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6的文章

慧黠犀利,還是艱澀拗口?

圖片
____漫談爵士鋼琴家Andrew Hill在藍調之音的辛酸史1963-1970 Andrew Hill 本尊 如 果你問我,有一位頗有才氣的爵士樂手,年紀尚輕,創作力豐富,若身處於一九六七年 的紐約,成功的機會如何? 我非神仙,自然無法鐵口直斷。不過,從歷史遺留的蛛絲馬跡作合理的判斷:假如你想像中的這位樂手,還不打算擁 抱探索「新事物」(New Thing)的自由爵士風,也不想化繁為簡,全心投入「靈魂爵士」,以振興黑人都會舞曲或流 行樂為目標(雖然這是最容易餬口的差事)。那麼,恕我直言,即使他已經和紐約最好的爵士樂獨立唱片公司簽約, 不要說成名,這位樂手可以在市場成功的機會,實在渺茫之至。 也許,只是「也許」,三十餘年後,命運之神會再一次眷顧這位樂手,派遣一位崇拜他的粉絲兼製作人(他不但音樂 品味出眾,而且熟知珍貴的歷史錄音,精明幹練到令所有樂迷衷心佩服),幫他把重要作品悉數翻出土,重新發行。 這位樂手,至此才能獲致所謂的「成功」,並得到應有的桂冠與讚美。但在當時,在搖滾樂才將要大行其道的一九六 ○年末期,我只能抱歉地說:老兄,運氣不可能屬於您! 我心裡想的這位樂手,真有其人。 最 近三年,拜精明幹練,熟知珍貴歷史錄音的製作人Michael Cuscuna之賜,這位樂手在藍調之音的歷史錄音一張張陸續出土。二○○三年是從未發行過的Passing Ships(此次錄音鮮為人知,連正式記錄都查不到),二○○四年是Dance with Death(六○年末曾發行),最近一張於二○○五年十一月在台重新發行,專輯以他的名字命名Andrew!!!(錄音時間較Dance with Death早四年,不過發行的時間卻差不多)。看官們,猜到他是誰了嗎?沒錯!他就是鼎鼎有名的鋼琴家Andrew Hill。 約莫十年前,我在台北公館的宇宙城買到電顫琴手Bobby Hutcherson在藍調之音「鑑賞家系列」重發盤Components與Patterns,聆聽之後,驚為天人,決定將這位厲害的樂手六○年代在藍調之音發行的作品盡量蒐集齊全。當時台灣的網購風氣並不發達。我自力救濟的辦法,是先取得馬賽克唱片公司子廠牌True Blue的爵士唱片型錄,將每一張Bobby Hutcherson領銜的作品都勾起來,請美國的親友代訂,幾個月後,Bobby Hutcherson的Dialogue寄來

生鮮活跳的動人樂章:談單簧管好手Buddy DeFranco

圖片
明天就是咱敬愛的Buddy老伯八十三歲大壽啦!住美國的樂友們,有沒有聽說關於他的生日音樂派對呢???  Happy B-Day, Buddy!! 熱愛爵士或古典音樂的樂迷朋友們,您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洩氣感?每天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到處充斥著八卦新聞或新聞人物互相攻訐的口水戰,很少能讀到較具價值的藝術或文化新聞。想要仰賴大眾媒體獲得非流行音樂的訊息, 往往是緣木求魚。於是,網際網路中的音樂或音響討論區、樂迷們的部落格,或是由代理商引進的外語音樂雜誌,成為樂迷得知訊息的少數窗口。 一年多前,我在網路上讀到一則令所有台灣爵士樂迷怦然心動的大消息:單簧管好手Buddy DeFranco在五○年代中期 為Verve廠牌錄製的五張專輯,即將由日本環球重新發行西低版,而台灣也會限量引進。日版西低一向售價昂貴,動輒 六百,甚至七百元以上。然而此次的預購風潮,卻是有史以來最熱絡的一次,為什麼? 代理商列出來的專輯特色中,「24-Bit 96kHZ錄音 Remastering」滿足了音響迷對於重製水準的基本要求,「LP原版 封面式樣」或「精美不織布封套」則對準了蒐藏癖的胃口,至於「日本售價Yen 2,345,台灣售價約五百二十元」,錙 銖必較的樂迷或許還不滿意,但精算一下,每張專輯少了一百五十元,也算是勉可接受了。然而,上述訴求都屬次要 ,引發預購風潮最重要的原因,仍在於Buddy DeFranco這一段時期與鋼琴手Sonny Clark合作的錄音,絕對是他個人生 涯輝煌的一刻,張張專輯皆為珠玉,也是蒐藏家心目中的夢幻逸盤。除了美國的馬賽克唱片公司(Mosaic Records) 在八○年代末期限量發行的The Complete Verve Recordings of Buddy De Franco with Sonny Clark套裝西低與黑膠 唱片(早已絕版),以及日本環球較早重新發行的Autumn Leaves之外,Buddy DeFranco與Sonny Clark攜手合作,為 Verve錄製的專輯,從未以單張專輯形式重新發行。這,才是讓內行樂迷引頸盼望的真正原因!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Buddy DeFranco真的是一位如此要得的單簧管好手,合作對象是眾口鑠金的「精純咆勃」(hard bop)派的鋼琴好手Sonny Clark,又是在知名的爵士廠牌Verve發行專

台灣爵士樂迷談發燒爵士LP::下::

圖片
在 上一期的專欄中,我曾針對 The Absolute Sound (TAS) 雜誌 Fred Kaplan 執筆的「發燒爵士LP榜單」精選了八張唱片並評述之。評述的主旨,絕不是要否定Fred Kaplan的品味,而是希望以一名樂迷(而非發燒迷)的觀點,多談一點發燒爵士唱片的音樂性,並試著推薦一些其他同樣值得聆聽的專輯。這幾年來,台灣有越來越多的膠迷在網路下標購買黑膠唱片。然而,茫茫膠海中,即使是自己心愛的歌手或樂手,都有可能踩到地雷,買到一些味如雞肋的平庸之作,更不用提可能會被賣家矇騙唱片的品相,或是因為市場哄抬而忍痛買下價格偏高的唱片了!相信許多讀者在網路上標唱片的心情,一定是「又期待,又怕被傷害」,若能多參考一些資訊,買到自己真正喜歡,價格又合理的唱片,才是聆聽的真正樂趣之所在,不是嗎? 對 爵士樂迷而言,由日本「Jazz批評編集部」(Jazz Hihyo)執筆,松=株式會社發行的爵士名盤評鑑專書系列,是購買經典盤重要的參考來源。「Jazz批評編集部」由日本資深的樂迷構成,寫作涵蓋的範圍博大精深,而這些主筆群的究極精神,連我們這些死忠的爵士樂迷都自嘆弗如呢!翻開爵士批評社的書目,洋洋灑灑、琳瑯滿目,或以音樂類型(如精純咆勃Hard Bop、靈魂樂)作區分、或以樂器作區分(如薩克斯風、小號、電風琴)、或以地域作區分(如日本爵士、歐洲爵士)、或以編制大小作區分(如鋼琴三重奏)、或以重要樂手為主題(如Bill Evans、Pat Matheny)、或逕以廠牌作為推薦指標(如Blue Note、Riverside、Bethlehem)。欲一窺爵士經典LP奧妙的讀者,宜從「Modern Jazz黃金時代1951-1961:Hard Bop入門」(二○○○年出版)與「Jazz Tenor Sax」(二○○一年出版)兩本書入手,如此便可很快上手,掌握關於爵士經典盤的訊息。 「Jazz批評編集部」執筆的名盤推薦專刊,固然提供了實用的消費訊息,但也存在著「市場炒作」的危險性。許多專輯一旦被選入,特別是被放在書的封面或前面的彩色頁(這代表它們在作者群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先不論品相,原盤至少都是數百元美金起跳。如果你讀的是「European Jazz Disc 1800 LP, EP, CD」這類的推薦專書,彩色頁推薦的專輯,考量歐盤比美盤更加稀有珍貴,其

台灣爵士樂迷談發燒爵士LP::上::

圖片
去 年在一次爵士樂友聚會中,清榮大哥告訴我,美國知名的音響雜誌 The Absolute Sound(TAS) 刊登了「好聽及發燒搖滾樂LP榜單」(Great and Great-Sounding LP’s)專題,接下來還會刊出由 Fred Kaplan 執筆的「發燒爵士LP榜單」(The Best-Sounding Jazz LP’s)。TAS榜單由同時精通音樂與音響的主筆製作,評鑑水準有目共睹。但尷尬的是,對本地的樂迷而言,依照權威音響雜誌的榜單去買唱片有兩個問題:一是不見得買得到主筆所推薦的版本,特別是在台灣,黑膠唱片原本就一片難求,別說是價格高昂的爵士原盤,許多復刻盤即使有代理商,也早已絕版。二是即使上網標到唱片,也不一定保證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專輯,畢竟聽音樂的口味很主觀,值得拼死以求的曠世銘盤,很有可能是另一個人心目中的雞肋,不知其味。這讓我興起了一個念頭,不妨就來寫「台灣爵士樂迷談發燒爵士LP」一文吧! 早 在七十三期(1991年)的 TAS 雜誌中,Fred Kaplan就曾經推出過類似專題,選了二十一張最值得推薦的爵士黑膠唱片,並註記每一張推薦盤,究竟是音樂性完美,還是發燒程度勝出?在一五七期的TAS雜誌中,Fred Kaplan以純音樂的觀點,製作了「二十世紀百大爵士專輯」專題,這次他推薦了從未入榜的薩克斯風手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唱片(即使錄音水準不佳),其他達到發燒水準的專輯則以星號(*)註記。二○○五年十二月,TAS再一次登出了Fred Kaplan的「發燒爵士LP榜單」鴻文,列出了四十餘張值得推薦的專輯。比對一九九一年與二○○五年的發燒爵士LP榜單,不難發現Fred Kaplan的口味很一致,重複推薦的比例達三分之二,而影響榜單變動的主要因素,應該只是唱片可得與否而已。限於唱片在本地的可得性與篇幅,本文先從TAS榜單中選出八張台灣(可能)還買得到的唱片並予以評述 (註一) 。接下來,在下一期的「音響論壇」中,筆者將推薦心目中值得擁有的八張爵士黑膠唱片,提供讀者參考。在音響與音樂兩者之間求取平衡,則為筆者的心願。 先簡單地談一下筆者在聽爵士樂時,對於音響表現的要求。大部分的爵士樂唱片都是小編制的錄音,有些發燒友或許會特別希望聽到飽滿的銅管樂器音色,或是有顆粒感的低音貝斯。對我來說,樂團合奏的「整體性」、樂器彼此之間相互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