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失的西海岸之聲

::談中音薩克斯風手Herb Geller
jazzfun曾先後介紹過多位傑出的西海岸中音薩克斯風手;最有名,市面上買得到最多作品的是Art Pepper,小有名氣,作品不算難買的是Bud Shank,在爵士樂界毫無名氣,但在電影配樂界大放光彩,作品勉強買得到一兩張的是Lennie Niehaus。至於本文要介紹的Herb Geller,除了死忠樂迷,可說毫無名氣,作品更是一片難求。他和太太Lorraine Geller五○年代在EmArcy發行的幾張作品,堪稱咆勃樂中的夢幻逸盤,卻從未列入歐美Verve唱片公司的重發名單,究竟原因為何?委實令樂迷費解。日本樂評人吉岡祐介曾這樣評論:「在明亮沈著的西岸爵士樂界,Herb Geller是直接的、體育系的中音薩克斯風手。他富含氣勢的吹奏相當傑出且高人一等。雖然Herb Geller本人也認為受到Benny Carter、Charlie Parker的影響,但Carter的纖細是由Art Pepper繼承較多,而其他的現代爵士薩克斯風手多受到Parker的影響。」換句話說,吉岡認為Herb Geller深受Charlie Parker的影響,而其「體育系」演奏風格,指的應該是活潑、陽剛而明亮的風格。相較於「體育系」的Herb Geller,吉岡認為屬於「文化系」,也就是可以豐富表達喜怒哀樂情感的是Art Pepper。至於「理工系」則以理論型的Lennie Niehaus為代表。

然而,與Art Pepper或Lennie Niehaus不同的是,六○年代之後,「體育系」大將 Herb Geller卻離美赴歐,幾乎從北美樂壇消失,究竟是為什麼?請容我細說從頭。

Herb Geller 原名Herbert Geller,大家都以Herb稱之。他出生於洛杉磯的猶太家庭,父親是裁縫師兼洗衣店老闆,母親則在電影院擔任鋼琴伴奏。經由父母友人,經營樂器行的Max Flack鼓勵,Herb Geller八歲時開始學習薩克斯風,後來也學會鋼琴和單簧管,他的偶像是同為猶太裔的Artie Shaw與Benny Goodman。

Herb Geller念高中時正逢二次大戰,彼時美國的種族氣氛仍很保守,他就讀的Susan Miller Dorsey High School是特例,以族群融合著稱,尤其是在學校的樂團裡,只要演奏得好,沒有人管你是黑人還是白人。在樂團裡和Herb Geller感情最好的,是後來成為傳奇的黑人前衛樂手Eric Dolphy。

念初中時,Herb Geller和樂團的朋友一起到洛杉磯的Orpheum劇院觀賞Benny Carter的音樂會,這是他年少時最崇拜的偶像。一九四五年末,戰爭終告結束,Charlie Parker與Dizzy Gillespie一同來到洛杉磯,在Billy Berg的俱樂部演出,當時只有十七歲,不足齡而無法入場的Herb Geller站在俱樂部外面聆聽,巨擘Charlie Parker革新的咆勃語彙,帶給年輕的Herb Geller強烈震撼。

高中時代的Herb Geller曾在學校放假時,加入了Joe Venuti樂團在聖地牙哥的演出,當時大部分的團員都被徵召參戰,Herb Geller被要求演奏次中音薩克斯風,這是他初試啼聲,專業演出的開始。在這期間Herb Geller也加入了洛杉磯的樂手工會,認識了許多醉心咆勃樂的朋友,如曾經為Charlie Parker伴奏,長他兩歲的高中學長,鋼琴手Russ Freeman,兩人也曾組過樂團。經由Russ Freeman的介紹,Herb Geller認識了另一位實力雄厚的咆勃鋼琴手Joe Albany,學長Russ Freeman告訴他:「Joe Albany是鋼琴界的Charlie Parker」,因此Herb Geller積極地找Joe Albany請益,琢磨技巧,這也是他接觸咆勃樂的開端。

一心一意想開拓音樂視野的Herb Geller認為,如果要成為一流的樂手,就一定要去紐約才行,當時知名的樂團領班Jack Fina正在洛杉磯招兵買馬,籌組樂團赴紐約公演,Herb Geller見機不可失,加入了Jack Fina樂團在東岸為期一個月的演出,結束後再次回到洛杉磯,到處尋找演出工作。

就在洛杉磯當地的俱樂部,二十一歲的Herb Geller認識了才華洋溢的鋼琴手Lorraine Winifred Walsh。她是Anna Mae Winburn領導的黑白融合女子樂團「The Sweethearts of Rhythm」的團員。這個全女子樂團由密西西比州Piney Woods 學校出身的樂手組成,匯集了當時美國最好的女性爵士樂手,在四○年代後半有不錯的人氣。讓Herb Geller印象深刻的是,Lorraine Winifred Walsh雖然琴藝高超,但個性非常溫和謙虛。

Lorraine Winifred Walsh告訴Herb Geller,結束在洛杉磯的演出後,她會先回老家奧瑞岡州的波特蘭一趟,休息一陣子後再跟著樂團去紐約演出。到紐約發展本來就是Herb Geller的志向,為了積極追求Lorraine,Herb決定稍後再度到紐約去。在那裡他遇到了Claude Thornhill樂團的長號手兼經理人O.B. Massingill,因此而加入Claude Thornhill樂團,仍然是演奏次中音薩克斯風。

Claude Thornhill樂團可說是系出名門,好手如雲。編曲者Gil Evans也曾經改寫過Claude Thornhill樂團的作品「Moon Dreams」,變成小號手Miles Davis經典名盤Birth of the Cool(酷派的誕生)中的曲目。在演奏中音薩克斯風的陣容方面,除了Herb Geller,Claude Thornhill樂團裡還有像Lee Konitz、Hal McKusick、Med Flory、Gene Quill這些傑出的成員。在這樣的環境中,Herb Geller持續與一流的好手切磋琢磨,精進自己的演奏技巧。

一九五二年,在是鋼琴手Bill Triglia的邀請下,Herb Geller與小號手Tony Fruscella、次中音薩克斯風手Phil Urso等人組成一個七重奏,到錄音師Rudy Van Gelder的家(彼時知名的RVG錄音室還沒蓋好)留下四軌作品,多為標準曲,演奏風格則以傳統搖擺樂為主,這是Herb Geller早期的錄音作品之一,不過他的獨奏機會很少,只在「Tangerine」一曲中稍有表現。或許是因為受到Claude Thornhill樂團的影響,這四軌作品比較重視和聲編寫,呈現優美但低調的風格,甚至有樂評人認為是「酷派之聲」的先驅。這四軌錄音目前收錄於西班牙廠牌Jazz Factory發行的四張一套專輯Tony Fruscella: The Complete Works。

在Rudy Van Gelder的家錄完音不到兩個禮拜,Herb與Lorraine正式結為連理,此時的他待在Jerry Wald領導的樂團,知名的白人薩克斯風手Al Cohn負責其中一些曲目編寫工作。之後,在Billy May(為Frank Sinatra編寫音樂)的邀請下,Herb Geller加入了他帶領的樂團,由於Billy May與洛杉磯新成立的首都唱片公司(Capital Records)簽有合約,Geller夫婦回到南加州,定居於好萊塢。

如果Herb Geller繼續留在紐約,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音樂挑戰性高,進步自然也較快。但正因為競爭如此激烈,Herb Geller謀職不易,生活相當拮据。在紐約等待當地樂手工會核發演出許可證時,Herb Geller幾乎是沒辦法工作,只能待在樂手朋友Joe Maini(中音薩克斯風)和Jimmy Knepper(長號手)的公寓裡和其他樂手進行即興聯演(jam session)。前述與小號手Tony Fruscella合作的四軌錄音,也只是「錄好玩」而已,樂手一文錢都賺不到,還得付錄音室租金,就連他的前老闆Jerry Wald都有積欠薪資的不良前科。

相較於紐約的謀生不易,五○年代初的洛杉磯正逢西岸爵士樂興起,情勢一片大好。回到洛杉磯的Geller夫婦在好萊塢買了房子,每週二固定在好萊塢的Zardi's俱樂部演出。週日的Zardi’s下午兩點到六點也有即興聯演的節目。結束後,兩人驅車趕場,到知名的燈塔咖啡屋繼續週日晚上最後的即興聯演。燈塔咖啡屋是孕育西岸現代爵士樂人才最重要的溫床,曾在燈塔咖啡屋全明星樂團(Howard Rumsey’s Lighthouse All-Stars)演出的樂手,個個後來都成了大器。Geller夫婦兩人是燈塔咖啡屋全明星樂團早期重要的班底,Lorraine後來甚至取代Claude Williamson,成為燈塔咖啡屋的常駐鋼琴家。當時燈塔咖啡屋主要有三個樂團,每個樂團演出四個小時,Herb Geller常與Shorty Rogers、Jimmy Giuffre、Bud Shank、Bob Cooper和Conte Candoli等人一同演出,鼓手是大名鼎鼎的Max Roach。

當時的Geller夫婦,一心一意想要建立自己樂團的招牌曲目與風格,活躍於洛杉磯地區俱樂部的他們,透過不斷的演出,與其他西岸好手過招,持續成長。一九五四~五五年間,兩人留下了此生最頂尖的作品。一開始兩人是在小廠牌帝王唱片(Imperial Records)錄製四首曲子。貝斯手Harry Babasin與鼓手Roy Harte共同經營一間名為「鼓城」(Drum City)的唱片行,帝王唱片即為其附屬機構。接下來,Geller夫婦在製作人Bob Shad主導的新廠牌EmArcy連續錄製了三張專輯,依照錄音時間依序為:The Gellers、Herb Geller Plays和Herb Geller Sextette。

另外,Geller夫婦一起以伴奏樂手的身分參與的錄音,有小號手Maynard Ferguson的Dimensions、Around the Horn,以及Blue Note發行的Best From the West。值得一提的是,Herb Geller在EmArcy所有的錄音,都是透過小號手Maynard Ferguson的推薦,由他擔任伴奏(而沒有太太參與)的作品,包括了女歌手Dinah Washington的Dinah Jams 由小號手Clifford Brown、鼓手Max Roach領軍的五重奏作品Jam Session 或Jams 2,張張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盤。除此之外,和小號手Shorty Rogers私交甚篤的Herb Geller,也在他的邀請下,為其領銜的專輯Clickin' With Clax (1956)和Portrait of Shorty (1957)擔任伴奏,由RCA發行。

先概要介紹由Herb Geller擔任伴奏,在EmArcy發行的經典名盤:

Dinah Washington - Dinah Jams
這張專輯可能是爵士樂迷最熟知,由Herb Geller擔任伴奏的作品。主角是當時紅透半邊天,承先(福音詩歌)啟後(節奏藍調)的歌姬Dinah Washington,她那激昂沸騰的演唱風格,將氣氛炒得十分熱鬧。伴奏班底則以燈塔咖啡屋固定演出的Clifford Brown-Max Roach五重奏為主,再加上擅長飆高音的Clark Terry與Maynard Ferguson等小號手。Herb Geller當時可說毫無名氣,但他活潑明亮的薩斯風音色,表現亮眼,讓他在隔年拿到了Downbeat中音薩克斯風類的最佳新人獎。整體而言,無論是演唱或伴奏,Dinah Jams都是一張實力滿分、酣暢淋漓的專輯。在這之後,Bob Shad又安排Clifford Brown與其他知名的爵士女歌手Sarah Vaughan及Helen Merrill的錄音,張張都是不可多得的珠玉名盤。

Clifford Brown All Stars - Jam Session
這張專輯與Dinah Jams於同日錄音,班底完全相同,Dinah Washington也在第二軌抒情歌謠「Darn That Dream」中客串演出,為她伴奏的是次中音薩克斯風手Harold Land。筆者猜測,Jam Session與接下來要介紹的Jam 2都是伴奏班底的樂手在錄完Dinah Washington的演唱之後,趁她休息時大玩即興連演的成果。單是第一軌的「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就有十五分鐘之久;簡短的合奏之後馬上進入Herb Geller精神抖擻的獨奏,接下來幾位小號手及次中音薩克斯風手Harold Land等輪流上陣,然後再回到Herb Geller延展性很強,極有自信的即興演奏,充分說明了這位年輕好手正處於顛峰狀態。第三軌「Move」是速度極快的咆勃曲,第四軌則是以「My Funny Valentine」起頭的慢板歌謠組曲,無論是快或慢節奏的曲子,都可聽到Charlie Parker對Herb Geller的影響。

Clifford Brown All Stars - Jams 2
這張專輯的錄音分為兩次,雖然演奏班底都以 Clifford Brown-Max Brown的五重奏為主,但前線樂手陣容略有更動,Herb Geller則是全程參與。就演出內涵而言,Jam Session和 Jam 2的內涵相似,兩者都以即興聯演為主。在選曲方面,快板的咆勃曲「Coronado」考驗樂手實力,搖擺韻味十足的「I’ll Remember April」測試樂手即興發展的概念,Herb Geller都有傑出的獨奏表現。「Crazy He Calls Me」則再度由Dinah Washington客串演出,她的詮釋手法帶著Billie Holiday顫音的風格,韻味滄桑,由Herb Geller擔任伴奏,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介紹了三張Herb Geller擔任伴奏的EmArcy經典名盤之後,讓我們將話題拉回到Herb Geller的太太Lorraine,雖然她不是EmArcy錄音室的要角,但她也沒有被爵士樂壇忽略。一九五六年, Lorraine Geller第一次以主奏者的身分錄下Lorraine Geller At The Paino,由Dot廠牌發行。根據資深爵士同好吳醫師,這張編號DLP 3147的黑膠唱片,「在爵士拍賣會永遠是最搶手,最難買的唱片,其樂風兼有Art Tatum的典雅充滿想像力,及Bud Powell的快速俐落。要是哪天不小心在電子海灣(ebay)上發現其芳蹤,品相普通的要價五百美元,品相完整如新的更要一千美元以上,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然而,Lorraine Geller At The Paino是Lorraine Geller碩果僅存,唯一個人領銜的專輯,在這之後,厄運終於來敲門。

根據Herb本人的說法,Lorraine天生患有嚴重哮喘,婚後曾一度控制住。但一九五七年,Lorraine生女兒Lisa時不但難產,女嬰也因為腿部皮膚問題必須延長住院時間。由於保險公司不願給付延長住院與治療的費用,龐大的醫藥費吃掉兩人所有的積蓄。當時兩人還背著購買新屋和新車的債務,在沈重的經濟壓力下,Lorraine的宿疾終於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身體就不好的Lorraine,為了協助家計,撐著虛弱的身體,接受了為女歌手Kay Starr伴奏的工作,而此時Herb也到東岸為Benny Goodman樂團效力。

一九五八年,就在東岸演出時,Herb接到母親的緊急電話,母親告訴他:Lorraine死了!原來,抱病演出的Lorraine Geller積勞成疾,哮喘急遽惡化,甚至併發了肺部積水,導致呼吸困難而猝死。她的死因是肺水腫,得年只有三十歲。

關於Lorraine Geller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心臟問題,也有人說是藥物過量,樂評人吉岡祐介則斬釘截鐵地斷定是白血病。多年之後,JazzWax部落格的寫手Marc Myers訪問Herb Geller,從他口中證實Lorraine Geller死於肺水腫。

聽聞噩耗的Herb陷入極端的震驚之中。對他來說,Lorraine猶如謬斯女神,不但啟發了他音樂與心靈的智慧,更照亮了這位中音薩克斯風手生命的全部,一旦失去Lorraine,也等於喪失了所有。

然而,在辦完Lorraine的葬禮之後,Herb根本無暇療傷止痛,他仍需面對一大筆醫療債務,只好再度回到東岸,重新加入Benny Goodman樂團。在這之後的一年多,他接下了女歌手Pearl Bailey 在賭城演出的伴奏工作,負責音樂總監工作者是鼓手Louie Bellson。在賭城工作期間,好友Stan Getz曾勸他去丹麥首府哥本哈根工作,但Herb答應了Benny Goodman巡迴之旅的邀請,去了南美。在巴西聖保羅的「星塵俱樂部」,他首次接觸bossa nova,接下來應朋友之邀,坐船到葡萄牙新開幕的劇院演出,然後轉赴巴黎,最後,終於落腳於德國柏林。

就在柏林,Herb結識了第二任太太Christine,她是音樂系教授之女,父親是德國音樂巨擘Paul Hindemith的好友。假設沒有Christine的愛挽救Herb Geller,恐怕他要一輩子活在喪妻的陰影和哀痛中,走不出來。

在德國的Herb Geller主要以從事音樂教育為主,也曾擔任錄音室樂手,並在知名的北德廣播電台樂團(NDR)中演出。他下定決心,永遠定居於德國,不再回到北美,而與Lorraine生的女兒Lisa則交給Herb的姊姊領養。

Herb Geller吃了秤鉈鐵了心,決意遠離傷心地,主要的原因,除了歐洲可以提供穩定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德國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由於全民納入保險體系的關係,他不用再為家人的醫療費用焦頭爛額,也不用擔心一旦生大病,就會面臨破產命運。諷刺的是,資本主義至上,講究自由競爭的美國,居然要等到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歐巴馬當政,在朝野強力推動下,終於由國會投票通過健保改革法案,距離Lorraine Geller早逝,忽焉五十二個年頭已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