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派八月份主題:日本爵士群像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8月 08, 2011 主講人:小威 時間:八月十三日(週六)下午兩點半 地點:高雄市美術東八街101號・鼎宇橘園交誼廳 放眼亞洲,日本是爵士樂發展得最成熟,市場最活絡的國家。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似乎就頭也不回地「脫亞入歐」,全面地走向西化,也因此徹底地吸收了包含爵士樂在內的美國文化。然而,您可知道,吸收了西方音樂元素的日本樂手,為何選擇爵士樂演奏之路,從而發展出自我的風格?甚至,才華洋溢的他們,終究也能站上國際舞台,與其他西方樂手一起發光發熱! 八月份爵士派的活動將以「全影像」形式,為樂迷們介紹精彩的「日本爵士群像」現場演出,包含秋吉敏子、渡邊貞夫、矢野顯子、上原廣美等人,歡迎舊雨新知一齊來欣賞!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小吳2011年8月12日 凌晨2:09台北今年會辦類似的聚會嗎?回覆刪除回覆回覆louis vuitton bookbag2014年3月9日 下午1:01Hi there everyone, I be familiar with YouTube video includes fewer bytes of memory due to that its quality is poor, but this YouTube video has great picture features jazzfun:爵士派八月份主題:日本爵士群像 - 樂多日誌 .回覆刪除回覆回覆louis vuitton neverfull2014年3月9日 下午1:01Hi there everybody, I am sure you will be enjoying here jazzfun:爵士派八月份主題:日本爵士群像 - 樂多日誌 by watching these kinds of comic videos.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張貼留言
歐洲爵士歷史 5月 12, 2019 原作:星野秋男 翻譯:Rachel 談到歐洲爵士樂,前提「歐洲到底是什麼?」,意外地,這個問題有些地方並沒有被正確地理解。關於歐洲,人種方面係以日耳曼系、拉丁系及斯拉夫系為主要民族,也有像匈牙利及芬蘭等亞洲系的游牧民族,是從東方移入定居之後,建立自己的國家。雖然大半的日本人認為耶穌基督是歐洲人(白人),但在中東出生的耶穌當然不是歐洲人,而是與阿拉伯人幾乎同源的猶太人這件事,意外地,也幾乎被人遺忘。 另一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是,認為在人類的歷史上,歐洲經常是世界的中心、先進地區等錯誤看法的日本人很多。雖然希臘文明、古羅馬帝國時代曾是世界的先端,但在中世紀時,世界最強大的是阿拉伯,之後是蒙古,再之後則是土耳其,古時候的歐洲文明發展相當遲緩,像是長時間在森林中沈睡的狀態。歐洲再度在歷史中以華麗之姿回歸,是在近代工業革命以後,隨著政治、經濟、科學的發展,音樂也從此開始以無以倫比,令人驚異的方式發展。 美國爵士樂起源... 閱讀完整內容
「ECM式」的音樂? 1月 18, 2007 淺談幾張近年ECM發行的專輯 談到德國ECM(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唱片公司,大部分的台灣爵士樂迷想到的也許是知名的即興鋼琴家Keith Jarrett代表作The Köln Concert,或是構圖簡約,但蘊含深意的封面設計。 若您是音響發燒迷,或許也注意到了某些ECM專輯的錄音工作,係由挪威錄音工程師Jan Erik Kongshaug和ECM的老闆Manfred Eicher共同合作,「雕塑」出透明、澄靜而又極具韻味的聲響。 雖然是評價很高,以製作優質即興音樂聞名於世的歐洲獨立廠牌,在台灣樂迷之間也有極佳的口碑,但這幾年來,台灣的唱片軟體市場似乎欲振乏力,也因此ECM在台灣的代理權不免也換過幾手。記得前年ECM轉換代理權的同時,某些唱片行出現了不少近五折出清存貨的品項,這些CD的領銜樂手知名度或許比不上Keith Jarrett或是Jan Garbarek,但也都是赫赫有名,自成一家之言的即興能手:例如英國的薩克斯風手John Surman、Evan Parker、低音貝斯手Dave Holland、瑞典鋼琴手Bobo Stenson等。其中Bobo Stenson三重奏評價最高的雙CD專輯Serenity,美國的「全音樂指南」不但列為Bobo Stenson的代表作,並且給了四顆半星(滿分五顆星)的高評價。無獨有偶地,這張專輯也曾被中國時報娛樂週報選為公元兩千年十大專輯之一。然而,只因為是雙CD,出清價仍然維持在五百元左右,竟然乏人問津,看在樂迷眼裡,好不心酸。搞不好這篇稿子登出來時,唱片行架上都還剩一大落的Serenity,等著有心人請回家哩! 與樂友相聚聊天時,不免會把ECM這種具有指標性作用的即興廠牌拿來評頭論足一番。有些樂友認為,原先標榜強悍、自由派的爵士廠牌如ECM或Hatology發行的新片漸有「軟化」趨勢,甚至也有樂評人會以「ECM化」來描述某些專輯的靜謐、空靈或抽象,好像真的有所謂的ECM風格。難道ECM的老闆Manfred Eicher真的獨鐘於某種定型化的音樂製作方向嗎?還有,ECM發行的新專輯真的今不如昔嗎?筆者以為這些說法都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而這也是此篇文章的由來。 這幾年來,ECM廠牌有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動作,就是為不少優秀的義大利爵士樂手發行專輯,包括了黑管及薩克斯風手... 閱讀完整內容
天使死亡的臉孔--我所知道的CharlieParker 4月 05, 2005 年輕藝術家總是想要模仿大師風格。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他們弄擰了大師的『風格』,在可笑的錯誤與眾人的嘲弄中揉捏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尚‧考克多 查理‧帕克其人其事 關於Charlie Parker的傳奇,我們都聽過太多。關於他在雷諾俱樂部荒腔走板的演出,Count Basie樂團的鼓手Jo Jones把鈸扔到Parker腳下羞辱他的奇聞,關於他為了聆聽天才型的盲人鋼琴手Art Tatum演出甘願蹲在哈林區餐廳洗碟子的軼事,關於他的毒癮,關於他耽溺於杯中物,關於他年輕卻早衰的身軀,關於他短暫一生卻留給世人無限傳奇等等。 對我來說,Charlie Parker最具神秘之處,是他「發現」bebop樂的過程。短短在世三十五年間,Charlie Parker歷經人世間最美好的時光,他的專輯在商業上的成功為他贏得Down Beat 1950-1954年間(Parker於1955年去世)最佳高音薩克斯風手的頭銜。Parker也行經黑暗死亡蔭谷,他靠酗酒來抵擋毒品的誘惑,卻自虐地墮入更深煉獄,雖然多次嘗試掙脫對於麻醉品的倚賴,最後卻不免猝死於電視機前。 我相信Parker影響後來的薩克斯風手至深。誰不會被他狂野,急促卻游刃有餘的演奏風格影響?Sonny Stitt、Lee Konitz、Phil Woods、Jackie McLean,甚至Ornette Coleman。我相信八○年代克林依斯威特導演的「菜鳥帕克」(Bird)多少也提醒了年輕的爵士樂迷,Charlie Parker在爵士發展歷史所扮演的重要性。大唱片公司陸續重新以CD的形式發行Parker的錄音,多少反映流行文化對於商品價值的重要性。 對我來說,寫Charlie Parker備極艱辛。對同時期的樂手而言,Parker是大樂團的叛徒,是個吸毒的垃圾鬼,是個缺乏安全感,精神瀕於崩潰的男人。Parker出身於貧困的單親家庭,年紀輕輕就出來討生活。他個性陰鬱,與Bebop運動同時期的Dizzy Gillespie的命運與開朗個性簡直有天壤之別。因為四○年代錄音技術欠佳的關係,影響了許多Parker作品的流通機會。今年大唱片公司要不是為了紀念Bird七十五歲冥誕,台灣許多聽眾可能也無緣接觸到比較完整的Bird作品。這篇文章只能算是拋磚之作,許多細節,就留待其他高手來補強吧。 菜鳥簡史 Cha... 閱讀完整內容
台北今年會辦類似的聚會嗎?
回覆刪除Hi there everyone, I be familiar with YouTube video includes fewer bytes of memory due to that its quality is poor, but this YouTube video has great picture features jazzfun:爵士派八月份主題:日本爵士群像 - 樂多日誌 .
回覆刪除Hi there everybody, I am sure you will be enjoying here jazzfun:爵士派八月份主題:日本爵士群像 - 樂多日誌 by watching these kinds of comic video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