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爵士聆賞會」第三回紀實(下)

爵士樂的秘境探奇
[英國]
Mike Taylor Trio 
(COLUMBIA EMI, SX 6137), 1966
Mike Taylor (p), Jack Bruce / Ron Rubin (b), Jon Hiseman (ds)

對英國的爵士或搖滾樂迷而言,這位原名Ronald Michael Taylor的鋼琴手,也是知名的「奶油」(Cream)樂團的作曲人,就像劃過英倫天空的一顆流星,曾經散發出燦爛但短暫的音樂光輝。這位才華洋溢的鋼琴家溺斃於泰晤士河時,得年不過三十一歲。當時的Mike Taylor深陷毒癮,流落街頭已經三年,他的過世幾乎無人知曉。後來英國音樂雜誌Melody Maker曾經這麼形容過他:「外表像銀行辦事員的他,行事卻像個神秘主義者。」對爵士樂迷來說,Mike Taylor的作品真的很像秘境中的秘境,不但知名度低,行事低調,作品更是少到可憐,不是內行人還真難以窺其奧妙!一九六○年中期時,Mike Taylor曾經為製作人Denis Preston策劃的Lansdowne series 錄製了兩張爵士樂專輯Pendulum與Trio。什麼是Lansdowne series 呢?吳醫師說,從蒐藏的角度來說,只要掛著Lansdowne series名號的黑膠唱片幾乎都是ebay網路拍賣成交價的保證。這一系列的專輯打著「新音樂」的名號,從調式爵士(Modal Jazz)出發,即興演奏的旋律較偏抽象,惟內容清新而不落俗套,屬於耐聽的專輯。吳醫師播放的是抒情曲「All The Things You Are」,聽起來果然不凡,即興樂句頗為慧黠、銳利。當時美國的自由爵士不過才剛冒出一點頭,身處英國的Mike Taylor似乎也不遑多讓,緊緊地跟住了調式爵士以及之後的前衛樂風。

吳醫師此時也分享了一段關於這張專輯的小插曲。話說今年二月份的Record Collector雜誌作了一個英倫爵士唱片專題,也曾介紹過這張專輯Trio,並推測市場價格應為一百二十英鎊,不過網路應該可以賣到四百英鎊。下一期(三月份)的Record Collector就有不以為然的讀者「吐槽」主編:「這張專輯至少價值在七百英鎊以上,如果你只賣一百二十英鎊,那請賣三張給我!」事實上,Mike Taylor在哥倫比亞唱片英國分公司所發行的這兩張專輯Pendulum與Trio,其原盤都非常的珍貴稀少,也莫怪乎拍賣價水漲船高了!

或許是因為若干經典級的爵士黑膠唱片在網路拍賣市場上屢次以高價成交,而日本唱片公司的英倫爵士CD重發版也造成國際樂迷之間的搶購,因此刺激了英國本土的音樂產業,從二○○三年起,由知名的DJ Gilles Peterson推薦,推出了以「impressed re-pressed」系列為名的CD重發盤十餘款,掛在環球唱片名下發行。雖然比起日本版,英國版CD實在製作得不怎麼精美,不過價格實惠一些,仍為樂迷之福。

[義大利]
Eraldo Volonte / My Point of View
(DURIUM D.30.077), 1963;(CICALA, BL 7069), 1970S, reissue
Eraldo Volonte (ts), Renato Sellani (p), Giorgio Azzolini (b), Lionello Bionda (ds)


說到電台DJ促成了許多珍稀盤的重新發行,日本也有一位相當有名的電台爵士樂節目DJ須永辰緒,常向日本樂迷推薦珍罕有珍貴的爵士專輯。由他所推薦的Giorgio Azzolini專輯 Spanish Portrait,已於去年重新問世(由義大利的Deja Vu廠牌發行,LP & CD版都有),被吳醫師評為「二○○七年最佳重發盤」之一。而這裡所介紹的義大利薩克斯風手Eraldo Volonte,正是活躍一時的低音貝斯手Giogio Azzolini樂團的成員。

相較於Spanish Portrait 帶著自由爵士的色彩,Eraldo Volonte在My Point of View中的演奏風格,帶著老派的優美,並擅長使用「分叉音」吹法。此時的Eraldo Volonte,其即興語彙受到了Dexter Gordon之影響。吳醫師播放的是Miles Davis曾演奏過的名曲「On Green Dolphin Street」以及優美的抒情曲「「You Are A Weaver of Dreams」」。在Renato Sellani華麗的鋼琴伴奏聲中,帶出了Eraldo Volonte悅耳動聽的薩克斯風旋律。

很有意思的是,歐洲許多傑出的爵士樂手,恰好也都曾經為新派電影做過電影配樂;波蘭爵士鋼琴家Krzysztof Komeda為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作電影配樂,義大利的低音貝斯手Giogio Azzolini也曾經幫義大利電影做過配樂,甚至帶領他的團員在片中客串演出。吳醫師的功課作得十分仔細,特地找了一張左派導演安東尼奧尼的電影「La Notte」(《夜》,馬司楚安尼、珍妮夢露主演,這部電影的配樂專輯亦被選入《歐洲爵士1800碟》榜單之列)。片頭出現的疏離冷冽的配樂,正是Giogio Azzolini的作品,而在電影中的露天派對一景中演奏薩克斯風旋律的,則是穿著衣冠楚楚,長相斯文的Eraldo Volonte。拜網路發達之賜,這段演出只要以「La Notte」作為關鍵字,也可以在youtube找得到。

就筆者記憶所及,Eraldo Volonte有幾張作品是有復刻版黑膠唱片的,曾由義大利Rearward/Schema廠牌發行,例如Jazz 〔Now〕 In Italy、 Free and Loose等。這些作品都是義大利現代爵士樂的扛鼎之作,值得樂迷參考。

[瑞典]
Börje Fredriksson Quartet‧Quintet / Intervall 
(COLUMBIA/EMI, SSX 1021), 1966
Borje Fredriksson (ts), Rolf Ericson (tp), Bobo Stenson / Lars Sjorsten (p), Roman Dylag (b), Albert Heath (ds)

如果說Mike Taylor是英倫爵士幾乎被遺忘的傳奇,那麼薩克斯風手Börje Fredriksson則是瑞典爵士樂中不幸殞落的明星,一九六八年就自殺身亡,得年僅三十一歲,留下來的作品很少。才華洋溢的Börje Fredriksson,曾經被公認是北歐最好的爵士樂手,然而他的個性脆弱敏感,終究導致遺憾,令人不勝欷噓。這張專輯Intervall的錄音非常好,薩克斯風帶著香醇的「厚聲」,透過清榮大哥家的喇叭Genesis 2,散發出極為自然,栩栩如生的金屬光澤。

吳醫師總共播放了兩首曲子:「Intervall」、「En Berattelse」。聆聽這張唱片時,在場的同好也感受到強勁有力的鼓群和清晰的貝斯聲響,音響平衡而有層次感。吳醫師說Börje Fredriksson受到John Coltrane的影響,演奏的表現率直俐落,不過更深一層的去體會他的演奏,也帶著點自由爵士的影響,莫非Börje Fredriksson錄製此張專輯時,適逢Albert Ayler客居瑞典,他走凌厲路線的演奏,是否也影響了當時年輕的瑞典樂手?

值得一提的是,Börje Fredriksson過世之後,他生前留下來的原創作品樂譜由鋼琴手Bobo Stenson保管,九○年代時,另一位瑞典的次中音薩克斯風手Joakim Milder偕同Bobo Stenson重新演奏Börje Fredriksson的作品,錄製兩張向他致敬的專輯 Sister Majs Blouse與Epilouge,由Mirrors廠牌發行。雖然是六○年代的創作,不過走在時間前端的Börje Fredriksson,其音樂聽來並不讓人覺得過時,或許這就是「創新」的真諦吧?

[德國]
Inge Brandenburg / Herzlichst, Inge 
(DECCA, DX 2145), 1961
Inge Brandenburg (vo), Harry Samp (tp), Helmut Brandt (bari.), Heinz Cramer (gr), Gunter Schemmler (p), Adie Feuerstein (vib), Alex Mackowiak (b), Heinz Niemeyer (ds)

美國黑人的祖先們被白人殖民者強擄至新大陸,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因而誕生了早期充滿悲情色彩的音樂:工作歌曲(work songs)、靈歌(spirituals)與藍調。對歐洲人來說,二十世紀最不幸的歷史悲劇,同樣也源自種族歧視--納粹黨的種族大屠殺。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德國女歌手Inge Brandenburg演唱美國的藍調和爵士樂,能夠掌握得如此傳神;她的雙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死於納粹集中營,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Brandenburg,以生命唱出她靈魂中最深層的孤獨與苦痛,曾被法國人譽為「歐洲最棒的爵士歌手。」

吳醫師播放的這張專輯是四十五轉的單曲唱片,曲子分別為「All of Me」、「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You」。專輯名「Herzlichst」指的是「衷心」(whole-heart),很適合拿來形容Inge Brandenburg全心投入,以生命謳歌的感情。誰說白人女歌手只能賣弄性感風騷呢?Inge Brandenburg另有一張專輯It’s Alright With Me(Columbia, 1965)已經CD化,有興趣的樂迷可上網購買。

[前南斯拉夫,塞爾維亞]
Gut- Marković Sextet (RTB, 2120429), 1980
Milivoj Marković (ts), Stjepko Gut (tp, flh), Nikola Mitrović (tb),
Milos Krstic (p), Vojin Draskoci (b), Lazar Tosic (ds)

吳醫師分享的最後一張專輯可真讓所有的爵士同好嚇一跳,因為如果沒有作特別說明的話,以這張作品「美國化」的程度,應該不會有人認為錄製唱片者是來自南歐塞爾維亞的樂手!事實上,擔任小號演奏的Stjepko Gut,是繼Duško Gojkovic之後,塞爾維亞最有名的小號手。Gut曾經就讀於波士頓的百克里音樂學院,曾加入過Lionel Hampton明星樂團的成員,與多位知名樂手巡迴世界演出,目前擔任葛拉茲爵士音樂學院(Graz Institut for Jazz)教授。

進入八○年代以後,隨著全球化腳步加速,美國文化可說是席捲了全世界!許多歐洲樂手模仿「正統」的美國爵士樂,可說到了維妙維肖的地步。以風格而論,我們連聽了三首曲子「Strana」、「Balada」與「Love for Sale」,都是走「後咆勃」(post bop)路線。這一路聽下來,彷彿置身於美國東海岸年輕樂手的演出,充滿朝氣,生猛有力,銳氣十足!

[後 記]

寫完「歐洲爵士聆賞會」分享記錄不久,筆者因公拜訪了瑞典首府,同時也是北歐最大城斯德葛爾摩八天。在公事結束之後,抱持著與瑞典人一同放暑假的「慢活」精神,輕鬆漫遊在這個乾淨、高度文明而治安良好的城市,不但走訪了當地的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充分領略瑞典的工藝設計水準與人文素養特色,更躬逢其盛,參加了一年一度的斯德葛爾摩爵士音樂節,渡過一個美好的北歐假期。

瑞典是一個講究生活品質的國家,七月下旬的斯德葛爾摩正是一年之中天氣最好,也是最熱的季節,豔陽高照、萬里晴空,無論是公園或湖邊,無論是上班還是下班時刻,所有的居民幾乎都跑出來曬太陽或戲水。特別的是,面積並不大的公園,瑞典人卻能安安靜靜地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或專心看書、或悠閒地獨飲紅酒、或穿著泳衣曬太陽,井水不犯河水。一旦覺得曬夠太陽了,就會把東西收拾乾淨,再度安靜地騎著腳踏車離去(腳踏車也是斯德葛爾摩重要的交通工具),不留下半點垃圾。筆者不禁想到,這若是在其他國家,不免會有人攜家帶眷,大聲喧嘩,或是三五成群,堂而皇之地在草地上烤肉,留下遍地垃圾。等而下之者,公園甚至是犯罪者的天堂,瀰漫潛在風險,讓小市民望之而卻步。單是從公園使用這個小例子,筆者就充分體會了在瑞典,伸張個人自由與尊重公共空間如何可以達到良好的平衡。

然而,瑞典人的素養並不僅止於此。在這個重視自由人權的國度,也是尊重兩性平權,最早認可女性作家的地方。瑞典知名的作家Selma Lagerlof,以兒童文學《野鵝歷險記》(The Wonderful Adventures of Nils)一書馳名於世,早於二十世紀初就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她敏銳的筆觸和創作不輟的精神,深受瑞典人的肯定,目前流通的瑞典紙幣二十克朗上,一面印的正是女作家Selma Lagerlof的肖像,另面則是以騎著野鵝的尼爾為主題的插畫。筆者拜訪斯德葛爾摩之時,瑞典國家圖書館恰好舉辦了Selma Lagerlof紀念特展,不但展出她所有的著作(包括瑞典文以及各國語文翻譯版),改編成電影的宣傳海報,更播放了Lagerlof朗誦自己作品的錄音,以及彌足珍貴的手稿。從Selma Lagerlof工整娟秀的字跡,厚厚一大疊,裝訂整齊的書稿,不難感受她對於文學的熱愛,以及下筆斟酌的慎重。雖然Selma Lagerlof已經作古,但作為一名不讓鬚眉的女性作家,她對於瑞典女性地位的影響十分深遠。北歐女性的公共事務參與率不但高居世界第一,在各行各業也都有傑出的表現,瑞典實在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了!

對爵士樂迷而言,逛完博物館與圖書館之後,唱片行仍是不可少的行程。此次瑞典之行鎖定的「血拼」目標,是曾經出現在村上春樹作品《村上收音機》的二手黑膠唱片行「Andra Jazz」。根據村上春樹的敘述,他拜訪斯德葛爾摩時,根據當地人指引,連續三天來到這家唱片行挖寶,最初唱片行老闆都沒有主動開口和他說話,到了第三天時,老闆見他是個狂熱的爵士黑膠迷,突然告訴他,唱片行後面還有一間倉庫,庫藏黑膠量比店頭還多,這下子真是讓村上開了眼界,對於老闆大半輩子浸淫於二手黑膠唱片世界,大感佩服。


「Andra Jazz」老闆Harald今年七十餘歲,經營二手店已有四十餘年歷史,一九六七年創業時,以經營二手書籍買賣為主,後來兼賣唱片。近幾年來由於出版業衰退,二手書生意越來越不好作,Harald於是留下爵士類書籍,把其他所有的庫存書全數賣掉,專心經營二手爵士黑膠。根據Harald的說明,在瑞典文裡,「Andra」同時有「第二」(second)與「其他」(other)的意思,因為本身經營二手爵士黑膠唱片,所以將店命名為「Andra Jazz」。熱愛爵士樂的Harald,本身也會演奏鋼琴與長號等樂器,熱心地向筆者簡略敘述瑞典樂迷接觸現代爵士樂的歷程。他說,瑞典因為工業化的關係,在五、六○年代經濟成長達到一個高峰,生活富裕,於是貿易商大量地從美國進口唱片,刺激了音樂消費風潮,再加上許多知名美國樂手曾客居瑞典或丹麥,帶動了瑞典人聆賞、交流現代爵士樂的風氣。

Harald坦承,就音樂水準而言,美國爵士自然是領導前鋒,居世界之冠。不過在瑞典爵士樂發展歷程中,仍有幾位傑出的樂手曾經站上世界表演的舞台,名噪一時。對於《音響論壇》的讀者而言,最有名的樂手,應該是以優質的現場演出錄音而聞名的薩克斯風手Arne Domnerus。由他所領導的五重奏樂團一九七六年於「當鋪爵士」俱樂部的現場演出,由於錄音效果很好,唱片發行之後被視為發燒名盤而大賣,因此接下來的續集持續不斷上市,亦獲得良好的銷售成績。事實上,對於拜訪斯德葛爾摩的觀光客而言,座落於斯得葛爾摩熱鬧的舊城區(Gamla Stans)當鋪爵士(Stampen Jazz)俱樂部是必經之地。它距離皇宮很近,店招為手執薩克斯風的小鳥造型,典故應該出自綽號是「bird」的Charlie Parker。近年來「當鋪爵士」以演奏老爵士,傳統爵士,藍調及偏流行樂風的節奏藍調為主,商業色彩濃厚。就爵士現場演出的地位而言,中央車站附近的Fasching Jazz Club可能才是現在最「夯」的爵士演出聖地。

經過Harald的介紹和說明,再加上瀏覽了Andra Jazz歸類為「瑞典爵士」的黑膠唱片,筆者對於瑞典現代爵士樂發展的認識,漸漸有了一個初步的輪廓。除了少數單打獨鬥、自立門戶的樂手之外,大部分的瑞典爵士樂手都出身自國家廣播電台大樂團(Swedish Radio Big Band),包括以發燒的「當鋪爵士」錄音聞名的Arne Domnerus。這些樂手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具有卓越的編曲和作曲實力,常和來自北美或歐洲鄰國的樂手合作,在各大音樂節中巡迴演出,留下不少精彩的現場錄音。

Harald特別向我介紹了Börje Fredriksson這位不凡的薩克斯風手。無獨有偶,就在之前的第三回「歐洲爵士聆賞會」,筆者和爵士同好對這位英年早逝的薩克斯風手之演奏風格,曾經有過熱烈的討論,所以當Harald提起他時,並不覺得陌生。Harald手上拿著Dragon廠牌發行的Börje Fredriksson同名專輯,說道:「Börje Fredriksson生前只發行過兩張專輯,我手上這張專輯是他死後才發行的錄音。大家都說Börje Fredriksson受到John Coltrane的影響,但我可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他的演奏非常特別,總覺得可以在他的音樂裡聽到一些獨特而與眾不同的聲響。」



於是,筆者與Harald一起靜靜地聽了這張唱片,雖然錄音品質不是頂好,但Börje Fredriksson的演奏相當特別,與當時流行的咆勃語彙,確實有一些很不一樣的地方。筆者也詢問Harald,自由爵士先鋒Albert Ayler客居瑞典時,有沒有可能影響了Börje Fredriksson的演奏方向?Harald聳聳肩說,也許有,也許沒有,現在已經無從考據,不過Albert Ayler在瑞典發行了他個人第一張專輯Something Different!!!!! (Bird Note原始發行,後由Sonet復刻,再次發行),他在幾年前曾經以高價將原盤賣給一個日本顧客。聽到這裡,筆者真是吃了一驚!因為在這之前,筆者一直以為Albert Ayler的第一張專輯是My Name Is Albert Ayler,沒想到他與瑞典的淵源如此之深,不但在這裡住過幾年,還發行了個人第一張專輯,也難怪瑞典人要懷念他,幫他拍攝製作紀錄片了!

秉持著瑞典人悠閒的「慢活」精神,Harald一天只開店三個小時,所以筆者的「血拼」也只能挑重點進行,鎖定瑞典出品的爵士唱片之後,經過試聽,筆者總共入手四張唱片,其中Nils Lindberg , Herb Geller & Friends的 How 'Bout It (Bluebell, 1985)Putte Wickman & Hal Galper Trio (Dragon, 1986)都是瑞典與美國樂手合作的專輯。查了一下網路上的資料,How 'Bout It這張唱片在日本的售價是本次入手價格的兩倍,極有可能是薩克斯風手Herb Geller在日本相當受歡迎之故。而第二張唱片由單簧管好手Putte Wickman領銜演出,他的演奏風格與美國的Buddy DeFranco極為接近,這張唱片的錄音飽滿清晰,鋼琴手Hal Galper領銜的三重奏的伴奏也是流暢優美。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唱片要價五十克朗,約合台幣兩百八十元,在物價高昂的瑞典,只能買一瓶可樂、一塊甜甜圈!




筆者入手的第三張唱片是挪威女歌手Karin Krog與瑞典鋼琴家Bengt Hallberg共同錄製的A Song for You (Phontastic, 1977),在爵士女聲裡,Karin Krog的聲音獨樹一幟,在Bengt Hallberg伴奏之下,洋溢著靜謐之美,極具個人韻味。最後入手的唱片,是由瑞典樂手組團「Jazz Inc.」共同演出的Jazz Incorporated Live at Fasching (Caprice, 1980) ,A面以自創曲為主,B面則是經典歌謠的演出,是一張帶著搖擺舒適節奏的悅耳專輯。





無論是歐洲、美國或日本,爵士黑膠唱片專賣店並不多見,斯德葛爾摩的這間個性小店,擁有萬張以上的唱片庫存,老闆更有四十年以上的聆聽經驗,一輩子浸淫於爵士樂中,累積了可觀的音樂知識,並將之分享給他的顧客們。筆者拜訪這家店兩次,與Harald相談甚歡,從老闆身上學習、體會如何將興趣化為工作,並樂在其中的道理,受益良多。再會了!Andra Jazz的Harald老闆,希望有機會我們還可以再度碰面,暢談爵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