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爵士廠牌Act Music「鋼琴作品集」系列攻略


獨奏是爵士樂裡非常特殊而又迷人的演奏形式。進行即興演出本來就是爵士樂的重要成分,甚至可說是基本條件。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爵士藝人都是獨奏能手。就以「樂器之王」--鋼琴為例,我們在坊間看到的專輯,最多的仍是以鋼琴三重奏的編制為主,獨奏作品反而沒有那麼的多。主要原因在於獨奏的挑戰性很高,缺乏伴奏奧援的鋼琴家,能夠滔滔不絕地運用鍵盤講故事,格局要恢弘大度、內容要高潮迭起、至於讓聽眾覺得枯燥或冷場,需要相當功力,並非簡單之事。論及爵士鋼琴獨奏高手,出身美國,立足歐洲的Keith Jarrett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年輕時在德國科隆錄製的現場演出The Köln Concert,其出神入化的長段演奏,一直都是樂迷的最愛,也是歐洲最大的即興音樂獨立廠牌ECM之暢銷盤。狂熱的日本樂迷甚至還出版了這場演出的樂譜。其他一流的鋼琴家雖然偶有獨奏佳作,如Erroll Garner的Solitaire、McCoy Tyner的Soliloquy、Steve Kuhn的Ecstasy,但獨奏並不是爵士鋼琴家最常選擇表達的演奏形式。

喜歡爵士鋼琴獨奏的樂迷,除了蒐藏Keith Jarrett的作品外,Concord廠牌由前老闆Carl Jefferson製作的「梅百克演奏廳鋼琴獨奏系列」(Maybeck Piano Solo Recital Hall Series),由數十名傑出的鋼琴藝人參與錄音,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Carl Jefferson於九○年代中期去世後,鋼琴獨奏系列後繼無力,在出完James Williams的作品後,終於畫下了句點。這些專輯大多已在臺灣絕版,樂迷只能在國外的拍賣網站上碰碰運氣。

目前實體CD銷售大不如前,有心推動鋼琴獨奏錄音的爵士製作人已是鳳毛麟角,只剩德國的Act Music等少數廠牌還在耕耘。這個爵士廠牌曾於二○○三~二○一○年之間推出一個名為「鋼琴作品集」(Piano Works)的系列,共計發行了十張鋼琴作品。扣除掉雙鋼琴的演出Piano Works IX: Joachim Kühn、Michael Wollny攜手合作的Live at Schloss Elmau之外,其他九張專輯都是鋼琴獨奏,從打頭陣的Joachim Kühn到中生代的Danilo Rea,參與的鋼琴家來自五湖四海,其音樂資歷大不相同,演奏成果也非常的多元豐碩。除了老資格的Joachim Kühn之外,參與「鋼琴作品集」錄音的藝人知名度並不算高,也不是北美市場力捧的新秀,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演奏內涵紮實,言之有物,很值得推薦給樂迷。

Piano Works I: Joachim Kühn - Allergo Vivace (2003)


記得前年曾受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之邀,介紹曹永坤前輩的爵士黑膠蒐藏。為了準備那一次的演講,我有幾天下午的時間都待在表演藝術圖書館中試聽唱片。在曹先生浩瀚的蒐藏裡,偶然的機會裡,我聽到了一張名為Solo Now的黑膠唱片,係由德國知名的發燒廠牌MPS (The Most Pefect Sound)發行。這張作品由四名自由爵士的能手(Albert Mangelsdorff, Pierre Favre, Joachim Kühn, Gunter Hampel)參與,每人貢獻一首獨奏曲,而A面第一軌曲子就是Joachim Kühn的鋼琴獨奏。當時Joachim Kühn還非常地年輕,但早慧的他演奏琴鍵的風格已是十分成熟;快速的疊音,脫離美式咆勃樂的旋律線帶著緊迫感,卻又不失其細膩,非常之精彩。



身為歐洲爵士鋼琴語彙的開創者,Joachim Kühn擔任Act Music「鋼琴作品集」的開路先鋒,絕對綽綽有餘,而他的表現也沒令人失望。Allergo Vivace收錄的曲子分為三種音樂類型:古典、爵士與Joachim Kühn本人的自創曲(即興曲),恰好反映了這位德國鋼琴家音樂成長的歷程;童年開始接受嚴謹的古典音樂訓練,十七歲以後轉向爵士,受到John Coltrane、Ornette Coleman的影響尤深。浸淫爵士與即興音樂多年後,Joachim Kühn也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風格。

在Allergo Vivace專輯中,Joachim Kühn以自己獨特的手法演奏音樂,即使是莫札特或巴哈等古典作品,也都依照其自身的邏輯來發展其旋律動機。一般樂迷或許很難接受以即興手法詮釋古典音樂作品,不過透過Joachim Kühn巧妙的安排,聽眾並不會覺得格格不入,反而可以從其即興旋律的發展過程中,領略主題與旋律(以及速度)變化之間的對話。

在詮釋爵士樂作品方面,Joachim Kühn首先選擇的是John Coltrane的「Lonnie’s Lament」(第六軌)。這首作品的旋律本來就很暗沉,似乎特別合Joachim Kühn的演奏口味。在慢板速度中,Kühn彈著悲傷的旋律,他的右手特別用力,厚重的手法鋪陳出原作想表達的悲憤之情。接下來Joachim Kühn連續演奏了兩首Ornette Coleman的作品「She and He is Who Fenn Love」以及「Allotrops, Elements Different Forms or Shame。奇怪的曲名說明了這是自自由爵士名家之作。雖然沒有明確的調性或曲式的進行邏輯,Joachim Kühn的鋪陳仍是精彩。



深受歐洲古典音樂與美國自由爵士樂影響的Joachim Kühn,在演奏自己的創作曲時融合了這兩種音樂的元素。我們或許會在前一刻聽到他引用巴哈的對位旋律,下一刻又跳到旋律好似打結的無調性音樂。有趣的是,Joachim Kühn在古典與自由爵士之間的轉換非常自然,絲毫不勉強,也不拗口,或許印證了他本人所言,他並沒有在演奏古典或音樂,他演奏的,就稱之為「音樂」!Joachim Kühn較新的鋼琴獨奏專輯是Free Ibiza,由法國廠牌Out Note於去年發行。整張作品由十六首創作構成,而串起這些曲子的核心主題是西班牙Ibiza島嶼。比起Allergo Vivace,Free Ibiza更抽象,樂風更自由,原創性極高。

Piano Works III: Kevin Hays -Open Range(2005)


美國鋼琴家Kevin Hays的Open Range是「鋼琴作品集」系列中最冷調,也是最特殊,筆者個人最喜歡的一張專輯。說它特殊,是因為冷調似乎已經成為歐洲爵士樂(特別是德國、挪威)的特徵,美國境內很少有鋼琴家以冷調的演奏風格揚名立萬,Paul Bley雖然有名,不過他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而且在歐洲受歡迎的程度遠比美國還高。

Kevin Hays出道時是上低音薩克斯風手Nick Brignola的伴奏鋼琴手,成名之後這位鋼琴手的演奏事業分為兩部分:組成自己的三重奏,並與薩克斯風手Seamus Blake組成一個名為「Sangha」的四重奏。他在丹麥廠牌Steeplechase錄製的專輯,以後咆勃(post-bop)風格為主,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



Kevin Hays的演奏風格之所以產生轉折,應該是他從紐約搬到了新墨西哥州之後。從大都會移居到鄉下地區,突然之間,Kevin Hays每天都可以欣賞日出與日落,以及環繞住家的群山景致,明亮的天空,細微的光線變化,給予了這位鋼琴家不同的演奏靈感,他的鋼琴樂音帶著一種回應自然召喚的空間感,一方面簡潔、恬淡,但另一方面又極為生動,洋溢著內省的思緒。以第四軌的「Humming Bird Song」為例,Kevin Hays取樣美國原住民(印地安人)古老的吟唱,溫柔的伴奏琴聲給予人一種安心穩定感。第六軌「You Are My Sunshine」本來是一首旋律及和弦都非常簡單的曲子,Kevin Hays的前奏好似在演奏教會詩歌,端正而肅穆,搭配本人極具魅力的歌唱(再加上後製的多部重唱),讓整首曲子脫胎換骨成藍調版,非常有創意,是本張專輯的必聽曲。

像這樣以詩意風格捕捉美國元素,特別是中西部文化精髓的專輯,除了Kevin Hays的Open Range之外,還有另一張更有名的專輯,發行於一九九六年,由吉他手Pat Metheny與貝斯手Charlie Haden合作的Beyond the Missouri Sky(密蘇里天空下)。Kevin Hays的Open Range雖然沒有Beyond the Missouri Sky來得有名,但單靠一位鋼琴家的獨奏、取樣與後製,就可以做出格局開闊、寓意深遠的優質專輯,實屬不易。

Kevin Hays近年來的作品仍以三重奏為主,例如義大利爵士廠牌Jazz Eyes發行的For Heaven’s Sake You’ve Got A Friend,風格則回歸後咆勃類型。這位美國鋼琴手作品並不多,大多由歐洲廠牌發行,Open Range是目前可得性較高的代表作,值得推薦給喜好爵士鋼琴演奏的樂迷。

Piano Works V: Simon Nabatov -Around Brazil(2006)


在競爭激烈的歐洲爵士樂壇,Simon Nabatov的存在顯得非常特殊。這是因為出身莫斯科音樂學院的他,是少數可以將具有特色的俄國斯文化元素融入即興演奏,而且受到歐洲樂評高度讚賞的鋼琴家之一。Nabatov最知名的代表作是改編自俄國現代文學作品的The Master and Margarita(臺譯《大師與瑪格麗特》),筆者曾在本專欄中詳細介紹。除了《大師與瑪格麗特》之外,納巴托夫也曾將俄國詩人,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約瑟夫‧布羅茨基( Joseph Brodsky )詩作改編為音樂,發行了另一張抽象程度更高的專輯Nature Morte。



Simon Nabatov的演奏風格深受現代主義影響,雖然以自由即興聞名,不過他的創作仍然注重結構,主題與旋律的變化之間的關係明確,而大部分的作品是在英國廠牌 Leo發行,較新的一張鋼琴獨奏為向美國鋼琴家Herb Nichols致敬的Spinning Songs of Herbie Nichols,也很值得一聽。

他在Act Music的Around Brasil跳脫了以往在Leo廠牌發片的前衛性,改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手法來演繹巴西名曲。「相對溫和」的意思是Simon Nabatov並沒有完全揚棄自己的風格,只是因為巴西音樂與他原先的作品取向差距甚遠,所以採取了一種折衷的作法來進行演奏。

提到巴西音樂,樂迷馬上想到的可能是bossa nova,事實上,bossa nova只是對六○年代竄起的巴西「新」音樂的統稱,它結合了samba節奏與悅耳的民謠或流行曲。既然選擇了流行於巴西民間的音樂作為Around Brasil的主要曲目,Simon Nabatov一方面表現了曲子的浪漫旋律或抒情感,另一方面則在即興發展時,略微減少與原曲之間的距離,即使在收尾或起頭會有一些戲劇性的即興跳躍,例如第二軌快結束或第三軌開始的部分,但整體而言Simon Nabatov在Around Brasil的演奏已是「收斂」許多。Around Brasil表達出一名自由爵士樂手對於拉丁抒情曲的態度,如同吹管手Anthony Braxton演奏爵士傳統名曲一樣(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他在Steeplechase發行的In The Tradition上下兩集),都是足以反映個人風格、趣味與可聽性兼具的作品。

Piano Works VI: Don Friedman-From A to Z(2006)


社交網站可能是近年來最有趣的發明。記得筆者剛在facebook加這位美國鋼琴家Don Friedman為朋友時,曾經向他提到臺灣曾經引進他在六○年代於Riverside廠牌發行的專輯復刻版如A Day in the City、Circle Waltz等。Don Friedman回答說,他壓根沒想過臺灣居然也有他的聽眾,而且樂迷還買得到他的作品呢!

雖然琴技出眾,曾為無數明星樂手如Dexter Gordon、Clark Terry或Buddy DeFranco伴奏的Don Friedman卻始終沒沒無名,從來沒有在美國大紅大紫過。樂評人提到這位鋼琴家,不是說他「被低估」,就是「理應獲得更多矚目」。而說到他的鋼琴獨奏作品,之前較有名的應是於Concord發行的「梅百克演奏廳鋼琴獨奏系列」之Don Friedman at Maybeck。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Duke Ellington恢弘的演奏格局與典雅、旋律漂亮,即興樂句也極為迷人。



至於Don Friedman於「鋼琴作品集」系列發行的本作From A to Z,則是他個人生涯代表傑作,主要的製作概念分為兩部分,前半段向已逝的吉他手Attila Zoller致敬,演奏了四首他的創作,後半段則以Don Friedman本人的創作為主,其中零星穿插一些知名的標準曲如Cole Porter的「I Concentrate on You」以及鋼琴怪傑Thelonious Monk的「Ask Me Now」。

來自匈牙利的吉他手Attila Zoller是Don Friedman六○年代中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兩人曾經合組過四重奏(鋼琴三重奏+吉他),並發行了經典作品The Horizon Beyond。原創性很高的Attila Zoller對於自由爵士風格的追求,曾經深深影響Don Friedman,也因此再演奏好友的創作時,我們可從時而明亮、時而低沈的琴音之中,深刻感受這位鋼琴家對於Attila Zoller的悲嘆感懷,以及對於失去一個才華洋溢靈魂的不捨之情。

第五軌的「I Concentrate on You」是作曲名家Cole Porter的作品,Don Friedman藉著演奏這首耳熟能詳的小品以轉換主題及情緒,以便進入專輯後半段個人創作的部分。第六軌的「Free Flow」曲如其名,如行雲流水般的即興靈感源源不絕地湧出,接下來的「Memory of Scotty」也是獻給他的好友,慢板的音樂蘊染出淡淡哀愁。第八軌的專輯同名曲「From A to Z」的主題引用了探戈旋律,往外延伸即興樂句,聽起來新鮮而有創意。

Don Friedman被正式引進臺灣的專輯並不多,發燒廠牌Naim有一張鼓手Reuben Hoch領銜的三重奏專輯Of Recent Time,鋼琴手正是Don Friedman,不但錄音一流,演奏水平也很高,很值得推薦給樂迷。

最後,或許有讀者會問,還有其他值得推薦的爵士鋼琴獨奏專輯嗎?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心裡想的是幾位現在活躍於歐洲的義大利鋼琴好手,例如曾在專欄中介紹過的喬凡尼‧米拉巴喜(Giovanni Mirabassi),深受浪漫主義影響的他,每一張鋼琴獨奏如Avanti !或Cantopiano都是扛鼎之作。Stefano Bollani最近發行的作品以大樂團編制演奏為主,不過之前在法國藍牌(Label Bleu)發行的Smat Smat,以精心構築的和聲手法重新詮釋披頭四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別有一番風味。Stefano Battaglia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不過被譽為「歐洲Keith Jarrett」的他,擅長宏觀的長篇敘事,絕無冷場,在義大利的SPLASC(H)廠牌發行的Musica Centripeta、Ecumenica、Life of A Petal等,都是水準很高的鋼琴獨奏專輯,在此一併推薦給讀者。

留言

  1. 2010年don friedman和salzau trio & gerdur gunnarsdottir string quartet出了一張專輯-The Composer, enja records. 這張作品很獨特地將爵士和古典音樂結合, 有點像"film score", 發燒級錄音效果極佳, 強力推薦!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