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08的文章

[舊文] 神奇的米拉三重奏

圖片
[寫在前面]     2001年秋季正好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客座, 排除萬難去聽了一場「如雷貫耳爵士音樂節」(Earshot Jazz Festival)的Myra Melford Trio演出,聽後感發表於music543 BBS站。 如今工作日趨忙碌,認真寫爵士文的時間越來越有限,把舊文放在這裡,以饗(沒有上BBS站習慣的)同好,並寄望Myra Melford有機會可以來台演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美兩個多月,正值最忙的十月底,西城開始了一年一度的 Earshot Jazz Festival 。翻了翻今年的節目介紹,掐頭去尾,唯一有空去看的,是爵士樂鋼琴家米拉‧梅爾佛(Myra Melford)的演出。     我對米拉‧梅爾佛的演出充滿期待是有原因的。她不但是當今少見的女性前衛爵士樂手,師承 Don Pullen ,如今已自成一格,作曲、領團皆拿手,拿到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她,去年更前往印度,拜加爾各達的Sohanlal Sharma為師,學習小風琴(harmonium)的印度式彈奏與聖樂吟唱。     要在台灣找米拉的唱片並不容易。它們通常是天平的兩個極端:極端地不值錢與極端的昂貴,而且,諷刺地,同時限量地並存於同一家唱片行。台北的誠品音樂館剛開幕時,我撿到了兩張她的作品:Gramavision廠牌的「The Same River, Twice」,以及瑞士金主出錢,與鼓手Han Bennink合作的Eleven Ghosts,前者一張一九九,後者一張四百餘。價格的高低與音樂的品質無涉,對我來說,米拉強而有力地敲鍵盤所製造出來的音符,是天上人間罕有的美麗。     米拉演出的場地在西城安皇后區一座老舊的戲院,場地不大,約可容納兩三百人。大約是西城的人忙著看足球或開萬聖節派對,演奏會的聽眾寥寥可數,不過七八十人之譜。這場演出是一個三重奏的編制,米拉擔任鋼琴,小風琴與吟唱的角色,出身西城的越裔美國人,如今活躍於紐約前衛爵士圈的 Cuong Vu 演奏小號並負責效果器,電子貝斯手是日籍的Stomu Takeishi。Takeishi和鼓手Kenny Wolleso都是米拉三重奏的團員,不過Wolleso沒來,改由Cuong Vu替代。米拉的三重奏稱之為Crush,很容易令人聯

[舊文] 答客問

圖片
按照企鵝評鑑 (《The Penguin Guide to Jazz Recordings》 ,目前是第9版) 給的X顆星數來買爵士CD是個好方法嗎? [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是多年前在BBS站為了回答同好提問而寫。當時寫的方式比較隨性,沒有特地去組織,編輯自己的想法,不過頗能道出我聽爵士樂一貫以來的態度與想法,還是一樣,與(沒有上BBS站習慣的)爵士同好分享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爵士樂的評鑑有多本出版物 個別作者評鑑的品味各有不同 企鵝評鑑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   目前大家最常用的,就是英國人編寫的企鵝評鑑 還有網路上就找得到的 All Music Guide (也有發行紙本,但現在網路版的使用量最大) 日本人也喜歡玩究極絕妙盤的遊戲,例如 Swing Journal 三不五時就來出個特輯,由權威樂評人給予評鑑,最高評價就是脫帽致敬,看過這本期刊的讀者應不陌生,其作用就是要讓大家好好的傾家蕩產一番      我的經驗是,參考企鵝評鑑固然是快速參考的指標 但英國作者畢竟有他們自身成長的文化環境與主觀品味 評價很高,被認為是樂迷首選的美國 Blue Note 專輯(特別是1500與4000系列專輯),或許由於其重新發行之可得性緣故 很多專輯並沒有收到企鵝評鑑中 即使有,這兩個英國作者也並不會特別給多一點的星星 Donald Byrd, Lee Morgan這些hard-bop的小號手 企鵝評鑑給的星星並會特別高,常在三顆星與三顆星半之間徘徊 有時候,企鵝評鑑舊版本可能給四顆星 新版本會提高到皇冠級 或許是作者改變心意了也未可知 仔細研究他們的評論 妳會發現他們的觀點與AMG真是大不相同啊! 我曾在台北愛樂電台做過一個「企鵝給兩顆星的專輯」之專題 有低音貝斯手Sam Jones的Visitation(Steeplechase) 小號手Donald Byrd的Fuego(Blue Note) 播放過這段節目後 曾有樂友跟我說,要不是他聽了這段節目 他絕不會去買Sam Jones這張專輯,因為企鵝給很少的星 可是這是一張非常好的專輯啊!如此看來評鑑的結果不能不以審慎態度觀之

「歐洲爵士聆賞會」第三回紀實(下)

圖片
爵士樂的秘境探奇 [英國] Mike Taylor Trio  (COLUMBIA EMI, SX 6137), 1966 Mike Taylor (p), Jack Bruce / Ron Rubin (b), Jon Hiseman (ds) 對英國的爵士或搖滾樂迷而言,這位原名Ronald Michael Taylor的鋼琴手,也是知名的「奶油」(Cream)樂團的作曲人,就像劃過英倫天空的一顆流星,曾經散發出燦爛但短暫的音樂光輝。這位才華洋溢的鋼琴家溺斃於泰晤士河時,得年不過三十一歲。當時的Mike Taylor深陷毒癮,流落街頭已經三年,他的過世幾乎無人知曉。後來英國音樂雜誌Melody Maker曾經這麼形容過他:「外表像銀行辦事員的他,行事卻像個神秘主義者。」對爵士樂迷來說,Mike Taylor的作品真的很像秘境中的秘境,不但知名度低,行事低調,作品更是少到可憐,不是內行人還真難以窺其奧妙!一九六○年中期時,Mike Taylor曾經為製作人Denis Preston策劃的Lansdowne series 錄製了兩張爵士樂專輯Pendulum與Trio。什麼是Lansdowne series 呢?吳醫師說,從蒐藏的角度來說,只要掛著Lansdowne series名號的黑膠唱片幾乎都是ebay網路拍賣成交價的保證。這一系列的專輯打著「新音樂」的名號,從調式爵士(Modal Jazz)出發,即興演奏的旋律較偏抽象,惟內容清新而不落俗套,屬於耐聽的專輯。吳醫師播放的是抒情曲「All The Things You Are」,聽起來果然不凡,即興樂句頗為慧黠、銳利。當時美國的自由爵士不過才剛冒出一點頭,身處英國的Mike Taylor似乎也不遑多讓,緊緊地跟住了調式爵士以及之後的前衛樂風。 吳醫師此時也分享了一段關於這張專輯的小插曲。話說今年二月份的Record Collector雜誌作了一個英倫爵士唱片專題,也曾介紹過這張專輯Trio,並推測市場價格應為一百二十英鎊,不過網路應該可以賣到四百英鎊。下一期(三月份)的Record Collector就有不以為然的讀者「吐槽」主編:「這張專輯至少價值在七百英鎊以上,如果你只賣一百二十英鎊,那請賣三張給我!」事實上,Mike Taylor在哥倫比亞唱片英國分公司所發行的這兩張專輯Pendulum與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