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1的文章

濕冷水氣中洞見燭光

圖片
冬雨天談小號手Woody Shaw [ 致讀者 ] 十年前寫了這篇文章紀念我喜愛的爵士小號手Woody Shaw,後來收錄在《爵士春秋》 一書中發行。近來透過Facebook認識了Woody Shaw的兒子Woody Shaw III,告知Woody Shaw在CBS錄製的三張唱片,將在近期內重新發行CD。又因為Dexter Gordon是Woody Shaw III的繼父,故一併告知,Dexter Gordon在CBS的錄音也即將重新發行。跟Woody Shaw III聊完天後,在舊網站中找到了這篇陳年古文,因為時間的關係,某些資料或許也不盡正確,請讀者協助補正,並祝新年快樂,謝謝! 小威元宵前天氣就開始轉壞,雨點在深夜時用力敲擊著屋簷,密集的乒乒乓乓聲響,重擊著失眠者的腦袋。滂沱大雨也癱瘓了辦公室的作業,濕氣侵襲老舊的影印機,每天都有人半蹲在地上,打開機器,取出藏在裡邊,碳粉到處飛揚的夾紙。大雨也滲蝕了脆弱的電話線,或許是習慣了,我對於嗶嗶波波的雜訊倒不覺得苦,只是配合著整點打下課鈴時,幾乎完全無法意會對方的談話。 大雨加上冷冽的氣溫,讓居住在這個島嶼的人陷入了苦惱。城市裡到處都在塞車,鄉下到處土石崩塌,政客們沙啞著聲音,作選前最後三週的衝刺,而我每天手腳冰冷,對溫度完全失去信心。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內文提到WoodyShaw,發信者盛讚這位後咆勃時代重要的小號手,並極力推薦他在CBS錄製的「紫檀木」(Rosewood),並提及Woody Shaw、Freddie Hubbard在藍調的精彩錄音Double Take。 啊,Woody Shaw。在極端惡劣的雨天裡,聆聽Woody Shaw即使無法救贖,至少也能稍稍溫暖我的心房罷。一直到現在,Woody Shaw在CBS的完整錄音仍然是我最喜歡的Mosaic套裝唱片之一,聽他帶領著不同的團員,不同的節奏組合,嘗試不同的風格,做出至今聽來仍完全新鮮的作品,成為近日來乏善可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情。 在小號風格的發展史上,Woody Shaw特別容易被忘記。相較於其他傑出的爵士小號手,Woody Shaw顯得生不逢時。他崛起的七0年代,正是原音爵士衰蔽的低潮期-不但整體環境走下坡,專供純爵士演出的酒館或俱樂部大量減少,連專業雜誌的視野都顯得低落(Woody Shaw在

二○一○年爵士樂回顧(上)

圖片
前年加拿大老牌爵士樂雜誌 Coda 的停刊,敲響了實體音樂雜誌的警鐘,去年最令樂迷震驚的消息來自日本:就在去年七月,更老牌,創辦於昭和二十二年(即西元一九四七年)的 Swing Journal 因為廣告量下降,在財務考量下宣布停刊了!雖說數位化狂潮早已將實體刊物與CD打得潰不成軍,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日本,還是令人倍覺惋惜。畢竟日本有亞洲最具規模與多元的爵士樂消費市場,無論是新盤、經典盤、音樂與音響相關文字的討論及現場演出,其水平及密集度均名列世界各國之前茅。 為什麼Swing Journal會失去市場呢?筆者與幾位爵士同好一致認為,就圖文編排和印刷水準而言,這份日文爵士刊物確實作得相當精美。問題在於:這幾年來Swing Journal似乎只想守成,穩固既有逐漸老化的消費者,而無意開發年輕世代的聽眾群,「play safe」的策略表現在無止盡地炒作經典盤的雜誌內容。於是,早已作古或垂垂老矣的傳奇樂手不斷地出現於雜誌封面,光是經典盤的封面設計,Swing Journal的編輯諸公們就可以煞有介事的花幾頁篇幅討論。在新盤介紹方面,Swing Journal也盡量以推薦「燈光美,氣氛佳」的鋼琴三重奏或是人聲專輯為主。至此,爵士樂變成了博物館裡供人懷念、瞻仰的神主牌,供多金的歐里桑調劑生活,而不再是生機盎然,充滿藝術挑戰性的文創產品。Swing Journal逐漸失去市場,缺乏年輕聽眾的支持是主要原因。 Swing Journal停刊之後,隨即有新的爵士樂刊物Jazz Japan宣布於八月底創刊,九月時就已經出現在日本書店及唱片行等販售點,稍後也出現在臺北的日文書店。這本雜誌以捕捉當今歐美日爵士樂動態為目標,在出版實體刊物的同時,也考量到「iPad」等電子書新型態的閱讀習慣。雖然它的圖文編排沒有Swing Journal來得精美,不過拿掉了老掉牙的經典盤以及偏流行的新盤介紹,將焦點放在爵士樂壇各類的動態討論,Jazz Japan走的是平實及穩紮穩打的路線,在音樂產業經營不易的今天,筆者仍予以肯定。 那麼,在爵士唱片的發行方面,去年究竟有何特色呢?就筆者個人的觀察,「偏流行的人聲專輯」是去年實體CD發行的王道。許多一流的爵士歌手,尤其是年輕藝人,都擅長演唱靈魂甚至嘻哈歌曲。畢竟流行音樂才是市場主流,唱片公司也有較高的發行意願。另外,今年也有不少精彩的致敬專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