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爵士樂回顧(下)

Christian Scott-Christian aTunde Adjuah(Universal Concord Jazz)
臺譯:克里斯汀‧史考特-《時代之聲》


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美國紐奧良出身的小號新秀Christian Scott就已經做出像Christian aTunde Adjuah這樣恢弘大度的音樂;兩張一套的專輯,一共收錄了二十三首曲子,主題則觸及了種族歧視、警察暴力、性侵害與愛滋病等嚴肅主題,令筆者不禁憶起一九八七年搖滾樂鬼才Prince發行的Sign 'O' the Times(《時代象徵》),藉由融合多種音樂元素,大無畏地表達其政治及宗教觀,獲得「全音樂指南」(All Music Guide)五顆星的最高評價。如同Sign 'O' the Times,Christian aTunde Adjuah也應該要得到五顆星的評價,榮登去年最佳爵士專輯榜單之列,可說是當之無愧。

Christian aTunde Adjuah這張專輯混搭了嘻哈、搖滾、放客、甚至迷幻電音等各式各樣的音樂元素,Christian Scott在內頁說明裡稱之為「Stretch Music」。很奇妙的是,在即興演奏和編曲方面,他並沒有顛覆傳統爵士的價值,反而吸收了小號前輩如Miles Davis強調意境的演繹風格;尖拔、結實的音色,搭配節奏組合營造出來的,絕妙靈敏的節奏律動,反映的是Christian Scott對於這個世界裡,強權欺侮弱者之不滿,與呼求正義的心聲。

以開場曲「Fatima Aisha Rokero 400」為例,Christian Scott尖銳的小號聲響搭配緊湊的鼓韻,為整張專輯揭開沈重卻又深刻的序幕。這首曲子是關於蘇丹城鎮Rokero所發生的,四百名女性遭到集體強暴的不幸事件。吉他手Matthews Steven在這首曲子裡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他的電吉他旋律,時而緊湊、時而疏離,襯托出Christian Scott強而有力的即興樂句,聽者可深刻感受其情緒能量。而接下來的「New New Orleans(King Adjuah Stomp)」帶著迷人的後搖滾演奏風格,在吉他伴奏聲中,小號的旋律述說著Christian Scott對於他的家鄉,也是爵士之都New Orleans所孕育的多元文化之感受,旋律既悅耳又言之有物,是本張專輯的必聽曲。第四軌「Who They Wish I Was」的重頭戲是鍵盤與小號的交互即興,整體的演奏氣氛低調而迷幻,帶著Aimbient電音的氛圍,也是一首很棒的作品。

Christian Scott曾經跟隨爵士鋼琴大師McCoy Tyner來臺演出,可能是為人作嫁的關係,當時我還聽不太出來他音樂創作的獨特性。不過,這幾年來Christian Scott站穩腳步,年輕而野心勃勃的他,延續上一張專輯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的創作觀,進一步擴展為更有野心的Christian aTunde Adjuah,終於確立他在爵士樂壇中超級新秀的地位。Christian aTunde Adjuah非常適合音樂雜食派、求新求變的樂迷,特此推薦。

Omer Avital - Suite Of The East (Anzic Records)


在《二○○七年爵士樂專輯回顧:新盤篇》一文裡,我曾經介紹過以色列裔的吹管好手Anat Cohen以及她創設的獨立廠牌Anzic Records。Anzic發行的專輯不偏門、前衛,很合臺灣同好的胃口。只可惜這個廠牌規模實在太小,國內沒有公司代理,國外網站也幾乎不曾促銷特賣,筆者也就疏於追蹤Anzic Records發行的新片。

時隔五年,本專欄再度推薦Anzic發行的專輯,由貝斯手Omer Avital領銜的Suite Of The East。讀者可能會問,Omer Avital究竟是誰?九○年代就開始聽爵士樂的同好,可能還記得一九九七年環球代理的Impulse!廠牌曾發行了一張名為Jazz Underground: Live at Smalls的合輯,專輯裡就收錄了Omer Avital四重奏的作品,可見當時爵士廠牌的製作人已經注意到他。事實上,Omer Avital始終都是Smalls這家位於格林威治村小型爵士俱樂部的常客,Suite Of The East所收錄的曲子都曾發表於Smalls,後來才以一天的時間在錄音室裡緊湊地完成。

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Suite Of The East錄製於二○○六年是很有歷史意涵的。還記得一九六六年時,艾靈頓公爵在美國國務院的贊助下,率團到中東與遠東地區巡迴演出,並將途中所見所聞編寫成音樂,發行了Far Eastern Suite,這是一個生長於美國的非裔藝術家表達異國想像的方式。時隔四十年,來自以色列,混合了摩洛哥與葉門血統的爵士貝斯手Omer Avital,則將中東及北非民謠慣用的音階與旋律融入爵士樂的即興演奏,在「前線」薩克斯風手Joel Frahm與小號手Avishai Cohen的助陣下,交織成繽紛而精彩的音樂作品。

Suite Of The East一共收錄了七首曲子,它們共同的特色是以中東或北非的音階為曲子的架構,即興演奏方面則讓Joel Frahm、 Avishai Cohen與鋼琴手Omer Klein盡情發揮,像這類融合不同文化的音樂,異國風情(想像某些旋律以奧德琴,或是某些節奏以塔不拉鼓、frame drums演奏)與正港的「後咆勃」元素兼而有之,如此巧妙匯流,又能展現樂手彼此之間的默契與即興實力,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難怪去年發行之後佳評如潮,堪稱二○一二年的珠玉之作。

Omer Avital另有發行一張Live at Smalls,曲目和本作沒有重複,表現也是同等精彩。爵士貝斯手一向很少,也很難獲得媒體青睞,能發光發熱者,通常都是因為有優異的創作天分,甚至是突破現有窠臼才能獲得樂迷的注意。Omer Klein在這兩方面表現都非常傑出,未來新作也很值得期待。

The Jazz Convention – Sound Briefing (Mordente Records)


在進行年度爵士樂專輯的回顧時,我總希望可以為入門的樂迷選一些聽起來過癮、悅耳,不需要有高知識門檻的專輯。最符合這項條件的音樂類型可能是目前仍流行於各大時尚重鎮,如東京、巴黎或米蘭夜店的「精純咆勃」(hard bop)樂風。不過,北美主流爵士樂早已不盛行此道,強調思考型的抽象創作反而比較容易受到樂評青睞。

因此,目前全世界最優秀、最多的精純咆勃樂手並不在美國,而是集中於義大利。這裡要介紹的「The Jazz Convention」五重奏,可視為美國「爵士信差」樂團(The Jazz Messengers)的義大利版,集結了當地最好,甚至是國際知名的爵士樂手,他們不畏歐洲景氣寒冬,去年隆重推出Sound Briefing 這張內容紮實的作品,很值得推薦給臺灣樂迷。

「The Jazz Convention」五重奏所代表的「精純咆勃」樂風和美國黑人音樂如靈魂或放客有較深的淵源,它強調律動感、鮮明的旋律、活力四射的管樂演奏,音樂結構本身不複雜,曲子長度則適可而止,沒有文謅謅的複雜編曲,也沒有抽象艱深的長篇即興,對入門級樂迷而言,是非常容易親近的音樂。

「The Jazz Convention」曾於一九九八年發行了Up Up with the Jazz Convention,這張專輯由義大利知名DJ Nichola Conte策劃,schema廠牌發行,堪稱精純咆勃樂的扛鼎之作,而參與錄音的長號手Gianluca Petrella、鋼琴手Stefano Bollani都是當時被看好的新秀,如今也已經與大廠牌簽約,各奔前程。

此次「The Jazz Convention」五重奏以老班底小號手Fabrizio Bosso、中音薩克斯風手Gaetano Partipilo、鼓手Fabio Accardi和低音貝斯手 Giuseppe Bassi 為主,加上一位年輕的鋼琴手Claudio Filippini,共同打造了Sound Briefing。在曲子的選擇方面,除了詮釋Lee Morgan、Charlie Parker、Andrew Hill的經典作品之外,大部分都是樂手們自己的創作,無論是編曲或即興,都非常忠實地強調「精純咆勃」樂風:濃烈的律動感、有滋有味的靈魂旋律、以及熱烈激昂的演奏風格。Sound Briefing不是一張大破大立的革命之作,但卻十分耐聽,令人回味再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鋼琴手Claudio Filippini前年也曾在Cam Jazz發行過一張三重奏專輯The Enchanted Garden,整體表現流暢而細膩,是一位值得矚目的後起之秀。

Steve Lehman Trio: Dialect Fluorescent(Pi)


美國前衛爵士樂壇裡有兩位值得矚目的年輕薩克斯風手,一位是印度裔的Rudresh Mahanthappa,另一位則是Steve Lehman。這兩位都是音樂科班出身,都以紐約為中心進行表演活動。不同的是前者積極地將印度音樂的元素與奏法融入作品,而後者則深受Jack McLean、Anthony Braxton的影響,其創作以複雜的節奏、抽象的旋律為根基,探索音樂的可能性。

Dialect Fluorescent這張專輯有一半的曲目是爵士前輩如John Coltane、Duke Pearson、Jackie McLean所作,另一半則是Steve Lehman的個人作品。很有意思的是,Steve Lehman演奏的旋律雖然抽象層次高,帶著點知識份子的味道,著重思考的即興演奏為其特徵,但聽起來卻不會拗口。他的演奏技巧高超,陽剛的音色裡洋溢著滿滿的自信與活力。在Dialect Fluorescent這張專輯裡我們可聽到Jackie McLean和John Coltrane那種強調速度、上下跳躍、想要衝破咆勃樂框框的風格,聆聽方面頗富趣味感。

以第三軌「Moment’s Notice」為例,原作者是John Coltrane,是一首挑戰演奏速度與技巧的曲子。Steve Lehman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從外圍進攻核心,最後「攻克」主題:前半段演奏完全聽不出來這是哪一首作品,後半段則巧妙地導入「Moment’s Notice」的主旋律,短短三分多鐘的曲子充分展現Steve Lehman構築即興樂句的巧思與天分。Steve Lehman在演奏第五軌的「Jeannie
時也採用類似的手法,蘊含高度張力的抽象旋律搭配緊湊的貝斯與鼓的伴奏,是一首聽起來令人熱血沸騰的曲子。

Michael Breckers過世之後,筆者經常思考:在美國爵士薩克斯風手的後起之秀裡,究竟誰可以取代Michael Breckers,成為引領時代風騷的大師?Rudresh Mahanthappa、Donny McCaslin都是可能的人選,他們的作品也都曾被我選入年度最佳爵士專輯。聽完Dialect Fluorescent之後,我也將Steve Lehman列入考慮名單之列了。

Dan Cray-Meridies(Origin Records)


在選年度最佳專輯時,「爵士鋼琴」一向競爭激烈,原因無他,好的鋼琴家實在太多、太多了!優質爵士鋼琴專輯多得不勝枚舉,能夠勝出的話,必有過人之處,目前活躍於紐約的鋼琴家Dan Cray去年所發行的Meridies,就是一張「有過人之處」的專輯。這張作品並不是一張鋼琴獨奏或三重奏專輯,而是有薩克斯風手Noah Preminger助陣的四重奏作品。很奇妙的是,就是因為有Noah Preminger的參與,整張專輯不但色彩繽紛,更洋溢著一種北美特有的詩意風格,尤其是即興樂句聽起來非常的「美國」,既迷人又有趣。

在演奏風格方面,Dan Cray可被歸類為傳統派:工整、溫和、細膩的鋼琴語彙,聽起來很像是Hank Jones或是Tommy Flanagan。他的演奏搭配Noah Preminger搖曳生滋、鮮活豐潤的薩克斯風音色,很是令人陶醉。Meridies以一代鬼才卓別林的作品「Smile」開場,優美的鋼琴旋律搭配靈巧的節奏組合,Dan Cray那種不張揚、不炫技的風格,為整張專輯揭開溫柔的序幕。接下來是Dan Cray個人的創作曲「Worst Enemy」,前段有變化多端的鋼琴旋律,接續其後的則是Noah Preminger的薩克斯風即興,同樣也有豐富的音樂表情,是一首聽起來很過癮的音樂。第三軌則是抒情曲「Amor Fati」,我以為這首作品最能表現Noah Preminger的演奏魅力,流洩出來的氤氳音色訴說著戀人心情,搭配Dan Cray抒情的鋼琴旋律,是一首浪漫的超人氣作品。

雖說是傳統派的佳作,Dan Cray也不忘在專輯裡收錄六○年代後其革新派代表人物Joe Henderson的作品「Serenity」,Noah Preminger在詮釋這首作品時,薩克斯風音色有較戲劇性的變化,甚至還出現「分叉」撕裂音。不過整體而言,Meridies是一張旋律纖細、風格優美的專輯,值得推薦給主流樂迷。

Albert Mangelsdorff-NOW JAZZ RAMWONG(German CBS/JAZZHUS DISK)


由於實體CD市場銷售連續幾年下滑的關係,各大廠牌經典盤的重新發行幾乎都處於停擺狀態。很幸運地是仍有熱愛爵士樂的小廠牌負責人以及熱愛爵士的死忠樂迷,共同撐起一個規模雖小但穩固的市場。由臺灣爵士同好bibby所創辦的JAZZHUS,去年一口氣推出了數十款復刻CD,細膩的mini LP紙殼包裝、精美(或忠於原味)的封面設計、罕見的現場或經典錄音,受到日本市場的熱烈支持,真可謂「臺灣之光」!

這系列的復刻CD中最值得介紹的就是德國前衛爵士長號手Albert Mangelsdorff所領導的無鋼琴五重奏(三支吹管加上貝斯與鼓)於一九六四年推出的異色之作NOW JAZZ RAMWONG。NOW JAZZ RAMWONG裡所收錄的創作成果,具體而微地說明了戰後德國爵士樂,特別是前衛音樂的特徵:厚重、硬質、強調邏輯性的演奏,不但受到現代音樂的影響,從調性走向自由即興的特徵,也透露出Ornette Coleman、Albert Mangelsdorff的影響。

在這張專輯裡,除了吹長號的Albert Mangelsdorff之外,還有吹中音薩克斯風的Gunther Kronberg 以及吹次中音薩克斯風的Heinz Sauer,三人組成「前線」主奏群,負責大部分的即興演出。套句日本樂評人星野秋男的評論:「根源於幾何學的主題、複雜的節奏,可說是一張(音樂)革新完成度相當高的專輯。

這張專輯不但是Albert Mangelsdorff演奏生涯裡首屈一指的代表作,也開啟了德國爵士樂的革新之路。在這之後,Albert Mangelsdorff陸續在德國發燒廠牌MPS(The Most Perfect Sound)發行了Never Let It End(1970)、Trilogue(1976)、A Jazz Tune I Hope(1978)等專輯,也都獲得好口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星野秋男的《歐洲爵士黃金時代》一書,或是All Music Guide所刊載的NOW JAZZ RAMWONG圖檔,都不是真正的首刻盤封面版本。此次JAZZHUS DISK所發行的復刻盤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它不但忠實呈現了真正的首刻盤封面,連封套也仿照德國CBS公司費工的三折設計(當然,復刻CD封套製作也因此而非常地麻煩)。無論是聆聽或蒐藏,NOW JAZZ RAMWONG都是一張價值滿點的專輯,如果您還沒入手,趕快買一張回來聽吧!

最後,在現場演出方面,去年訪臺的實力派藝人真是多到不勝枚舉,精彩的演出也就特別多。筆者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二次來臺演出的薩克斯風手Joe Lovano,這次率領「US Five」樂團到兩廳院演出。在爵士樂演出裡,除了前衛音樂外,同時用兩名鼓手的情形非常罕見,所以演出之前,我就很期待Joe Lovano的班底會激盪出什麼火花?果然,兩名鼓手大亂鬥,搭配Joe Lovano駕輕就熟的薩克斯風旋律,聽來真是風林火山、戰鼓頻催,激烈而過癮!而Joe Lovano以次中音薩克斯風演奏Charlie Parker的作品,自然流暢的程度,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其他有幾場在Marsalis Home Taipei的演出,如鼓手Ari Hoenig、小號手Alex Sipiagin與鋼琴手許郁瑛的二重奏、Harold Danko的鋼琴獨奏與三重奏演出,也都是值得回味的高水準演出。

留言

  1. Superb, what a blog it is! This weblog jazzfun:二○一二年爵士樂回顧(下) - 樂多日誌 provides useful facts to us, keep it up.

    回覆刪除
  2. I have read so many jazzfun:二○一二年爵士樂回顧(下) - 樂多日誌 on the topic of the blogger lovers but this post is truly a fastidious piece of writing, keep it up.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前衛搖滾與爵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