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的秘境探奇Part II[ 增補 ]

「歐洲爵士小號聆賞會」紀實
親愛的讀者們,還記得去年筆者寫的『爵士樂的秘境探奇:歐洲爵士樂手聆賞會』紀實嗎?這場在吳醫師家舉行的聆賞會,不但讓參與者品嚐了一流的音樂和音響盛宴,也開闊了我們聆聽爵士樂的視野。人文薈萃的歐洲,雖然不是爵士樂的起源地,但卻很早就吸收了寶貴的多元文化養分,綻放出令人驚豔的音樂成果。可惜的是世界各大唱片公司,容或擁有不少寶貴的歐洲經典盤版權,但出於市場考量,仍較為重視美國經典作品的重發工作,所以台灣的樂迷比較缺乏機會深入瞭解歐洲爵士樂壇(特別是五○至七○年代)的表現。就這點而言,吳醫師的分享顯得彌足珍貴,填補了大部分喜歡爵士樂的朋友在這一部份的空白。


年的歐洲爵士聆賞會仍於七月中旬舉行,地點是樂友清榮大哥家的音響室。在這之前,筆者就曾經有幸拜訪清榮大哥,對於他的音響系統並不陌生,簡單介紹如左:
唱盤:Forsell Air Reference II
唱針:Shelter 901
前級:MBL 6010
後級:Audio Research VT150
喇叭:Genesis 2

清榮大哥喜歡的音樂範疇甚廣,他的音響並沒有特地為聆賞爵士樂而量身打造,但就聲響表現而言,無論是管樂器的「醇厚」,低音貝斯鬆軟的「彈性」或「韌度」,鼓群的「動態」或「層次」,以及整體樂器合奏的「細節」、「空間配置」或「自然度」,至少都有九十分以上的表現。這一回的歐洲爵士樂聆賞會主講人吳醫師以介紹小號手為主,筆者十分好奇的是,傑出的小號錄音,應有的聲響表現又是如何呢?就音樂性而言,這些歐洲出身(或是從美渡歐發展)的小號手,其演奏風格及作曲概念,與美國樂手又有何異同之處?

Bailey (U.S.)
Benny Bailey Quintet / How Deep Can You Go?, (Harvest 4E 062-35278), Sweden, 1976
一九五三年就赴歐發展的美國小號手Benny Bailey,有著相當陽剛、粗獷又黑味十足的小號音色。雖然他曾經於一九六○年返國,在Candid廠牌的邀請下錄製了一張代表性的作品Big Brass,但很快地又再度赴歐演出。整體而言,Benny Bailey在美國的知名度並不高,其重要的作品幾乎都集中於歐洲廠牌。筆者第一次對於Benny Bailey有印象,也是因為看了比利時鋼琴家Francy Boland和美國鼓手Kenny Clarke(也是另一位渡歐發展的美國爵士樂手)合組的大樂團演出錄影,而認識了這位旅居歐洲的美國小號手。吳醫師分享的這張五重奏專輯How Deep Can You Go?係七○年代的錄音,由EMI旗下的子廠牌Harvest發行(這個廠牌也發行搖滾樂作品),錄音地點是瑞典首府斯德哥爾摩,不難想像與Benny Bailey搭配的樂手,都是瑞典爵士樂壇的一時之選。在這張專輯中,次中音薩克斯風兼長笛手Bernt Rosengren和Benny Bailey一來一往,有著精彩的對手戲,配上Lars Sjosten中規中矩的鋼琴伴奏,可說是一張精純咆勃(hard bop)的佳作。順帶一提,筆者發現Candid這家美國小廠牌有不少很優秀的小號手如Clark Terry、Booker Little、Richard Williams、Benny Bailey等領銜的專輯,評價都很高,喜歡爵士小號的朋友不妨找來聽聽看。



Rolf Ericson (Sweden)
Freddie Redd Trio with Rolf Ericson and Benny Bailey / Get Happy With, (Nixa NJL 19), U.K.
根據吳醫師的介紹,歐洲爵士樂從傳統(搖擺大樂團)過渡到現代(咆勃樂),有三位重要的爵士小號手功不可沒。瑞典出身,被日本樂評人譽為「勇者」的Rolf Ericson是其中之一,足見其在歐洲爵士樂壇的崇高地位。Rolf Ericson有兩個特色:一、他演出的舞台並不限於歐洲,很早就到美國發展,在艾靈頓公爵領導的大樂團演出,在美國有其知名度。二、從歐赴美的歐洲爵士樂手,大部分以單簧管、中音薩克斯風或鋼琴演奏馳名,Rolf Ericson是少數在美國被認可,歐洲出身的優秀小號手。吳醫師所分享的這張Get Happy With是有名的「超罕見盤」,由英國的廠牌Nixa發行,Rolf Ericson和Benny Bailey兩位小號手擔任「前線」演出,我們可聽到相較於Benny Bailey喜歡強調的陽剛力道,Rolf Ericson的小號吹奏顯得較為修飾而柔美,配上鋼琴手Freddie Redd帶著濃郁藍調風情的右手旋律,整張專輯洋溢著一種舒適的搖擺韻味。「厚聲」和「溫暖」是我對這張專輯音響表現的感覺。除此之外,低頻乾淨俐落,是一張極為成熟的錄音佳作。

播完了這張珍貴的唱片之後,吳醫師又分享了一張Rolf Ericson於一九五六年返回瑞典時,與一群美國樂手共同演出的現場錄音The American Stars 1956中的「Half Nelson」(原為現代爵士樂的旗手Charlie Parker之作品),由專門發行珍貴歷史錄音的Dragon廠牌彙集而成。雖然是簡陋的現場錄音,但卻不減損這張專輯寶貴的音樂成就。多虧像Rolf Ericson這樣的不凡人物,很早就致力於歐美爵士樂壇之間的交流,帶動了本國欣賞爵士樂的風氣,莫怪許多優秀的美國樂手,在困頓凋蔽的七○年代,最後都選擇了瑞典等北歐國家為棲身之所。

Allan Botschinsky (Danmark)
‧Jazz Quintet 60, (Metronome MLP 15124), 1962, Sweden
‧Jazz Quintet 60 / Presenting Jazz Quintet 60, (Fontana TL687.527), 1963


介紹完瑞典的Rolf Ericson,吳醫師轉向另一個爵士樂秘境:丹麥。一般樂迷對這個國家最熟悉的樂手,應是多年前曾經來過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的低音貝斯手NHOP,他被譽為歐洲最好的低音貝斯手,也是許多美國重量級樂手赴歐演出時的伴奏樂手(如Oscar Peterson),很可惜的是不久前因心臟病辭世,丹麥電視台還曾經為他舉辦了一個盛大的紀念音樂會,並予以實況轉播哩!去年日本大阪的澤野工房重新發行NHOP早年加入的Jazz Quintet 60黑膠唱片時,被識貨的日本買家預購一空,形成尚未正式上市就已經賣完的搶手狀態,後來這張唱片在ebay的成交價,以重發版的行情而言,也都貴得令人咋舌。台灣本地唱片行後來引進澤野工房的CD時,也曾賣過少量黑膠唱片,不過,筆者手腳一向很慢,那唯二的兩張Jazz Quintet 60黑膠唱片,又再一次地被其他樂友捷足先登。

如果說Miles Davis在五○年代末所領導的五重奏是美國爵士群星會代表的話,那麼由小號手Allan Botschinsky所領軍的Jazz Quintet 60就是丹麥爵士樂壇的群星會,每一位團員作為丹麥現代爵士樂的代表人物,都可獨當一面,由他們個別所領導的樂團演出作品,皆在水準之上,大可放心購入。

Allan Botschinsky出身音樂科班,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後,又赴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深造,一九五七年時就已經組成享譽丹麥的爵士五重奏,致力於當時的新派音樂之探索。吳醫師首先播放的,是由知名的歐洲爵士廠牌Metronome(平均律)所發行的Jazz Quintet 60同名專輯,其珍貴程度自不待言。不過,真正讓在場的樂友放亮眼睛的,是接下來播放的Presenting Jazz Quintet 60,五位樂手火熱的演奏精純咆勃風格的作品,兼顧了成熟的作曲概念和細緻的即興演出,尤其是當時還非常年輕的NHOP,彈奏低音貝斯毫不含糊,不愧是被譽為音樂天才的少年,已經具備了大將之風。吳醫師也預告了令人振奮的消息:Presenting Jazz Quintet 60原由fontana發行,今年九月將由擁有版權的環球日本公司發行復刻黑膠唱片,目前已經開始接受預訂,拜網路之賜,台灣樂迷也可以訂得到喲!

Ian Carr (U.K.) EmCee Five / Bebop From The East Coast, (Birdland), U.K., 1961 (NORMA reissued edition)如同丹麥的Jazz Quintet 60,六○年代時,由英國小號手Ian Carr和次中音薩克斯風手Don Rendall組成的五重奏,是英倫極富盛名的現代爵士群星會。這一組五重奏的經典盤Dusk Fire,根據內行人的說法,黑膠原盤只要「紙套四個角完好,沒有折到」,市值在美金一千元以上!




說來慚愧,筆者以前一直誤以為Ian Carr只是爵士樂評人或雜誌記者「而已」,這是因為他著作頗豐,不但幫英國的爵士樂雜誌寫稿,也曾為美國知名樂手如Keith Jarrett作傳。直到吳醫師介紹了Don Rendall-Ian Carr雙雄組成的五重奏專輯,我才知道Ian Carr真是個十分了不起的音樂人!Ian Carr十二歲學鋼琴,十七歲才開始學小號,大學時並未攻讀音樂,而是選擇了文學,這或許說明了Ian Carr日後能文能樂的不凡經歷。

雖然Ian Carr最受矚目的音樂成就,集中於和Don Rendall共事的五重奏專輯(現在已經都CD化),以及七○年代時走前衛搖滾路線的「Nucleus」樂團作品,但樂友們不可不知,在更早之前(約一九六一年),Ian Carr就曾經與弟弟Mike Carr共組EmCee Five,在Birdland廠牌發行了幾張EP,演繹咆勃樂的水準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吳醫師所播放的這張十吋盤,係日本的Norma廠牌復刻,蒐集了Carr兄弟在六○年代合作的珍貴錄音(其中還包括了與吉他手John McLaughlin於一九六七年合作的錄音),Ian Carr那酷似Clifford Brown,言之有物的小號即興,搭配低音貝斯手Spike Heatley靈活彈跳的旋律及律動,構成一張精純咆勃的佳作。Ian Carr從咆勃樂、調式爵士、前衛搖滾、融合爵士一路走來,演奏水準及音樂概念均走在時代前端,作為英國爵士樂的標的性人物,絕對是當之無愧的。

Jimmy Deuchar (U.K.)
‧Ronnie Scott Sextet / Presenting The Ronnie Scott Sextet, (PHILIPS BBL 7153), U.K., 1957
Tubby Hayes Quintet / Late Spot At Scott’s, (Fontana TL 5200), U.K., 1962 (Japanese reissue edition)




如前所述,歐洲爵士樂從傳統的搖擺樂過渡到現代爵士樂,有三位小號手功不可沒,瑞典的Rolf Ericson是其一,英國的Jimmy Deuchar(唸「杜克爾」)是其二。多虧最近幾年英倫爵士經典盤的重發熱潮,從日本延燒回英國,先是重發了次中音薩克斯風手Tubby Hayes的代表性專輯(大多有Jimmy Deuchar助陣),接下來是Don Rendall-Ian Carr五重奏等,除了大廠牌如環球擁有fontana或Phillips的發行權之外,小廠牌如Jasmine或BGO(Beats Go On)也重發了不少好作品,如以優質錄音聞名的Tempo廠牌之傑作,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英倫爵士的代表性作品。

出身蘇格蘭的Jimmy Deuchar是英國新派爵士樂手相當喜歡雇用的小號手,這是因為他的作曲及編曲才華均十分傑出,而對於演奏風格的追求也不拘泥於一家之言。吳醫師首先播放次中音薩克斯風手Ronnie Scott(倫敦知名的爵士俱樂部Ronnie Scott即為其擁有)領銜,Jimmy Deuchar跨刀的專輯Presenting The Ronnie Scott Sextet。雖然是比較早的錄音(一九五七年),當大部分的英國樂迷都還在聆聽搖擺樂或初期的咆勃樂時,Jimmy Deuchar和Ronnie Scott的演奏就已經表現了比較前進的音樂概念,特別是鋼琴手Stan Tracy,很明顯地受到了鋼琴怪傑Thelonious Monk的影響,在古怪的聲響中創造一種獨特的律動感,別有一番獨特風味。接下來播放的Late Spot At Scott’s,由另一位傑出的次中音薩克斯風手Tubby Hayes領銜,Jimmy Deuchar助陣,聽起來流暢悅耳,極具魅力,也有CD重發版,頗受本地樂迷的歡迎。

Harry(Harold) Beckett (U.K.)
‧Harry Beckett / Flare Up, (PHILIPS 6308026), U.K., 1970
截至目前為止,本文所介紹的歐籍小號手,都是深受美國黑人爵士樂手影響的白人。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一連介紹三位在歐洲發展的(非美國籍)黑人樂手。第一位是來自西印度群島的Harry Beckett,他在一九五四年赴英之後,就留在英國的爵士俱樂部演出,此後大部分合作的對象,如低音貝斯手Graham Collier或是薩克斯風手John Surman都是偏前衛風格。一般樂評人在評論Harry Beckett時,都稱他為典型的「sideman type」,適合擔任助攻的角色,以支撐主奏樂手的表現為主。坦白說,這樣的說法實在不公平,就以Harry Beckett的代表作Flare Up(「照明彈」)為例,無論是個別樂手的即興或是整體合奏的凝聚性,都展現了這位黑人小號手卓越的統率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專輯亦可視為英倫爵士進入七○年代後的代表作,無論是吹小號的Harry Beckett 本人,亦或是與他搭配的John Surman(高音薩克斯風與上低音薩克斯風)、Mike Osborne (中音薩克斯風)或是Alan Skidmore (次中音薩克斯風),均深受Miles Davis插電爵士風格及前衛搖滾的影響,不但強調較長,甚至無調性式的激昂演奏,更致力於開拓音樂的空間感,說Flare Up是「前衛之聲」(the progressive sound)的傑作,殆無疑義!順帶一提,如果你手邊有日本爵士批評部出版的爵士小號特刊這本書的話,記得更正書中介紹Harry Beckett時,Flare Up專輯的演出陣容,把次中音薩克斯風手John Surman的大名補上去。

 Mongezi Feza (South Africa)
‧Dyani, Temiz, Feza / Music For Xaba Vol.2, (Sonet SNTF-824), 1972, Sweden
‧Chris McGregor’s Brotherhood of Breath, (RCA NEON NE2), U.K., 1972





說到南非來的小號手Mongezi Feza,我們是真的已經進入爵士樂中的「奧之細道」,秘境中的秘境了!別說你我沒聽過,連書上也查不到。走前衛風格的Mongezi Feza,曾在瑞典發展,後來也曾為知名的前衛爵士樂團,由鋼琴手Chris McGregor領軍的「Brother of Breath」效命。白人Chris McGregor和黑人Mongezi Feza同為南非出身的爵士樂手,或許因為反對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而離開南非,移居英國後,共組樂團演出。

吳醫師放了兩張Mongezi Feza的作品,第一張專輯是Mongezi Feza在瑞典廠牌Sonet的發行的專輯Music For Xaba Vol.2,我們可聽到另一位非洲來的低音貝斯手Johnny Dyani技巧高超,快速到詭譎的貝斯旋律,回應著Mongezi Feza激昂的演奏。吳醫師在播放這張唱片時,風趣地說,如果在紐約市的Downtown Music Gallery(唱片行)老闆面前放這張專輯的話,他一定會點頭認可,稱讚這是真正正點的音樂。吳醫師播放的第二張專輯,是以兩尊非洲木偶作為封面的Chris McGregor’s Brotherhood of Breath同名專輯,這個曾經孕育出不少英國前衛樂手如Alan Skidmore、John Surman、John Taylor的樂團,以大樂團的編制演奏調式爵士,用幾個簡單的和弦作為基礎,讓「前線」樂手以更大膽的形式悠遊即興。說來有趣,七○年代時,當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爵士樂被搖滾樂打得奄奄一息時,英國的爵士樂卻仍是生機盎然,兼容並蓄,甚至直接植入搖滾、民族音樂等元素,開創蓬勃的前衛爵士風貌。喜歡搖滾樂的朋友,不妨多研究這個時代英國前衛爵士的發展,相信一定很有收穫!

Dizzy Reece (Jamaica(U.K.)
‧Dizzy Reece Quintet / London Jazz, (Imperial LP-9043), 1956?
來自牙買加Kingston的Dizzy Reece,大概是吳醫師此次分享的歐洲小號手中,最富盛名的吧?這不單是因為他吹奏技巧卓越,以秀逸的小號聲響聞名,更重要的是,他後來曾經赴美,以其新鮮的音樂演繹概念吸引了「藍調之音」廠牌的注意,錄製了幾張引人矚目的專輯如Star Bright或 Sounding Off等。值得樂迷注意的是,知名的英國薩克斯風手Tubby Hayes也曾為Dizzy Reece在藍調之音的專輯跨刀,表現傑出。吳醫師播放的是Dizzy Reece渡美之前,於英國倫敦錄製的作品London Jazz,小號演奏的火熱程度,似乎預言了Dizzy Reece日後絕對會在歐美樂壇中雄霸一方,成為具有代表性的精純咆勃小號手。

 Dusko Goykovich (Bosnia, a.k.a. Yugoslav)
Kurt Edelhagen and His Big Band, (Polydor LPHM 46052), Germany, 1957
Dusko Gojkovica International Jazz Octet with Kenny Clarke, (RTB LP-403), Yogoslav, 1960 (Cosmic Sounds reissued edition 1999)
‧Dusko Goykovich International Quintet / Live At The Domicile Munich, (MPS CRF 851), Germany, 1970
Dusko Goykovich / Ten To Two Blues, (Ensayo ENY-45), Spain, 1971
活躍於歐洲,真正可以受到自我中心強烈的美國樂迷認可的,除了出身牙買加的Dizzy Reece,還有另一位「正港」歐陸出身的小號手Dusko Goykovich,說他的作品是歐洲爵士樂中的珠玉,絕不為過。Dusko Goykovich是幫助歐洲爵士樂壇邁入現代爵士樂境界的第三位功臣,原籍為前南斯拉夫(也就是現在的波斯尼亞),貝爾格勒音樂學院畢業後,在貝爾格勒廣播電台任職五年,靠演奏音樂為生。一九五五年時,或許是為了追求絕對的創作自由,Goykovich移居德國,為德國大樂團領班Kurt Edelhagen效命,這是他真正發光發熱的開始。Kurt Edelhagen大樂團是德國屈指可數的爵士大樂團,團員來自四面八方,除了Dusko Goykovich之外,還有前面曾經介紹到的,來自英國的Jimmy Deuchar,是不折不扣的國際軍團。

一九六一年,Dusko Goykovich赴美國波士頓知名的百克里音樂學院進修,畢業後曾加入Maynard Ferguson(也是一位卓越的小號手)和Woody Herman所領導的大樂團,表現十分傑出。說起Goykovich的個人風格,其實成熟得很早,雖然他深受Miles Davis影響,但卻能自成一家,將各種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卻又保留了爵士樂的即興魅力。目前Dusko Goykovich廣為人知的作品,都集中於德國的爵士廠牌Enja(前陣子轉換代理權之故,廠商以特價品釋出這個廠牌的專輯,聰明的讀者,你們搶到了幾張?),發行了許多令人喜愛的「精純咆勃」風格的專輯。這些作品一方面保留了精純咆勃火熱的演奏,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融入巴爾幹半島的民俗音樂元素。關於Dusko Goykovich的作品,吳醫師特別推薦是Enja發行的Swinging Macedonia以及After Hours。

吳醫師首先分享的是Dusko Goykovich早期在Kurt Edelhagen大樂團的作品Kurt Edelhagen and His Big Band。就音樂性而言,Kurt Edelhagen所領導的大樂團的演奏風格,令人想起由Francy Boland及Kenny Clarke領軍的大樂團,不但以縝密的編曲來凸顯音樂的凝聚性及深度,曲子演奏起來更是乾淨俐落,絕不拖泥帶水。下一張播放的作品,係由前南斯拉夫廣播公司發行的Dusko Gojkovica International Jazz Octet with Kenny Clarke,也是一張極為珍貴的錄音。雖然錄音效果不是頂好,不過,光是聆聽Kenny Clarke激昂且層次分明的打鼓,就值回票價了!Live At The Domicile Munich是一張現場錄音專輯,由知名的德國廠牌MPS發行,當時錄音時似乎將電平調得很低,少了一點爵士管樂應有的醇厚和力道,但無論是默契,音樂概念以及整體演出,都在水準之上。吳醫師最後播放的Ten To Two Blues,是Dusko Goykovich在巴塞隆納演出時與西班牙盲人鋼琴手Tete Montoliu合作的錄音,原由西班牙的Ensayo廠牌發行LP,後來由Enja再次發行CD,專輯名After Hours,就音樂和錄音水平而言,最為平均,也是最值得推薦的作品(誰說西班牙廠牌的錄音不好呢?)。聽說CD收錄的曲子和LP版略有出入,請樂迷特別注意一下。

Manfred Schoof (Germany)
‧Manfred Schoof Quintet / Voices (CBS S 62621),Germany, 1966

和法國、義大利的浪漫樂風或承襲美國傳統的爵士樂風格相比,德國或奧地利爵士樂的發展一向都側重前衛風格的探索,這張由哥倫比亞德國分公司發行的專輯也不例外,是小號手Manfred Schoof初試啼聲之作,採用了現代音樂的作曲手法,被視為歐洲自由爵士的里程碑。欲探索歐洲爵士樂在六○年代後期時,如何受到美國自由爵士影響而產生變革,不能不從Manfred Schoof以及與他志同道合的樂手如Alexander von Schlippenbach之作品著手。值得一提的是哥倫比亞德國分公司不知哪裡來的勇氣,一口氣製作了多張膾炙人口,既前衛又凶悍的自由爵士專輯,當時的美國總公司不知道有沒有氣得直跳腳呢?

 Nunzio Rotondo (Italy)
Romano Mussolini con Nunzio Rotondo e Lilian Terry, (RCA LPM 10010), Italy, 1957
Nunzio Rotondo / The Artistry of Nunzio Rotondo, (MUSIC EPM 2076), 1959
啊哈!講了半天,終於來到了以各項藝術成就(音樂、繪畫、雕塑)傲稱於世的義大利。美國樂評人曾經說過,義大利的爵士樂整體演奏水平,在歐洲來說是最高的,姑且不論我們是否相信此種論調,單就拍賣價格而論,義大利的爵士經典盤真是「高」到不像話啊!

首先登場的義大利小號手Nunzio Rotondo,又是另一位資料寥寥可數的「大內高手」。二次大戰時飽受法西斯獨裁統治之害的義大利,在民生凋蔽、戰亂頻仍的四○年代,由於文化管制之故,爵士樂的表現可說是完全繳了白卷。奇怪的是,戰後的義大利雖然仍然窮困,但是從五○年代開始,許多代表性的小號手如Oscar Valdambrini,或是這裡要介紹的Nuzio Rotondo就已經陸續登場,與歐美的現代爵士樂幾乎沒有接軌的問題。最稀奇也最有話題性的是,吳醫師介紹的這張專輯Romano Mussolini con Nunzio Rotondo e Lilian Terry,封面最左的鋼琴手Romano Mussolini,即為義大利法西斯時期的獨裁首相墨索里尼之子。他學習音樂期間飽受父親為首的法西斯政策打壓,戰後終於可以自由自在的演奏爵士樂,而以簡潔洗鍊的演奏風格聞名於世。這其中的曲折與戲劇性,應該足以拍成一部高潮迭起的電影吧?

雖然是在五○年代登場的小號手,不過Nunzio Rotondo的演奏仍以老派強調搖擺樂的風格為主,小號的聲響抒情而溫暖。播放完Romano Mussolini con Nunzio Rotondo e Lilian Terry之後,吳醫師慎重的說明,接下來要播放的The Artistry of Nunzio Rotondo(封面為Nunzio Rotondo側臉演奏小號時的特寫照片)原盤才是真正昂貴的珍品,並順道說了一個小故事:曾經有一位日本爵士黑膠唱片的蒐藏家來拜訪吳醫師,吳醫師放了這張專輯給他聽,這位蒐藏家聽了之後,慎重地告訴吳醫師:「吳桑,如果以後你不要聽這張唱片,記得一定要賣給我啦。」這張專輯之搶手,由此可見一斑。日本樂評人星野秋男曾在「歐洲爵士樂的歷史」一文中說道,義大利爵士樂的特色是兼容並蓄,我們可同時聽到美國西海岸的樂手和東岸精純咆勃的影響。聽完了這張珍貴的The Artistry of Nunzio Rotondo之後,大夥們都滿意地不得了,不約而同的詢問復刻狀況。聆賞會助長「敗家」風氣,由此可見一斑啊!

Basso-Valdambrini (Italy)
‧Basso-Valdambrini Quintet, (Verve MGV-20009), 1959 (Polydor K.K. Japan reissued edition)
Oscar Valdambrini (tp), Gianni Basso (ts), Renato Sellani (p), Gianni Azzalini (b), Gianno Cazzola (ds)

猶記得在去年舉行的首次歐洲爵士樂聆賞會中,吳醫師一口氣拿出了多張由小號手Oscar Valdambrini 和次中音薩克斯風手Gianni Basso合組的「雙頭」(唱片封面大多為兩人照片)五重奏唱片,以一貫沈穩理性的語氣說道:「這些唱片,只要是封套四個角沒有太明顯的磨損,每張都在美金一千元以上。」筆者後來在東京Disc Union爵士館看到這兩人合組的五重奏黑膠原盤掛在牆上時,一時好奇湊過去看價格:果然所言不假,要價十五萬日圓!

吳醫師首先播放的這張專輯Basso-Valdambrini Quintet,原由美國的Verve唱片公司發行,封面為兩人抱著樂器坐在桌旁,低頭俯看,不識貨的人或許會猜想,這麼俗氣的封面,大概不會是什麼好作品吧?吳醫師特別指出,這張專輯稀有度極高,他也從來沒有在拍賣市場或唱片行上看過一張黑膠原盤,而手邊擁有的版本,是九○年代日本寶麗金公司重新發行的復刻版,即使是像這樣的日版二手復刻盤,在拍賣市場上的結標價也要一百元美金左右。Oscar Valdambrini出身音樂世家,父親是知名的小提琴手,Oscar Valdambrini就讀音樂學院時,也是選擇小提琴為主要專攻樂器,未料音樂學院畢業後,這位知名的義大利樂手開始學習小號,結識了Gianni Basso之後,就走上了爵士樂演奏的「不歸路」啦!由於兩人均以作曲見長,音樂原創性高,專輯又極為罕見,或許說明了為何他們兩人合組的五重奏唱片,在市場上的價格總是居高不下?

Enrico Rava (Italy)
Enrico Rava Quartet / Il Giro Del Giorno in 80 Mondi, (International ILS 9021), 1972
介紹到目前仍相當活躍的義大利小號手Enrico Rava時,我不免要抱怨一下他前兩年在德國廠牌ECM發行的Easy Living實在是太「軟」了一點。吳醫師也提到,這幾年來,若干原先標榜強悍、自由派的爵士廠牌有漸漸「軟化」趨勢,四月時他到紐約旅行時,恰好遇到美國的前衛爵士鋼琴家Matthew Shipp為促銷CD在淘兒唱片行表演,吳醫師問他為何離開瑞士的Hatology廠牌,Shipp認為這家廠牌顯露老化疲態,甚至向主流靠攏,已經無法符合他的理想了。Hatology如此,ECM亦是如此。

Rava出身於音樂家庭,母親是古典鋼琴家。他少年時在紐奧良風的爵士樂樂團(Dixieland Jazz Band)裡演奏長號,十八歲時,在偶然的機會中聽到Miles Davis的音樂,受到啟發而自學小號。Enrico Rava的演奏經歷十分豐富,他先在羅馬的爵士俱樂部與阿根廷來的薩克斯風手Gato Barbieri及美國來的鋼琴手Mal Waldron同台演出,漸漸打開知名度。不過,讓Rava真正開拓音樂視野,是與美國的薩克斯風手Steve Lacy合作之後。一九六六年,Steve Lacy在前衛廠牌ESP發行了The Forest and the Zoo,並邀請Rava一起赴美演出,演奏標榜自由前衛的爵士樂,影響Enrico Rava至深。

七○年代開始,Enrico Rava獨當一面,展開了多采多姿的表演及創作生涯。他不但曾加入前衛大樂團Globe Unity Orchestra,更以各種形式的小編制(管樂或弦樂都有)演出,重新詮釋義大利歌劇和雋永的電影插曲(如為費里尼配樂的Nino Rota之作品),加以重新詮釋,發行了多張風格各異的專輯。無論是演奏的技術層次,亦或是音樂的革新性、抒情性,以及作品中流露的熱情,Enrico Rava絕對是義大利爵士樂的強手。吳醫師介紹的Il Giro Del Giorno in 80 Mondi,正記錄了Enrico Rava創造顛峰期時的表現。這是一張以搖滾節奏概念演出的融合樂專輯,猛烈刺激的音樂,活力充沛,滲透力強,完全反映了七○年代的氛圍,吉他手Bruce Johnson的表現十分搶眼。以這張專輯的表現來衡量現在的Enrico Rava,不禁讓樂迷有「今不如昔」之嘆!



Franco Ambrosetti (Swiss,義大利語系)
‧Franco Ambrosetti / Heartbop, (ENJA 3087), Germany, 1981
Franco Ambrosetti也是筆者相當喜愛的小號手,是義大利語系的瑞士人。他的父親是有名的爵士中音薩克斯風手Flavio Ambrosetti。父子兩人在一九六二年時就合組五重奏演出,三年後Franco Ambrosetti初試啼聲,錄了個人第一張專輯A Jazz Portrait of Fanco Ambrosetti(衡量其罕見程度,這張唱片是他的專輯中市值最高的),隔年在維也納的爵士樂大賽中贏得小號組冠軍後,才真正開展其知名度。就演奏風格而論,Franco Ambrosetti很容易被歸類為受到Clifford Brown影響的這一派,不過畢竟是歐洲的一流樂手,Franco Ambrosetti的風格並沒有侷限在精純咆勃,而是與時並進,吸收了更多前進的音樂概念,從吳醫師播放的Heartbop中,我們可聽出爵士樂在八○年代典型的發展:冶各種元素於一爐的「後咆勃」(post bop)風的演奏,為他跨刀的均為美國樂手(中音薩克斯風手Phil Woods、鋼琴手Hal Galper和鼓手Billy Hart等),各自的獨奏都很精彩。對Franco Ambrosetti有興趣的樂迷,請從台灣有代理的德國廠牌Enja著手,Franco Ambrosetti至今仍十分活躍,有不少具代表性的佳作。

Tomasz Stanko (Poland)
‧Tomasz Stanko Quintet / Purple Sun, (Calig-Verlag 30610), Germany, 1973
Tomasz Stanko (tp), Zbigniew Seifert (as), Janusz Muniak (ss), Hans Hartmann (b), Janusz Stefanski (ds)

引領歐洲爵士樂發展風潮的樂手群英,在展開其演奏生涯時,大多受到咆勃樂代表人物如Miles Davis或Charlie Parker的影響較深。受過嚴謹音樂訓練的思考型樂手,則受Thelonious Monk音樂概念的影響較大。一開始就受到自由爵士旗手Ornette Coleman的影響,而在二十歲時就和捷克的鋼琴手Adam Makowicz合組前衛四重奏Jazz Darings,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正是鼎鼎大名的波蘭小號手Tomasz Stanko。像這樣與美國的爵士樂幾乎沒有時間差,六○年代初期就已經展開沸沸揚揚的自由爵士運動,竟然是發生在被視為封閉保守的東歐鐵幕國家—波蘭。Tomasz Stanko他,不但是波蘭爵士的奇葩,也是波蘭人的驕傲,在勾勒歐洲爵士版圖時,值得特別記上一筆!筆者第一次認識Tomasz Stanko是在樂友陳贊雲(Michael,前台北愛樂電台爵士樂節目主持人)家,Michael特地拿出Tomasz Stanko向波蘭現代作曲大師Kryzysztof Komeda 致敬的專輯(ECM發行),鄭重推薦這位小號手以及影響他的波蘭爵士先驅(不能免俗地,像這樣的樂友聚會,絕對又是衍生了更多的敗家行為)。無論是小號演奏展現的聲響亦或是旋律概念,Tomasz Stanko都具備了極高的原創性,吳醫師介紹的這張專輯Purple Sun,係德國廠牌Calig-Verlag發行,走的是融合爵士路線,明顯可聽到Miles Davis領導的電氣爵士風影響。在迷幻的「哇哇」聲響鋪陳開來的節奏中,Tomasz Stanko和中音薩克斯風手Zbigniew Seifert 及高音薩克斯風手 Janusz Muniak 搭檔,以極好的默契演奏言之有物的旋律,「熱情和理智之間」是我聆聽之後的感言,Tomasz Stanko把即興的熱情和作/編曲的邏輯理性調配地恰到好處,值得一聽再聽。

Kenny Wheeler (Canada(U.K.)
‧Spontaneous Music Ensemble / Karyobin─Are The Imaginary Birds Said to Live in Paradise, (Island ILPS 9079), 1968

說到前衛音樂,不能不再談一下以小號手Kenny Wheeler及薩克斯風手Evan Parker為首的英倫爵士發展。一般人都會很自然地認為Kenny Wheeler是英國人,殊不知他是從多倫多音樂學院畢業之後才移居英國的,這或許說明了他和加拿大的爵士鋼琴家Carla Bley一直維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有人說,Kenny Wheeler將歐洲知性的一面,以「爵士樂」發揮到極致。以前的我,見識不廣,總覺得他的作品實在是「冷調」、「拗口」到不行,後來才發現其實Kenny Wheeler是屬於「無役不與」型的音樂人物,演奏什麼,就像什麼。有剛硬艱澀的一面,但也有浪漫抒情的時候。吳醫師在這裡播放了一張Karyobin─Are The Imaginary Birds Said to Live in Paradise,光是看專輯名就很傷腦力。不過,英倫的自由爵士樂手在六○年代末就已經發展出與美國自由爵士截然不同的風貌,單是這點就令人十分佩服了!

特別節目:
Paul Gonsalves Quartet / Boom-Jackie-Boom-Chick, (Vocalion LAE 587), U.K., 1963享受了歐洲爵士小號盛宴之後,吳醫師端上了最後的附餐:十分可口的甜點!雖然與主菜無涉,但這道點心可真是神來之筆,掀起了樂友之間熱烈的詢問潮。您猜到了嗎?這是艾靈頓公爵樂團的當家薩克斯風手Paul Gonsalves在英國小廠牌Vocalion與英國樂手的合作成果,套句死硬派日本爵士樂迷所言:Boom-Jackie-Boom-Chick是「超rare名盤」(超罕見唱片),市值十餘萬日幣「以上」。如果筆者沒記錯的話,艾靈頓公爵在國際之間巡迴演出,若有身體不適的話,常請Paul Gonsalves或Billy Strayhorn幫他代班,帶領樂團演出。或許是因為這樣,Paul Gonsalves身為樂團領班優異的表現受到英國爵士廠牌負責人的注意,因而有如此寶貴的錄音機會。除了Boom-Jackie-Boom-Chick之外,Paul Gonsalves也曾與英國的次中音薩克斯風Tubby Hayes共演,錄製了Just Friends。

許多樂友或許都和我有一樣的問題,Paul Gonsalves知名度極高,並不是什麼隱密或沒沒無名的大內高手,在美國也以個人的名義發行了不少作品,為何這張Boom-Jackie-Boom-Chick評價如此之高?根據吳醫師的解釋,這是因為Paul Gonsalves作品雖然不少,但他在美國境內的錄音,卻比不上Boom-Jackie-Boom-Chick來得正點,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此其一也。的確,專注聆聽這張作品時,順著搖擺節奏,Paul Gonsalves吹奏薩克斯風時,恣意揮灑,沒有一絲匠氣,那溫暖醇厚的薩克斯風音像,透過清榮大哥的音響,形體鮮明地浮顯出來,美到令在場的樂友不禁都秉息傾聽。有興趣「敗家」的讀者請注意了,日本即將於九月發行這張唱片的復刻版,手腳要快一點喲!

播放完精彩的Boom-Jackie-Boom-Chick之後,吳醫師又「追加」另一道甜點,播放另一位義大利樂手的專輯。這是他今年四月去紐約時,曾經在現場聽到的一位新生代好手的專輯。此時天色已暗,夜幕低垂,也到了互道珍重的時刻。大家有緣相約再見,趕快回去上網敗家啦!

留言

  1. 軟調的歐洲爵士早就有了吧?
    歐洲前衛之父Joe Harriott就是算軟的吧?
    事實上歐洲爵士本來就比美國爵士帶有比較重的敍事風格
    离聽衆的耳朵沒那麽遠
    聼慣古典樂的人,跨入軟調歐洲爵士並不難
    擧個例子
    John McLaughlin跟Matthew Shipp剛剛好相反
    前者在美國硬式咆哮的環境中適應不良跑囘歐洲
    後者在歐洲自覺火氣太大沒人聼得懂,遂跑囘美國
    環境差異啦!
    反而全球化的緣故
    現在聼美國的有點變軟了
    歐洲有些變硬了

    回覆刪除
  2. 前面留言是針對Enrico Rava而說的

    回覆刪除
  3. 看不太懂
    可不可以介紹
    「可以放心購買的十張專輯」或是「即使覺得沒當初想像的好聽也不後悔購買的專輯」
    幾張都可以,好不好?
    因為用文字很難懂到底有多秘境?
    有空的時候,麻煩你啦^^

    回覆刪除
  4. 由小號手Allan Botschinsky所領軍的Jazz Quintet 60就是丹麥爵士樂壇的群星會,每一位團員作為丹麥現代爵士樂的代表人物,都可獨當一面,由他們個別所領導的樂團演出作品,皆在水準之上,大可放心購入。
    ----
    這個band的作品我會去找
    我相信小威老師的耳力^^

    回覆刪除
  5. 哈哈…(這是苦笑)
    還真是找不到耶
    ebay說在cd在丹麥,9.9美元大概331台幣
    加上運費不知道會不會漲一倍貴
    ....
    好可憐我只能聽小野麗莎>"<

    回覆刪除
  6. 不好意思, 一直都有在看您的部落格, 雖然自己也有在聽爵士樂, 但是您淵博的知識和專業的評論令人我看了佩服得五體投地, 也因此想要向您請教一個問題, 有位朋友在翻譯一本書, 書中的文脈內是指爵士樂中boogie-woogie一類的speakeasy風格, 但是她完全找不到有關的資料, 更不知道該怎麼翻譯speakeasy這個字, 不曉得您能不能好心為我們解惑, 告訴我們這個字該怎麼譯為中文? 感激不盡!!!

    Mon

    回覆刪除
  7. 不好意思, 一直都有在看您的部落格, 雖然自己也有在聽爵士樂, 但是您淵博的知識和專業的評論令人我看了佩服得五體投地, 也因此想要向您請教一個問題, 有位朋友在翻譯一本書, 書中的文脈內是指爵士樂中boogie-woogie一類的speakeasy風格, 但是她完全找不到有關的資料, 更不知道該怎麼翻譯speakeasy這個字, 不曉得您能不能好心為我們解惑, 告訴我們這個字該怎麼譯為中文? 感激不盡!!!

    Mon

    回覆刪除
  8. I genuinamente guardare sito web , si ha eccellente messaggi . . «E tutti i venti vanno sospirando, per le cose dolci che muoiono." di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回覆刪除
  9. Its good as your other articles : D, thankyou for posting . "Slump I ain't in no slump... I just ain't hitting." by Yogi Berra.

    回覆刪除
  10. Tack för förnuftiga kritik. Me och min granne var bara förbereder sig för att göra del forskning om här. Vi fick en ta en bok från vår area bibliotek men jag tror att jag lärde mig mer från det här inlägget. jag är väldigt glad över att se en sådan underbara info delas fritt ute.

    回覆刪除
  11. I gotta favorite this website it seems invaluable handy

    回覆刪除
  12. Rattling nice style and fantastic content , absolutely nothing else we need : D.

    回覆刪除
  13. Devo preferiti sito internet molto utile molto utile

    回覆刪除
  14. Grande I certamente pronunciare, impressionato dal vostro sito website. Non ho avuto problemi durante la navigazione attraverso tutte le schede e correlato informazioni finito per essere veramente facile semplice da fare per l'accesso. Recentemente ho trovato quello che speravo prima di sapere che a tutti. Ragionevolmente abbastanza insolito. È probabile che apprezzarlo per coloro che voglio forum o nulla, sito web tema. un modo toni per il vostro cliente client di comunicare. Nizza compito.

    回覆刪除
  15. F * ckin ' temi qui. Sono molto soddisfatto to peer Lampione. Ringraziamenti un sacco e Sono dare un'occhiata avanti di contatto voi. Vi prego gentilmente me una goccia e-mail?

    回覆刪除
  16. Very interesting points you have noted , appreciate it for posting . "These days an income is something you can't live without--or within." by Tom Wilson.

    回覆刪除
  17. Appena ho notato sito Sono andato su reddit condividere alcuni dell'amore con loro.

    回覆刪除
  18. tou cano? set up this kind of car owner becausr this regarding oprating technique xp not necessarily 8 am i able to acquire vga car owner for lg xnote to get windowpane xp I highly recommend you delivered my family vga new driver fof this lg electronics xnot rd400 gain xp with my postal mail identity this digital video disc range of motion will be proven as ejectable hardrive what sick and tired complete? pls assist me to Hola by Carolina! I am bored stiff for you to loss of life at your workplace and so i decided to check out your blog in the iphone through lunch break break up. I adore advantage a person supply the following and cannot hang on to consider a deeper look once i get home. I am just surprised at exactly how rapid your site charged on my portable.. I am just not just employing WI-FI, just simply 3 G.. Anyways, superb blog!

    回覆刪除
  19. You will be right
    Ibrahim:
    Search using Yahoo and google this kind of new driver: winxp_Graphic remote line 945GML
    it works good with the LG R400 laptop Please assist me to because this Bluetooth is absolutely not operating. Recently its was doing work these days after brand-new installation of Windowpane XP the not working. Despite the fact that I possess tested out frequently to install Bluetooth's motorists. If anyone could fix this matter, please help me. My spouse and i should be fortunate to be able to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Regards,
    Younis

    回覆刪除
  20. Hey George,
    I would like that individuals discover the idea in its ancient atmosphere inside the GetListed. org Useful resource spot rather then about thirdparty personal blogs. I understand this kind of operates counter-top to most guidelines for dispersing one thing by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