aretha Franklin & King Curtis Live At Fillmore West 》。這套重發的CD封面,具體而微地說明了演出內涵:從左到右,「靈魂歌后」阿瑞莎、盲人歌手雷‧查爾斯和薩克斯風手金恩‧寇帝斯一字排開,向觀眾謝幕,而台下擠成一團的年輕白人歌迷,或長髮披肩,或蓄落腮鬍,忘我地向台上藝人歡呼鼓掌。這套專輯見證了阿瑞莎演出生涯中偉大的一刻。在寇帝斯熱力四射的伴奏音樂中,阿瑞莎以搖滾巨星之姿華麗登場。 首先,她以影響深遠的暢銷曲〈尊敬〉打頭陣,然後是情歌〈Call Me〉,接下來回到快節奏的〈Mixed Up Girl〉。迥異於白人女歌手的世故內斂,阿瑞莎的演唱全然地外向奔放,情感豐沛,搭配煙硝瀰漫的電風琴、Q勁十足的貝斯與活潑的吉他旋律,表達了屬於她自己的節奏藍調風格。即使演唱的不是自己的作品,如〈惡水上的大橋〉,透過聖靈充滿的轉音,阿瑞莎總是能輕輕鬆鬆,將之化為福音詩歌風格的曲子。她以一唱一答的手法帶出〈爽爽醫師〉這類有性暗示的曲子,撩撥歌迷的亢奮情緒,將演出帶至高潮。在上個世紀的七○年代初期,當美國黑人還在破除種族歧視,為民權奮鬥時,可以在舞台上昂首闊步,信心滿滿地大聲歌唱,讓千萬年輕白人信徒膜拜的黑人女神,唯有阿瑞莎‧富蘭克林而已。 多虧唱片公司大手筆,二○○五年的重發版首次完整收錄了阿瑞莎‧富蘭克林連續三天在舊金山菲爾摩西館的演出。原始發行的黑膠唱片把演出切成了兩半,將負責暖場與伴奏的金恩‧寇帝斯和阿瑞莎的演出分開發行。這樣的濃縮和切割其實是很有問題的。因為負責編曲與指揮的薩克斯風手寇帝斯,才是整場演出真正的靈魂人物。多虧他唱作俱佳,在前一個小時將氣氛炒熱,才能在後半段襯托出阿瑞莎更為激昂、震撼人心的演出。想知道節奏藍調的律動感如何形成,一定要聽寇帝斯的樂團演奏《Memphis Soul Stew》一曲;貝斯手首先登場,演奏反覆的旋律,然後是響亮的鼓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