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介紹小號手Chet Baker在1950年代Pacific Jazz的作品



多年前,我曾經為《聯合文學》寫〈魔鬼死亡,留下天使〉一文,介紹美國西海岸酷派(cool school)爵士小號手Chet Baker。這位傳奇樂手擁有演員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的英俊外表、歌手法蘭克‧辛納區(Frank Sinatra)的演唱實力,以及爵士小號先驅Bix Beiderbecke的演奏技巧。在當時發表的文章裡,我對於Chet Baker的浪蕩性格與戲劇化人生著墨較多,至於Chet Baker曾與誰合作、演奏風格、歷年來發表過什麼重要專輯等,並沒有多作介紹。主因是寫〈魔鬼死亡,留下天使〉的時候,我手邊的專輯多為Chet Baker後期的作品,例如他在1988年與德國漢堡的廣播電臺弦樂團合作的現場演出錄音,Enja曾以兩張一套的形式發行名為My Favourite Songs, Vols. 1-2: The Last Great Concert的專輯。猶記得這套專輯在臺灣銷售情形不惡,或許樂迷們也記得:初次接觸爵士樂,幾乎都是從聽Chet Baker吹小號、唱歌開始的。
隨著年紀漸長,藉由唱片公司的重新發行計畫,我才有機會逐一蒐集Chet Baker重要的,特別是他早期的作品。由Michael Cuscuna主導的「西海岸經典系列」(West Coast Classics)曾經重新發行一張名為Chet Baker Quartet Featuring Russ Freeman的合輯,不但匯集他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也標示了往後三十年Chet Baker的樂風走向。接下來由日本東芝EMI主催的「SBJC」(Super Bit Jazz Classics)系列,重新發行的規模就更細膩,也更龐大了。迥異於美版以合輯方式重發CD,日版的策略是個別發行原來的專輯。Chet Baker於五○年代時,在Pacific Jazz旗下錄製的專輯,因而一一出土。這些日版CD忠於黑膠原盤的封面、講究的mini LP包裝、詳細解說的日語內頁說明,不但相當誘人,也曾在臺灣唱片市場中掀起一陣波瀾,說明了「SBJC」的蒐藏價值。
時至今日,這些實體專輯或許已經不容易找得到。但幸運的是,樂迷仍然可以用合理的價格,在音樂串流服務的網站裡聽到同樣專輯的內容,細細回味美國西海岸爵士曾經有過的絕代風華。即使一甲子光陰悄然流逝,Chet Baker溫潤圓融的小號音色、柔情似水的嗓音,依然清晰地印刻於樂迷腦海之中。
Chet Baker出生於蕭條的一九三○年代,彼時美國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不景氣。他原籍奧克拉荷馬州,父母因生活所逼遷移到加州打工。Chet Baker的父親原來就是吉他手,為了鼓勵兒子學音樂,先後送過他長號與小號,還鼓勵他聽爵士樂。Chet Baker後來之所以也喜歡唱歌,或許與年少時常聽Jack Teagarden的唱片有關。Jack Teagarden亦出身奧克拉荷馬州,算得上是當地的音樂大明星,擅長演奏長號的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歌手。
Chet Baker雖然念高中與大學時都曾經學過演奏與音樂理論,不過他學習的時間並不長,他的小號演奏大部分都是自學,而影響他最大的,則是先後與他同台演出的知名爵士樂手,包含Stan GetzCharlie ParkerGerry Mulligan等人。不像東岸的小號手,Chet Baker的小號音色不炫技、不張揚、也不誇示。他陰柔的吹奏帶著一種內斂的抒情與感傷,演奏情歌時尤為迷人。即使曾經受到Charlie Parker的影響,也曾走過咆勃路線,Chet Baker始終以情歌王子自居。
五○年代時Chet Baker自組樂團,在Pacific Jazz旗下錄製了不少很好的專輯,依照發行年代順序,為讀者們一一介紹:

Chet Baker Quartet Featuring Russ Freeman (Pacific Jazz, 1953)
五○年代時,擁有俊美臉龐的Chet Baker不但是媒體鎂光燈焦點、片商爭先邀請演戲的對象,同時也受到Pacific Jazz唱片公司老闆Richard Bock的賞識,為他發行個人領銜的作品Chet Baker Quartet Featuring Russ FreemanChet Baker原先隸屬於Gerry Mulligan的無鋼琴四重奏(pianoless quartet ),這組樂團以上低音薩克斯風與小號的即興對尬聞名。當時去「海格」(Haig)俱樂部聽無鋼琴四重奏的演出,是好萊塢大明星在派對結束之後最夯的「續攤」活動。
然而,一九五三年時,Gerry Mulligan因吸毒被捕,樂團瞬間解體,當時已有知名度的Chet Baker也就順勢另組四重奏,積極建立屬於自己的演奏曲目。他找來鋼琴手Russ Freeman為他伴奏、作曲與編曲,Chet Baker Quartet Featuring Russ Freeman就是此一時期的合作成果,由Pacific Jazz負責發行十吋黑膠唱片。
Russ Freeman的演奏與Chet Baker相似,他忠於原曲的和弦進行,風格簡約,節省不必要的音符,曲子因此而洋溢著爽朗之美。除此之外,Russ Freeman也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他所作的「Happy Little Sunbeam」,輕快的節奏襯托著Chet Baker陽光般明亮活潑的小號音色,自由奔放的演奏,是本張專輯不可錯過的名曲。「All The Things You Are」是一首知名的抒情歌謠,Russ Freeman也把它編成輕快的曲子,搭配Chet Baker銳氣十足、自信滿滿的小號即興(從這首曲子也可聽到Charlie Parker在咆勃樂方面帶給他的影響),亦為本作必聽曲。
發行了Chet Baker Quartet Featuring Russ Freeman之後,Chet Baker的名聲水漲船高,甚至紅到海外去,歐洲的演出合約不斷,從此一躍成為爵士樂壇的話題人物。然而,這只是他黃金時期的開端而已。

The Trumpet Artistry of Chet Baker (Pacific Jazz, 1954)
本作以Chet Baker的小號為中心,有三種類型的樂團編制:四、六與七重奏,參與演出的樂手均為西海岸爵士一時之選,包含了Bud Shank(上低音薩克斯風)、Bob Brookmeyer(長號)、Jack Montrose(次中音薩克斯風)、Herb Geller(次中音薩克斯風)、Bob Gordon(上低音薩克斯風)等西海岸頂尖好手。
或許樂迷們也注意到The Trumpet Artistry of Chet Baker 的六重奏與七重奏樂團編制裡,都包含了上低音薩克斯風這樣特別的樂器,這是當時西海岸爵士樂鮮明的特徵,開山祖師自然是Gerry Mulligan,低沈雄渾的音色獨樹一幟,很能吸引樂迷。Gerry Mulligan身為技巧高超的上低音薩克斯風手,以創新的演奏搭配低調的貝斯旋律及鼓點,營造一種冷靜自持的聆聽感受,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酷派爵士」。事實上,除了冷靜低調之外,酷派爵士樂手大多受過樂理訓練,非常重視編曲,所以在這張專輯裡,我們不但聽到個別樂手精彩的即興,也可以聽到管樂器優美的和聲及伴奏。當然,聆聽重點還是Chet Baker鮮活生動的小號演奏。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與Russ Freeman Trio-Richard Twardzik Trio的封面皆由藝術家Bob Irwin所繪。兩張專輯皆是用色大膽的抽象畫,由日本東芝EMISBJC」系列予以忠實呈現,頗富蒐藏價值。

Jazz At Ann Arbor (Pacific Jazz, 1954)
Jazz At Ann Arbor是一張現場演出專輯,錄製於美國密西根州安納堡Masonic Temple,該場演出是密西根大學五月音樂節的活動之一,現場錄音品質平平,不過卻很傳神地捕捉了Chet Baker領導的四重奏演出風采。當時Chet BakerRuss Freeman均處於顛峰狀態,用心的編曲與精彩的即興是本作特色。
鋼琴手Russ Freeman在現場演出中大展伸手,即興功力在此一覽無遺,與錄音室裡的簡約版演奏完全不同。他融合了搖擺與咆勃,一方面繼承了貝西伯爵(Count Basie)在大樂團時代的藍調色彩與搖擺韻味,另一方面則以縝密的音樂編曲思維,進一步開拓對於咆勃語彙的想像。Chet Baker的表現亦是精彩,在前一年剛被權威爵士雜誌MetronomeDown Beat選為風雲人物,意氣風發的他,無論是抒情或快板的曲子都吹得很有味道。
Jazz At Ann Arbor就像Chet Baker五○年代的活動剪影,告訴我們他那時候經常演奏哪些曲子、偏好什麼樣的風格?第一軌的「Line for Lyons」是他加入Gerry Mulligan樂團時期的名曲,在低調的伴奏中先後帶出漂亮的小號與鋼琴即興旋律,稱得上是酷派爵士名曲。第三軌的「My Funny Valentine」大概是Chet Baker最有名的作品了。拜Russ Freeman之賜,當時的編曲就已經非常成熟,與後來其他版本相差並不多,本作收錄的是器樂演奏版,透過貝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緩慢的comping,讓整首曲子聽起來很是感傷,戲劇效果十足。第四軌的「Maid in Mexico 也是Chet Baker後來經常演奏的曲子,也是Russ Freeman的創作,在拉丁節奏中帶出蹦蹦跳跳的小號音色,鮮明的風格令人難忘。第六軌的「My Old Flame」則是知名的抒情歌曲,似乎由現場聽眾點播,Chet Baker洗鍊的小號音色搭配Russ Freeman駕輕就熟的鋼琴即興,整首曲子洋溢著濃郁的老派風情,亦是迷人十分。

Chet Baker Sings (Pacific Jazz, 1954-1956)
Chet Baker唱歌就像他的小號演奏一樣,帶著一種陰柔之美。其實,聽過Live at Ann Arbor之後,樂迷不難發現,Chet Baker天生講話、唱歌、演奏都是同一個調:極端之輕聲細語,彷彿是一捏就碎的美麗陶瓷品。由於他的演唱風格如此特殊,很快地就受到樂迷的歡迎與唱片公司的注意,發行本作似乎是遲早的事情。
傳統樂迷可能會對於Chet Baker發行這樣的歌唱專輯很有意見。嚴格說來,它不是一張純粹的爵士樂作品,稱之為抒情歌謠專輯或許還比較適當。它沒有太多精彩的即興表現,只有Chet Baker風格鮮明的演唱貫穿其中。但是,這或許正是本作大受歡迎的原因。透過他柔美的抒情演唱,搭配淡淡幾抹小號演奏,洗滌樂迷的心靈,頗有療癒效果,非常適合入門級樂迷。

Chet Baker Sings and Plays with Bud Shank Russ Freeman and Strings (Pacific Jazz, 1955)
Chet Baker Sings問世之後大受歡迎,催生了Chet BakerPacific Jazz的第二張歌唱專輯。事實上,筆者偏好本作更勝於Chet Baker Sings,原因是這張專輯有較多爵士即興的「戲份」,樂器編制也比較多元豐富。除了仍舊採用Russ Freeman作為鋼琴伴奏與編曲之外,本作還擴充編制,加入了Bud Shank的長笛與弦樂團伴奏,聽起來更熱鬧生動。
Chet Baker的演唱與演奏在當時都是非常新鮮的。他此時的風格與咆勃樂已是完全相反;咆勃樂強調的是職業運動員般的炫技、超「嗨」的演奏速度與複雜的和弦進行,Chet Baker的歌唱與伴隨而之的樂句出乎意料的抒情、白話,既不拐彎抹角,也不神經質,反而開創出另一種奇特又迷人的風格。本作的伴奏樂手也很稱職,Bud Shank細膩的長笛伴奏與Chet Baker陰柔的嗓音特別對味,錄音品質也比之前的專輯更好,是一張值得回味再三的優質專輯。

Pretty Groovy (Pacific Jazz, 1957)
部分Pretty Groovy的曲目與The Trumpet Artistry of Chet Baker錄製的時間相近,兩者都可視為西海岸爵士好手齊聚一堂,彼此切磋合作的成果,只不過Pretty Groovy還多了Chet Baker的歌唱,這也是五○年代Chet Baker所發行的第三張歌唱專輯。除了Chet BakerRuss Freeman這組老搭檔之外,參與本作錄音的樂手還包括:Bill Perkins(次中音薩克斯風)、Jimmy Guiffre(單簧管)與Carson Smith(貝斯)等人。
在這張專輯裡,我們可以聽到Chet Baker歌唱得越來越成熟、老練,早年的稚嫩感已不復見。唱完一段之後,必定加上另一段小號即興,然後再接續下一段演唱,變成這位小號手往後音樂會演出的固定形式。無論是「Looking for the Silver Thing」、「Time After Time」還是最有名的「My Funny Valentine」,也在日後被反覆演唱與演奏,只不過即興樂句有些小變化而已。
我們幾乎可以大膽的說,Russ Freeman在一九五○前期協助建立了Chet Baker的演奏曲目,在一九五○年中期,由於市場反應熱烈,這位小號手往後三十年的演出型態,既演奏也唱歌的音樂會形式已然確立,直到他去世。這也就是為什麼介紹Chet Baker其人其樂,終究要回歸到他在Pacific Jazz的錄音,才能明白他在七○~八○年代的音樂會內涵為何。

即使不是飆速度,也非飆高音的好手,Chet Baker仍被視為西海岸罕見的小號奇才。他的即興樂句即使不鏗鏘有力,其抒情之極致,也足夠融化聽眾的靈魂,滲透到骨髓之中,柔情似水的小號音色令人悸動酥麻,筆墨實難以形容,或許也解釋了為何Chet Baker可以超越爵士樂手的格局,大大風靡歐美市場。他本人與音樂變成了一幅美國風情畫,標示著放蕩不羈之美。
然而,在放蕩不羈的背後,Chet Baker的黑暗面也蠢蠢欲動,時時詛咒著他脆弱而不堪一擊的人生。據說在效力Gerry Mulligan樂團的時代,Chet Baker仍是一個喜歡運動的陽光男孩,豈料幾年後,這位俊美的小號手也加入損友行列,肆無憚忌地吸食毒品,因放浪形骸面聲名狼藉,成為音樂經理人的拒絕往來戶,最後出走歐洲,仍難逃被逮捕的命運。為了購買毒品,他來者不拒,後期作品有許多糟粕,令人不忍卒聽。
West Coast Jazz的作者Ted Gioia曾經這樣描述過Chet Baker:一九八○年代,Chet Baker打算捲土重來,在舊金山舉辦復出音樂會,雖然票銷售一空,Pacific Jazz的老闆Richard Bock卻聽到風聲風雨,非常擔心Chet Baker的演奏水平。所幸當天晚上Chet Baker寶刀未老,兼具活力與啟發性的演出,成功達成眾人的期盼。演出結束後,Ted Gioia馬上衝到後台約訪Chet Baker,他也很爽快地答應隔天要受訪。豈料,隔天Chet Baker隨即神隱,幾天後才打了一通電話給Ted Gioia告假。想當然爾,Chet Baker一定是跑去吸毒,完全忘記了他與Ted Gioia之約。他的演出像天使,個性卻很不幸,活像魔鬼一般。
幾個月之後,Chet Baker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旅館墜樓喪生,究竟是自殺?他殺?動機為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無論如何,他在Pacific Jazz錄製的那幾張專輯,正好為「魔鬼死亡,留下天使」作了見證。一直到現在,這幾張專輯都是入門級樂迷認識爵士樂的敲門磚,請有興趣的樂迷務必聽聽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