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於自由之土的南方牛仔(下)

談吹管手山姆‧瑞佛斯Sam Rivers

一九七○年初,美國深陷越戰泥淖,中東戰火再起。以阿拉伯國家為主的石油產國組織為了懲罰敵國以色列及其盟友,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導致原油價格狂飆四倍。身為以色列忠誠支持者的美國因此陷入經濟衰退,小型廠商不堪成本負荷,紛紛歇業,失業人口不但增加,房市也大幅衰退。

面對這樣的衝擊,美國東岸的經濟重鎮,有「大蘋果」美譽的紐約市也無法倖免。城裡的工廠倒閉,辦公室關門,路上跑的計程車,司機幾乎都是高學歷的失業人口。對爵士樂手來說,擔任流行歌手的伴奏,或是玩「融合樂」以吸引搖滾及靈魂樂迷,似乎是唯一出路。然而,硬頸的南方牛仔瑞佛斯深諳「危機就是轉機」之道。就在百業蕭條之際,不向命運低頭的他,決意逆勢而為,低價承租曼哈頓島龐德街上一棟大樓的頂樓層,掛上Studio Rivbea名號,作為前衛藝術展演空間。這些頂樓層本來是用來充當小型工場作業、倉儲或是辦公之用。不景氣帶來的失業潮席捲紐約之後,位於休士頓街附近的大樓樓層出租率驟減。像瑞佛斯這樣低價承租,在閒置的大樓頂層成立工作室的例子,還有John Coltrane樂團的鼓手Rashied Ali成立的「Ali's Alley」,以及鋼琴手Dave Brubeck的兒子Danny與Chris成立的「Environ」,其中最有名氣者,仍是瑞佛斯夫婦創設的Studio Rivbea

迥異於傳統的爵士酒吧或俱樂部,這些工作室的主人將租來的空間略加裝潢,重接水電管路,就在大樓上層開起即興音樂派對來。由於不作任何隔間,這些表演空間雖然陽春,卻極為寬敞,視野很好,再加上不販賣酒類,所以也沒有任何演出時間限制,很快地就匯集了不少前衛藝術愛好者,逐漸演變成今日知名的曼哈頓蘇活(SOHO)區。難能可貴的是,在美國爵士樂低迷的七○年中期,瑞佛斯正是那位默默推廣自由爵士的旗手。他敞開大門,邀請志同道合者一起演出,所有的表演並不賣門票,而是請觀眾自由捐獻,將收入回饋給參與演出的樂手,維持他們的生計。在這樣的運作形式之下誕生的即興作品,稱之為「Loft Jazz」。

接下來我們就從瑞佛斯曾經參與的「Loft Jazz」現場表演錄音開始,介紹他中、後期幾張作品。

Wildflower: The New York Loft Jazz Sessions (Knit Classics)

一九七六年五月,Studio Rivbea連續兩個週末舉行春季音樂節,知名的音樂製作人Michael Cuscuna接受Douglas廠牌委託,處理專輯發行事宜,現場錄音則由Ron Saint-Germain負責。對於只有一名錄音助理的Saint-Germain來說,要紀錄六天,三十組樂團,每團至少四十至五十分鐘的表演,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在工作室現場蓋了一間臨時控制室,為了調整每一場演出的音效,換場時瘋狂地穿梭於控制室與舞台之間,有時還沒來得及回到控制室,按下錄音開關,下一場表演已經開始。還好,Saint-Germain的辛苦沒有白費,原先每場僅能容納兩百人的小眾表演,如今已轉化為珍貴的歷史紀錄,Douglas不但發行了五張LP,後來更重發了CD版,收錄了精華曲目。為了紀念前衛音樂得以於紐約存活、茁壯,專輯名為「野花」(Wildflower)。

筆者手邊的這張CD重發盤由紐約另一知名的前衛表演場所「Knitting Factory」(針織工場)發行,頗有傳承七○年代的「Loft Jazz」味道。當時在Studio Rivbea春季音樂節演出的年輕樂手,如薩克斯風手David Murray、Anthony Braxton、Marion Brown、吹管手Hamiet Bluiett和鋼琴手Dave Burrell等人,如今都已經是自由爵士界中的知名人物了。在Chris White的電貝斯及Jumma Santos的鼓點鋪陳之下,Wildflower以薩克斯風手Kalaparusha演奏「Jays」旋律開始。此時的前衛薩克斯風手,包括瑞佛斯在內,幾乎都是走「貝斯+鼓+吹管」三重奏的路線,很少採用鋼琴伴奏。這是因為有「樂器之王」之稱的鋼琴,可節奏可旋律,實在太搶鋒頭,為了凸顯薩克斯風在前衛風格中的音色及細膩的變化,並且引導聽眾的聆聽情緒,所以「貝斯+鼓+吹管」三重奏成為自由爵士的主要編制,Kalaparusha所領導的三重奏也不例外。

Wildflower也收錄了瑞佛斯三重奏演出「Rainbows」一曲。此時瑞佛斯的演奏已經完全跳和弦進行的框架,屬於「樂隨心轉」,純意識流,訴諸直覺的即興演奏,而貝斯與鼓點只是在旁鬆散地回應而已。瑞佛斯的高音薩克斯風,像是沾滿墨汁的畫筆,在橫向展開的畫布上,作點與線的寫意揮灑,他的樂句力道強勁,咄咄逼人,似在挑釁主流文化的庸俗、平凡與愚昧,聽來格外驚心動魄。
「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野』花撲鼻香」--所謂「疾風知勁草」,作為七○年代中期紐約自由/即興音樂的經典代表,Wildflower: The New York Loft Jazz Sessions深受自由爵士樂迷歡迎,不是沒有道理的!

Portrait (FMP)

Portrait收錄的是瑞佛斯一九九五年在德國的現場演出。這場音樂會以「自由音樂工作坊」為主題,由柏林知名的藝術機構Akademie der K?nste主辦。原先瑞佛斯只是參與「大師班」的示範教學,所以表演時並無任何樂手參與,曲目事先也不作任何準備或設定,整場都是他的個人即興秀,但演出成果精彩,令人驚豔!

瑞佛斯在這場音樂會中演奏了四種樂器(高音與次中音薩克斯風、長笛、鋼琴),同時也作了人聲表演(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唱歌,比較像是模仿薩克斯風演奏,發出吼叫聲響)。若想瞭解他這場演出意涵,或許可參考瑞佛斯為這張專輯寫的說明文字。重點不在於字面意義的指涉,而在於他表達自我的方式。在兩百多字的英語說明中,瑞佛斯沒有使用任何逗號,斷句與分行。他一氣呵成,清楚陳述自身訴諸於心靈及情感的即興創作取徑。對瑞佛斯來說,純熟的技巧只是工具而已。即興演奏真正的精髓,在於往上躍升,往外擴展,跳脫既有框架,透過聲音景致(soundscapes)的不斷變化,配合多重節奏,讓聽眾可以完全融入其中,不需講述任何理論或進行分析。如專輯名所示,瑞佛斯選擇用變化多端的獨奏來表達自我,這是一幅自由爵士大師的音樂自畫像,洋溢著無窮的創意精力,歷久不衰!

Eight Day Journal (Nato)

一九九六=九九年之間,已逾七十高齡的瑞佛斯,在法國前衛音樂廠牌Nato旗下發行了三張專輯,依序為Configuration、Eight Day Journal 、Winter Garden。與他合作的是以鋼琴手Tony Hymas為主的法國頂尖樂手。Configuration的演奏陣容包含:吉他手No?l Akchot?、鋼琴手Tony Hymas、貝斯手Paul Rogers 以及鼓手Jacques Thollot等人。Eight Day Journal則收錄了幾場法國爵士音樂節的精彩現場演出,由Tony Hymas指揮爵士大樂團,瑞佛斯擔任特別來賓,向這位偉大的薩克斯風手致敬。Winter Garden是最後一張在Nato錄製的專輯,它的編制也最單純,是一張由瑞佛斯與Tony Hymas合作的二重奏作品。

 就抽象程度而言,Eight Day Journal可能是三張專輯裡最高的。這裡所謂的抽象,絕不能等同於混亂的節奏,或是胡吹狂吼的聲響。相反地,在作曲兼指揮的Tony Hymas巧思安排之下,Eight Day Journal呈現了色彩繽紛的風格拼貼,意境極為深邃。它反映的正是二十世紀末藝術家對於命運及環境的反思,嘶吼的插電吉他、凌亂的鼓點表達憤怒不安,柔美的弦樂合奏傳達性靈昇華與喜悅,瑞佛斯穿梭於一收一放的演奏情境之間。扮演主奏角色的他,以最嫻熟的吹管旋律,編織屬於自己最真實的生命樂章。嚴格地來說,Eight Day Journal或許稱不上是一張純粹的爵士樂專輯,但它絕對是二十世紀現代音樂中的經典,將即興自由的演奏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除了音樂之外,Eight Day Journal最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知名的漫畫家莫比斯(Moebius)為張專輯所設計的插畫。莫比斯擅長刻畫異時空裡的奇幻故事,主角造型以特殊詭異著稱。透過獨特的觀察角度,莫比斯以簡潔的線條表達生動的故事,深受讀者喜愛。台灣以前也有一位漫畫家阿推的作品,風格與莫比斯十分相近。經典科幻片如《沙丘魔堡》(Dune)、《異形》(Alien)與《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主角人物的原始造型也是出自莫比斯之手。在Eight Day Journal專輯中,莫比斯貢獻了十七幅彩色畫作,張張精彩。音樂搭配畫作一起欣賞,更能領略這張專輯想要表達的「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如果只是下載mp3來聽聽,將會有隔靴搔癢之憾。

Winter Garden (Nato)

瑞佛斯在Nato發行的第三張專輯Winter Garden,不但是後期錄音裡親近度最高的一張作品,更足以名列史上最佳爵士二重奏榜單,是筆者心目中的銘心絕品。身為自由爵士旗手的瑞佛斯,七○年代時曾先後為Impulse!、ECM與Tomato等廠牌錄了許多領導先鋒的自由之作,到了九○年代時,他演奏的銳氣絲毫未減,倒是因為主題設定的關係,即興樂句的激進感刻意減少幾分,而增添了些印象派的朦朧美感,從開場的「Glimpse」與接下來的「That Which Might Have Been」兩曲中就可窺知一二:感性的薩克斯風搭配優美的鋼琴旋律,聽起來是那麼舒適浪漫,不知不覺就沈浸於其中。對自由爵士敬謝不敏的樂迷,理應聽聽看瑞佛斯在Winter Garden專輯中抒情柔美的一面。

這張專輯命名為「冬天的花園」,指的是瑞佛斯位於佛羅里達的居所。瑞佛斯年輕時曾因為養病的關係住過佛羅里達,年邁時選擇定居於此。他能夠持續創作,佛州四季如春的天氣自然是最大功臣。Winter Garden歌頌的是南國花園裡的茂盛枝葉,欣欣向榮的花草,就像即興音樂的創造力,給人帶來無比愉快的心情!除了好聽的音樂之外,這張CD的封面及內頁的設計極為用心。除了內頁及CD印製了漂亮的花草圖案之外,整張專輯的資料均以鵝毛筆作仿古字體的書寫,別出心裁,優雅美觀,不禁令人佩服法國人的設計巧思!

Sam Rivers’ Rivbea All-Star Orchestra-Inspiration (RCA Victor)

如前張專輯的介紹所述,瑞佛斯在九○年代初,搬到了佛羅里達州Orlando。那裡除了溫暖的天氣外,還有聞名遐邇的觀光勝地-迪士尼樂園。瑞佛斯在Orlando認識不少樂手,他們為了養家餬口,在遊樂園裡演奏音樂,閒暇時則在俱樂部裡作玩票性質的演出。瑞佛斯再度成立三重奏,作國際性演出,成員包括兩位優異的樂手:Anthony Coles,他不但擅長打鼓,還可彈鋼琴與吹薩克斯風、貝斯手Doug Matthews,他不但可以彈吉他,還擅長演奏低音單簧管。
然而,瑞佛斯的野心不僅只是組一個三重奏而已。當時機成熟時,他進一步召集各方好手,組成了一個十七人編制的大樂團演奏他的創作曲,在BMG集團發行了兩張深受好評的作品。在這之前,瑞佛斯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獨立廠牌發行的現場錄音,已有近二十年的時間未曾在主流音樂廠牌發行過專輯。當BMG宣布要發行瑞佛斯的大樂團專輯時,還曾在樂迷之間曾引起不小的騷動呢。

Inspiration的專輯同名曲(第四軌)係獻給知名的小號手Dizzy Gillespie。瑞佛斯在搬到佛州之前,曾在這位小號手的樂團工作多年。雖然兩人走的音樂方向並不相同,但實力堅強的瑞佛斯在Dizzy Gillespie的樂團裡依然有傑出表現。即使對於即興演奏的概念南轅北轍,瑞佛斯仍深受Dizzy Gillespie以及大樂團演奏經驗的啟發。

「Inspiration」構築於這位小號手的作品「Tanga」的旋律與和聲變化,若聽過Dizzy Gillespie大樂團的版本,或可比較兩者有何不同;雖然開頭的旋律近似,但兩者詮釋的手法完全不同:瑞佛斯強調寫意,將原曲抽象化,Dizzy Gillespie的版本側重寫實,在火熱的拉丁節奏中鋪陳明亮的旋律。雖然和聲、節奏與編曲都有些難度,整體來說,Inspiration並沒有想像中拗口或深奧,即使節奏與旋律有故意不和諧之處,樂手獨奏的樂句都極為流暢,彼此之間的默契也很好,是一張親和力很高的作品。

Dizzy Gillespie曾經不解地問瑞佛斯:「你演奏的旋律這麼悅耳好聽,為何故意讓聲音高高低低,嘰嘰喳喳呢?」他或許忘記了,二次大戰之後,這位偉大的小號手曾加入培育咆勃好手的溫床:Billy Eckstine大樂團,演奏「高高低低,嘰嘰喳喳」,被視為神經兮兮的咆勃樂。對瑞佛斯來說,Inspiration旨在傳承,而非決裂,他想要表達的,不過就是自身對於爵士即興的見解而已。

Sam Rivers’ Rivbea All-Star Orchestra-Culmination (RCA Victor)

Culmination與Inspiration是同時間錄製的,只是因為長度關係分成兩張專輯發行。瑞佛斯就讀波士頓音樂學院時主修作曲,對於歐洲現代音樂的無調性特質很感興趣。五○年代後期,瑞佛斯積極從事創作和編曲,寫了不少原創曲,其中包括許多為大樂團而寫的作品。

在這張專輯裡,以瑞佛斯夫婦聯合命名的瑞碧群星大樂團(Rivbea All-Star Orchestra)演奏的曲目全為瑞佛斯的原創曲。乍聽之下,部分曲子的開場,無論是旋律或節奏都有些混亂。以第一軌的「Spectrum」為例,它沒有傳統大樂團整齊的合奏,節拍也不整齊畫一,可是繼續聽下去之後,就會漸漸抓到貝斯與鼓的律動感,穩定地支撐個別樂手的輪流獨奏。複雜的和聲結構搭配奔放不羈的即興樂句,呈現瑞碧群星大樂團犀利的一面。

一般人對於自由爵士的刻板印象都是無調性的旋律加上突兀失序的節奏。事實上,透過瑞佛斯的編曲構思,自由爵士也可以像聽舞曲般過癮!以第二軌的「Bubbles」與最後一軌的「Riffin’」為例,電貝斯與鼓所創造的律動感宛如七○年代經典的放克節奏,在響亮的管樂合奏聲中,插入薩克斯風、貝斯或鼓群的獨奏,這樣的聲響,不禁令人想起八○年代崛起的爵士新生代,由中音薩克斯風手Steve Coleman、Greg Osby與女歌手Cassandra Wilson等人合組的「自由放克」(free funk)樂團「M-Base」。

「自由放克」風格融合了六○年代的自由爵士以及七○年代節奏藍調曲中的放克節奏,後來更吸納了嘻哈樂的特色如重拍和取樣,面貌十分活潑多元。事實上,「M-Base」的主要團員Steve Coleman與Greg Osby均參與了這兩張大樂團專輯的錄音,有搶眼的即興獨奏表現,其中Steve Coleman還協助擔任製作與部分編曲工作。Culmination與Inspiration不但是瑞佛斯後期的代表作,也是爵士薪火傳承的象徵,這兩張專輯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瑞佛斯的音樂生涯超過半個世紀,創作、演奏、教學,從未中斷。個性積極的他,從未曾放棄他最愛的即興藝術。是什麼原因,可以讓八十幾歲的瑞佛斯不斷吹出新鮮的音樂?答案,或許在這一幅想像的畫裡:一位南方牛仔奔馳於自由之土,他從不重複自己的步伐,總是奮力從漫天黃沙中找尋新的創意軌跡。「永不重複自己」,正是硬漢瑞佛斯的人生座右銘。

留言

  1. 小威老師:

    謝謝妳!很精彩的文字,很豐碩的內容。

    Timothy

    回覆刪除
  2. 小威老師就是一本爵士百科全書...贊!

    回覆刪除
  3. 兩位實在過獎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