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意識裡飛揚的即興樂句
___介紹布瑞德‧梅爾道鋼琴三重奏Brad Mehldau Trio
(演奏時)梅爾道先生大多閉上眼睛,像隻沈睡的鳥將頭蜷在胸前,在潛意識裡重組旋律中所有的音符,帶著曲子奔馳起來;而雜沓的節奏中,他如歌的即興樂句自此飛揚。
——《紐約時報》評論
七年前,台灣正式引進了布瑞德‧梅爾道的「三重奏『4』藝術」(Art of the Trio 4: Back at the Vanguard)專輯,爵士樂迷終於有機會接觸這位風靡全球的年輕鋼琴家作品。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張現場演出的專輯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抒情敘事曲「All the Things You Are」或是小號手Miles Davis的「Solar」之外,表演最末的安可曲,竟然是紅極一時的搖滾樂團「電台司令」(Radiohead)的作品「Exit Music (for A Film)」。在這首曲子中,梅爾道精準地掌握原主唱Thom Yorke豐沛的音樂情感,彈奏完主旋律之後,梅爾道宛如音樂魔術師,對著聽眾打開百寶盒,每一回的即興樂句,都展現了新鮮的音樂概念,讓聽眾驚奇不已。隨著低音貝斯和鼓的伴奏,梅爾道所領導的鋼琴三重奏,漸次將「Exit Music (for A Film)」的意境推向演奏的高峰,而源源不絕釋放出來的,則是這位年輕鋼琴手豐富的即興創意。
放眼國際爵士樂壇,當今有能力冶古典、爵士、搖滾等音樂元素於一爐,即使是相同的曲目,即使是簡單的旋律,每一次的演奏都能採用不同的概念或形式來即興演出,而又保留了浪漫主義豐沛的情感者,布瑞德‧梅爾道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就像他這一代的鋼琴手,梅爾道在接觸爵士樂之前,接受的是嚴謹的古典音樂教育。他出生、成長於美國康乃迪克州,六歲開始學琴,青少年時期聆聽的音樂雖然仍以搖滾為主,但由於高中時加入爵士樂團的關係,開始對爵士演奏產生濃厚興趣。與他志同道合的樂團成員Joel Frahm,後來也成為職業薩克斯風手,不但擔任女歌手珍‧夢海巡迴演出的樂手,更曾領銜錄製過多張專輯。兩人成名之後,曾一起錄製過二重奏專輯評價很高的Don’t Explain。一如梅爾道喜愛搖滾經典曲的作風,專輯中重新詮釋了披頭四的「Mother Nature’s Son」。
高中畢業後,梅爾道進入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的爵士暨當代音樂學系,向多位鋼琴名家Junior Mance、Kenny Werner及Fred Hersch學習。畢業之後,梅爾道正式展開爵士演奏生涯,並先後擔任吉他手Peter Bernstein、薩克斯風手Jessie Davis及David Sanchez樂團的鋼琴手。較為特別的是,在尚未成名之前,梅爾道曾與西班牙爵士樂手Rerico Sambeat(中音薩克斯風)、Mario Rossy(低音貝斯)、Jordi Rossy(鼓)等人合作過,在巴塞隆納廣受歡迎的爵士俱樂部Jamboree演出過,實況演出則收錄在巴塞隆納知名的爵士廠牌Fresh Sound發行之New York-Barcelona Crossing第一及第二集中。當時梅爾道就已經以鋼琴三重奏的形式演出,發行了When I Fall In Love,不但展現了驚人的演奏天分,而擔任伴奏的鼓手Jordi Rossy,後來更成為梅爾道進入大廠牌之後,三重奏的固定演出班底。梅爾道真正站上國際表演舞台是在一九九四年,他擔任了薩克斯風手Joshua Redman的樂團鋼琴伴奏,協助錄製專輯Moodswing,並隨Redman在歐美巡迴演出長達一年半,從而拓展其國際知名度。
一九九五年,梅爾道與華納唱片公司簽約,以鋼琴三重奏的形式發行Introducing Brad Mehldau。由於獲得不錯的市場回應,兩年後唱片公司以「三重奏的藝術」(The Art of Trio)為名,為梅爾道三重奏發行了一系列專輯。一九九九年,梅爾道的知名度達於顛峰,他不但發行了本文首段曾經提到的「三重奏『4』藝術」,將搖滾樂團「電台司令」的作品納入演出曲目中,還發行了一張以原創曲為主的Elegiac Cycle,這也是他首次發行鋼琴獨奏專輯。前者獲得葛萊美獎最佳爵士樂器演奏提名,後者則被「時代」雜誌選為當年爵士樂十大最佳專輯。根據知名的爵士樂月刊「重拍」(Downbeat)讀者調查,梅爾道獲選為當年度最佳爵士鋼琴家,而在二○○○及二○○二年,他又重複獲得此項殊榮。
Elegiac Cycle與先前發行的專輯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藉由挑戰性更高的鋼琴獨奏形式,梅爾道表現了更大的創作野心。此張專輯發行之後,幾乎所有的樂評人都認為這是他出道之後最好的一張個人作品,「全音樂指南」(All Music Guide)的樂評甚至認為Elegiac Cycle和Keith Jarrett七○年代的鋼琴獨奏作品等量齊觀。與Keith Jarrett動輒二三十分鐘長的即興演奏相比,梅爾道演奏Elegiac Cycle是相當簡潔的,每首曲子幾乎都沒有超過十分鐘。即使如此,曲子中蘊含的深刻感情,卻不亞於任何一位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在Elegiac Cycle專輯中,梅爾道盡情地運用了他的古典演奏技巧和概念(在這張專輯收錄的曲子中,我們可以聽到蕭邦或是布拉姆斯的影響),融合了爵士樂的即興,鋪陳出整張專輯的「輓歌」主題,音樂富含詩意,意境悠遠深邃,獲得極高的評價。
或許是不希望自己演奏的風格被化約為第二個Bill Evans或Keith Jarrett,二○○二年,梅爾道的作品轉了一個有趣的彎,發行了Largo專輯。在這張專輯中,梅爾道採用了更多搖滾樂元素來鋪陳他的即興演奏。伴隨著鼓的重拍和插電樂器的聲響中,我們一方面感受到搖滾節奏營造的律動,另一方面清晰聽到梅爾道強悍且具個人風格的彈奏,彷彿是一具超級挖土機,氣魄十足地駛過險阻重重的馬路。梅爾道之所以選擇搖滾元素,似在掙脫別人賦予他「浪漫主義」風格的演奏形象。
在Largo專輯中,梅爾道以幾段截然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詮釋「電台司令」的名曲「Paranoid Android」,前半段以效果器及鼓製造強烈的節奏,中段則以優美的原音鋼琴搭配管樂器的合奏來詮釋主旋律,結束時則再簡短地回到狂暴的插電樂器合奏。「Wave/Mother Nature’s Son」亦是組曲形式,前者為巴西樂手Antonio Carlos Jobim的bossa nova名曲,後者則為「披頭四」樂團的作品。在濃烈的電子音樂節拍中奏出兩首曲子熟悉的旋律,完全顛覆了原曲的「傳統」氛圍。Largo專輯的最後一軌「I Do」則以原音樂器演奏,梅爾道再一次展現了他最擅長的功夫:以經過深思熟慮、抒情、綿密而又有細微變化的琴音來鋪陳故事。
「東京獨奏會」(Live in Tokyo)是梅爾道個人第二張鋼琴獨奏專輯。在這張專輯中,梅爾道的表演概念再一次的昇華了。對這位年輕而具野心的鋼琴家而言,音符的選擇和聲響的配置,不僅可表現如詩如歌的浪漫氛圍,還可以敘述、歌詠浩蕩的史詩。對梅爾道來說,鋼琴代表著一個氣勢磅礡的樂團,音符彼此邂逅、交疊,好比樂團中不同樂器,不同聲部的合奏,時而衝突,時而和諧,但無論過程如何,最後都能激盪出最美的聲韻。
「完美的一天」(Day Is Done)發行於二○○五年,是梅爾道三重奏較新專輯。梅爾道在這張專輯中重新詮釋不少流行曲。無論是傳奇民謠歌手Nick Drake的「Day Is Done」、Paul Simon的「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還是「披頭四」的「Martha My Dear」,梅爾道都能以具創意的手法重新安排,讓這些爵士化的流行曲聽起來不落俗套。與這些流行曲相較之下,梅爾道的原創曲則別具嚴肅的情感深度,值得樂迷細細品味。
值的一提的是,梅爾道也曾為電影錄製配樂。已故的美國導演史丹利‧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生前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中,收錄了梅爾道鋼琴三重奏演奏的敘事曲「Blame It On My Youth」。而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執導的「百萬大飯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中,則收錄了梅爾道和吉他手Bill Frisell合作的「Tom Tom’s Room」。此外,梅爾道也曾為法國片Me Femme et une Actrice(中譯:「我的演員太太」)編寫、錄製配樂。這幾年來,梅爾道的音樂創作越來越多元化。去年九月,梅爾道與美國歌劇女伶Renee Flemming在紐約卡內基廳聯合演出,迴響十分熱烈,並發行了新專輯。
這次來台演出的梅爾道鋼琴三重奏成員,還包括了低音貝斯手Larry Grenadier和鼓手Jeff Ballard。Larry Grenadier自史丹福大學英美文學系畢業後移居美國東岸,曾與電鐵琴手Gary Burton在歐美等地巡迴演出,亦曾為薩克斯風手Joe Henderson、女歌手Betty Carter及吉他手等人John Scofield跨刀。他也是吉他手Pat Metheny三重奏的固定班底。鼓手Jeff Ballard成長於加州Santa Cruz。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年他加入傳奇盲人歌手Ray Charles巡迴演出樂團,在這之後移居東岸,曾為薩克斯風手Lou Donaldson、鋼琴手Danilo Perez、Chick Corea等人跨刀。Jeff Ballard是梅爾道三重奏的新成員,取代原來的西班牙裔鼓手Jorge Rossy。除了擔任梅爾道三重奏的固定班底之外,Jeff Ballard也是「FLY」樂團及Joshua Redman領導的「Elastic Band」固定的低音貝斯手。
(演奏時)梅爾道先生大多閉上眼睛,像隻沈睡的鳥將頭蜷在胸前,在潛意識裡重組旋律中所有的音符,帶著曲子奔馳起來;而雜沓的節奏中,他如歌的即興樂句自此飛揚。
——《紐約時報》評論
七年前,台灣正式引進了布瑞德‧梅爾道的「三重奏『4』藝術」(Art of the Trio 4: Back at the Vanguard)專輯,爵士樂迷終於有機會接觸這位風靡全球的年輕鋼琴家作品。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張現場演出的專輯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抒情敘事曲「All the Things You Are」或是小號手Miles Davis的「Solar」之外,表演最末的安可曲,竟然是紅極一時的搖滾樂團「電台司令」(Radiohead)的作品「Exit Music (for A Film)」。在這首曲子中,梅爾道精準地掌握原主唱Thom Yorke豐沛的音樂情感,彈奏完主旋律之後,梅爾道宛如音樂魔術師,對著聽眾打開百寶盒,每一回的即興樂句,都展現了新鮮的音樂概念,讓聽眾驚奇不已。隨著低音貝斯和鼓的伴奏,梅爾道所領導的鋼琴三重奏,漸次將「Exit Music (for A Film)」的意境推向演奏的高峰,而源源不絕釋放出來的,則是這位年輕鋼琴手豐富的即興創意。
放眼國際爵士樂壇,當今有能力冶古典、爵士、搖滾等音樂元素於一爐,即使是相同的曲目,即使是簡單的旋律,每一次的演奏都能採用不同的概念或形式來即興演出,而又保留了浪漫主義豐沛的情感者,布瑞德‧梅爾道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就像他這一代的鋼琴手,梅爾道在接觸爵士樂之前,接受的是嚴謹的古典音樂教育。他出生、成長於美國康乃迪克州,六歲開始學琴,青少年時期聆聽的音樂雖然仍以搖滾為主,但由於高中時加入爵士樂團的關係,開始對爵士演奏產生濃厚興趣。與他志同道合的樂團成員Joel Frahm,後來也成為職業薩克斯風手,不但擔任女歌手珍‧夢海巡迴演出的樂手,更曾領銜錄製過多張專輯。兩人成名之後,曾一起錄製過二重奏專輯評價很高的Don’t Explain。一如梅爾道喜愛搖滾經典曲的作風,專輯中重新詮釋了披頭四的「Mother Nature’s Son」。
高中畢業後,梅爾道進入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的爵士暨當代音樂學系,向多位鋼琴名家Junior Mance、Kenny Werner及Fred Hersch學習。畢業之後,梅爾道正式展開爵士演奏生涯,並先後擔任吉他手Peter Bernstein、薩克斯風手Jessie Davis及David Sanchez樂團的鋼琴手。較為特別的是,在尚未成名之前,梅爾道曾與西班牙爵士樂手Rerico Sambeat(中音薩克斯風)、Mario Rossy(低音貝斯)、Jordi Rossy(鼓)等人合作過,在巴塞隆納廣受歡迎的爵士俱樂部Jamboree演出過,實況演出則收錄在巴塞隆納知名的爵士廠牌Fresh Sound發行之New York-Barcelona Crossing第一及第二集中。當時梅爾道就已經以鋼琴三重奏的形式演出,發行了When I Fall In Love,不但展現了驚人的演奏天分,而擔任伴奏的鼓手Jordi Rossy,後來更成為梅爾道進入大廠牌之後,三重奏的固定演出班底。梅爾道真正站上國際表演舞台是在一九九四年,他擔任了薩克斯風手Joshua Redman的樂團鋼琴伴奏,協助錄製專輯Moodswing,並隨Redman在歐美巡迴演出長達一年半,從而拓展其國際知名度。
一九九五年,梅爾道與華納唱片公司簽約,以鋼琴三重奏的形式發行Introducing Brad Mehldau。由於獲得不錯的市場回應,兩年後唱片公司以「三重奏的藝術」(The Art of Trio)為名,為梅爾道三重奏發行了一系列專輯。一九九九年,梅爾道的知名度達於顛峰,他不但發行了本文首段曾經提到的「三重奏『4』藝術」,將搖滾樂團「電台司令」的作品納入演出曲目中,還發行了一張以原創曲為主的Elegiac Cycle,這也是他首次發行鋼琴獨奏專輯。前者獲得葛萊美獎最佳爵士樂器演奏提名,後者則被「時代」雜誌選為當年爵士樂十大最佳專輯。根據知名的爵士樂月刊「重拍」(Downbeat)讀者調查,梅爾道獲選為當年度最佳爵士鋼琴家,而在二○○○及二○○二年,他又重複獲得此項殊榮。
Elegiac Cycle與先前發行的專輯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藉由挑戰性更高的鋼琴獨奏形式,梅爾道表現了更大的創作野心。此張專輯發行之後,幾乎所有的樂評人都認為這是他出道之後最好的一張個人作品,「全音樂指南」(All Music Guide)的樂評甚至認為Elegiac Cycle和Keith Jarrett七○年代的鋼琴獨奏作品等量齊觀。與Keith Jarrett動輒二三十分鐘長的即興演奏相比,梅爾道演奏Elegiac Cycle是相當簡潔的,每首曲子幾乎都沒有超過十分鐘。即使如此,曲子中蘊含的深刻感情,卻不亞於任何一位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在Elegiac Cycle專輯中,梅爾道盡情地運用了他的古典演奏技巧和概念(在這張專輯收錄的曲子中,我們可以聽到蕭邦或是布拉姆斯的影響),融合了爵士樂的即興,鋪陳出整張專輯的「輓歌」主題,音樂富含詩意,意境悠遠深邃,獲得極高的評價。
或許是不希望自己演奏的風格被化約為第二個Bill Evans或Keith Jarrett,二○○二年,梅爾道的作品轉了一個有趣的彎,發行了Largo專輯。在這張專輯中,梅爾道採用了更多搖滾樂元素來鋪陳他的即興演奏。伴隨著鼓的重拍和插電樂器的聲響中,我們一方面感受到搖滾節奏營造的律動,另一方面清晰聽到梅爾道強悍且具個人風格的彈奏,彷彿是一具超級挖土機,氣魄十足地駛過險阻重重的馬路。梅爾道之所以選擇搖滾元素,似在掙脫別人賦予他「浪漫主義」風格的演奏形象。
在Largo專輯中,梅爾道以幾段截然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詮釋「電台司令」的名曲「Paranoid Android」,前半段以效果器及鼓製造強烈的節奏,中段則以優美的原音鋼琴搭配管樂器的合奏來詮釋主旋律,結束時則再簡短地回到狂暴的插電樂器合奏。「Wave/Mother Nature’s Son」亦是組曲形式,前者為巴西樂手Antonio Carlos Jobim的bossa nova名曲,後者則為「披頭四」樂團的作品。在濃烈的電子音樂節拍中奏出兩首曲子熟悉的旋律,完全顛覆了原曲的「傳統」氛圍。Largo專輯的最後一軌「I Do」則以原音樂器演奏,梅爾道再一次展現了他最擅長的功夫:以經過深思熟慮、抒情、綿密而又有細微變化的琴音來鋪陳故事。
「東京獨奏會」(Live in Tokyo)是梅爾道個人第二張鋼琴獨奏專輯。在這張專輯中,梅爾道的表演概念再一次的昇華了。對這位年輕而具野心的鋼琴家而言,音符的選擇和聲響的配置,不僅可表現如詩如歌的浪漫氛圍,還可以敘述、歌詠浩蕩的史詩。對梅爾道來說,鋼琴代表著一個氣勢磅礡的樂團,音符彼此邂逅、交疊,好比樂團中不同樂器,不同聲部的合奏,時而衝突,時而和諧,但無論過程如何,最後都能激盪出最美的聲韻。
「完美的一天」(Day Is Done)發行於二○○五年,是梅爾道三重奏較新專輯。梅爾道在這張專輯中重新詮釋不少流行曲。無論是傳奇民謠歌手Nick Drake的「Day Is Done」、Paul Simon的「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還是「披頭四」的「Martha My Dear」,梅爾道都能以具創意的手法重新安排,讓這些爵士化的流行曲聽起來不落俗套。與這些流行曲相較之下,梅爾道的原創曲則別具嚴肅的情感深度,值得樂迷細細品味。
值的一提的是,梅爾道也曾為電影錄製配樂。已故的美國導演史丹利‧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生前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中,收錄了梅爾道鋼琴三重奏演奏的敘事曲「Blame It On My Youth」。而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執導的「百萬大飯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中,則收錄了梅爾道和吉他手Bill Frisell合作的「Tom Tom’s Room」。此外,梅爾道也曾為法國片Me Femme et une Actrice(中譯:「我的演員太太」)編寫、錄製配樂。這幾年來,梅爾道的音樂創作越來越多元化。去年九月,梅爾道與美國歌劇女伶Renee Flemming在紐約卡內基廳聯合演出,迴響十分熱烈,並發行了新專輯。
這次來台演出的梅爾道鋼琴三重奏成員,還包括了低音貝斯手Larry Grenadier和鼓手Jeff Ballard。Larry Grenadier自史丹福大學英美文學系畢業後移居美國東岸,曾與電鐵琴手Gary Burton在歐美等地巡迴演出,亦曾為薩克斯風手Joe Henderson、女歌手Betty Carter及吉他手等人John Scofield跨刀。他也是吉他手Pat Metheny三重奏的固定班底。鼓手Jeff Ballard成長於加州Santa Cruz。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年他加入傳奇盲人歌手Ray Charles巡迴演出樂團,在這之後移居東岸,曾為薩克斯風手Lou Donaldson、鋼琴手Danilo Perez、Chick Corea等人跨刀。Jeff Ballard是梅爾道三重奏的新成員,取代原來的西班牙裔鼓手Jorge Rossy。除了擔任梅爾道三重奏的固定班底之外,Jeff Ballard也是「FLY」樂團及Joshua Redman領導的「Elastic Band」固定的低音貝斯手。
Hello wisconsin
回覆刪除幾個月前就注意到這個網站, 一直都有在看, 你對爵士樂的專業素養實在令人ORZ, 佩服得五體投地, 所以非常忝不知恥地把它放在我個人部落格的連結, 事先沒通知一聲, 在此先說一聲抱歉
一位朋友上週六去聽了Kurt Elling的演唱會, 對他的現場演唱功力讚不絕口, 害我很後悔沒有跟他一起去, 因為之前只聽過少數他的作品, 至於Brad Mehldau, 我之前就超愛他詮釋Radiohead的Exit Music (For a Film), 你在上面的文章的形容真是說到骨子裡了, 今天也準備去買票看他在9月9日的演出, 也算是你催票成功的一個案例
另外, 請恕我贅言, 我在個人部落格也做了一系列口水歌/翻唱/重新演奏的介紹, 昨天就特別把Brad Mehldau和Radiohead的版本放上去, 也有其它幾首曲子, 像是Kurt Elling重唱The Platters經典情歌Smoke Gets in Your Eyes, Frank Sinatra翻唱Beatles的Something, 和Elvis Costello為Chet Baker辭世前不久在英國Ronnie Scott's的演出助陣唱的The Very Thought of You和Billie Holiday的版本相對照, 有興趣的話歡迎光臨我稱之為音樂大雜院的單元, 網址如下
http://blog.webs-tv.net/monwong
最後還是要多謝你介紹這麼多很棒的爵士樂, 自己聽了這麼久爵士, 一直都沒有特別專心研究, 所以你的網站有令人有大開眼界, 茅塞頓開的驚喜, 再次多謝了!
Hello wisconsin
回覆刪除幾個月前就注意到這個網站, 一直都有在看, 你對爵士樂的專業素養實在令人ORZ, 佩服得五體投地, 所以非常忝不知恥地把它放在我個人部落格的連結, 事先沒通知一聲, 在此先說一聲抱歉
一位朋友上週六去聽了Kurt Elling的演唱會, 對他的現場演唱功力讚不絕口, 害我很後悔沒有跟他一起去, 因為之前只聽過少數他的作品, 至於Brad Mehldau, 我之前就超愛他詮釋Radiohead的Exit Music (For a Film), 你在上面的文章的形容真是說到骨子裡了, 今天也準備去買票看他在9月9日的演出, 也算是你催票成功的一個案例
另外, 請恕我贅言, 我在個人部落格也做了一系列口水歌/翻唱/重新演奏的介紹, 昨天就特別把Brad Mehldau和Radiohead的版本放上去, 也有其它幾首曲子, 像是Kurt Elling重唱The Platters經典情歌Smoke Gets in Your Eyes, Frank Sinatra翻唱Beatles的Something, 和Elvis Costello為Chet Baker辭世前不久在英國Ronnie Scott's的演出助陣唱的The Very Thought of You和Billie Holiday的版本相對照, 有興趣的話歡迎光臨我稱之為音樂大雜院的單元, 網址如下
http://blog.webs-tv.net/monwong
最後還是要多謝你介紹這麼多很棒的爵士樂, 自己聽了這麼久爵士, 一直都沒有特別專心研究, 所以你的網站有令人有大開眼界, 茅塞頓開的驚喜, 再次多謝了!
嗨Local Hero,
回覆刪除謝謝你的鼓勵支持,您太客氣了,將我的部落格設為連結是我的榮幸,謝謝您!
小威
您好:
回覆刪除我是最近才認識Brad Mehldau Trio,沒想到來到你這個BLOG,更是介紹的很詳細。
在youtube網站,我有看到他們的表演,真的被吸引住了,很高興你的介紹很詳細,能讓我更認識他們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