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於自由之土的南方牛仔

::談吹管手山姆‧瑞佛斯(Sam Rivers)(上) 曾經有過那個時代,當逛街買爵士CD還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時,我仍保有狂熱樂迷的癖性:一旦愛上了某位爵士樂手的作品,就會拼命蒐集他/她所有的作品:Stan Getz、Woody Shaw、Charles Mingus、Bill Evans、Thelonious Monk、Eric Dolphy、McCoy Tyner...更不用提那些寫在教科書章節裡的大師級人物,如Miles Davis、John Coltrane等人了。八○年代末至九○年代初,主流唱片公司大批重新發行爵士樂經典專輯,除了單張專輯外,四片、六片甚至十二片的套裝CD也是唱片行陳列櫃的搶眼貨。OJC(Original Jazz Classics)、藍調之音(Blue Note)的復刻盤大量出籠,將原版發行時被捨棄的曲目全數回收,作為新瓶舊酒的賣點。老樂迷除了沙沙作響的黑膠唱片外,也可以收藏數位音樂,溫故而知新。對年輕樂迷而言,聆聽這些經典盤就像追溯爵士史的源流,將愛樂人帶至如夢似幻、不可自拔的美妙境界。 擁有最多經典的OJC、藍調之音復刻版CD並不難找,即使CD市場由盛而衰,買氣不復當年,但市面上仍有相當多元的品項和一定數量的庫存。真正令人覺得可惜的,是擁有版權的唱片公司,在大量重發以「精純咆勃」或「放克爵士」風格為主的CD之餘,對於具有才情,但風格略偏自由(也就是通稱為「Out Jazz」)的樂手,並不怎麼重視。以藍調之音的專輯為例,這些樂手的作品即使有重新發行者,通常也被刻意放在「鑑賞家系列」(Connoisseur Series)或「蒐藏家系列」(Collector`s Series)之下,以高價及限量形式發行。由於發行數量有限,這些品項很快就會賣光,例如:電鐵琴手Bobby Hutcherson、電風琴手Larry Young、薩克斯風手Booker Ervin以及小號手Don Cherry等人的作品。 為了滿足「Out Jazz」及「求全」(completist)樂迷的胃口,資深製作人Michael Cuscuna成立了馬賽克唱片公司(Mosaic Records)。眼光獨到,品味出眾的他,專攻「樂迷中的樂迷」市場,從各大爵士廠牌(特別是藍調之音)中,挑出以前曾被商業市場冷落的優質音樂,依照時間序重新整理,聘請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