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燦爛的街道[ 上 ]

::談搖擺爵士三碟
謹以此文,獻給曾在台南市中正路一同長大的親友

舊台南州廳(今台灣文學館)正面

中秋過後,南台灣的天氣仍是燠熱難當。依照農民曆記載,節氣已經走到「寒露」,距離「霜降」也不遠矣。然而位居熱帶的嘉南平原,早晚最低溫仍頑強地維持在二十六度左右,只不過比夏季低了一兩度。十月驕陽,讓竟日忙於整理家務的我揮汗如雨。即使過了下午三點半,精力旺盛的日照也不因西斜而稍減其威力。鄰近賣羊肉的阿雲向我抱怨,時序雖然入秋,但今年氣候熱得反常,羊肉生意清淡無比。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描寫秋景的名句。不過,別說「天水一色」、「霞鷺齊飛」,連些微的季節變化:一絲絲的秋意,略帶寒意的清晨或傍晚,清新涼爽的況味,我都感受不到啊!


舊台南州廳(今台灣文學館)側面

由於暫居嘉南平原,三不五時總是會回到故鄉府城舊城區,拜訪聞名遐邇的小吃。從台南市中山路轉入民生綠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繞圓環半圈,眼前聳立著,是位於中正路一號,建築格局雄偉壯闊的舊台南州廳(現為台灣文學館)。入夜之後,探照燈柔黃的光,將整修後的州廳襯托得極具魅力,兩株鳳凰樹分立大門兩側,散發靜謐幽雅的氣質,越發顯得迷人。

位於中正路與忠義路口的「五棧樓」林商號,如今已是殘破不堪

然而,沿著中正路往下走,一過忠義路,同樣是舊城區,沒有整修的舊建築,大部分卻是衰敗傾頹。俗稱「五棧樓」或「孩阿昔」(日語發音,「林」姓之意)的「林商號」,曾是台南唯一有電梯的氣派大樓,如今卻門窗毀損,殘破不堪,是為一例。這幾年來,西門路(原逢甲路)的巨型百貨公司開幕以後,舊商圈急遽沒落,中正路的商家不是易手頻頻,便是關門大吉,少數苟延殘喘的經營者,頭髮早已斑白,後繼又無人,台南中區逐漸失去活力,令人不勝欷噓。
十八歲赴北求學之前,我的青春歲月幾乎都在中正路渡過。這條日據時代就已經規劃完善的大路,舊稱「末廣町」,因其熱鬧繁榮,被譽為台灣的銀座。曾經,居民大多為生活水平較高的日籍商家。祖父白手起家,從學徒做起,在中正路八一號買地建屋,經營藥房生意,算是少數民族--畢竟當時的閩南人群集於「本町」,也就是現在的民權路附近,與高高在上的日人,生活區域仍有一段隔閡。

二次戰後,日本人不再統治台灣,末廣町上的日籍商家,紛紛將經營權移交給忠心的台籍員工,不過與台北市位於「榮町」(今衡陽路)的「菊元百貨」(七層樓高,現已拆除)並列為台灣兩大百貨公司的「林商號」,最後仍被官方接收,由台灣製鹽總廠與保三總隊共同管理。而就在這個時候,祖父經營的藥品生意日趨穩定,向一位醫師買下了中正路附近,位於永福國小對面的兩層樓日式建築,作為他大兒子結婚的新房,我的大姊與二姊,都在這幢有著小巧庭園的木造建築中出生。


永福路日式木造建築,家宅

從我有記憶以來,中正路商家的騎樓,俗稱「亭仔腳」,就是我的遊樂園。年幼時,父親背著我走出家門,往右轉可以看到彰化銀行前,躲避美軍空襲的「防空壕」旁,賣菱角的小販蹲在路邊,熟練地剝菱角殼。過了中正路的紅綠燈,往左邊走,街角矗立著一間生意興隆的玩具店,由一對勤奮的姊妹花經營。這家店面右邊掛著塑膠刀劍,正中間擺滿了各色洋娃娃,左邊則是結帳台。每天放學時,成群的永福國小學生,羨慕地在玩具店門口指指點點。而我,當然也曾使出蠻勁,兩腳頑強地勾住木馬搖椅,讓無可奈何的雙親將我連人帶馬搬回家。

上小學之後,祖父開始給我零用錢,中正路上可以逛的店就更多了。通常放學之後的行進路線可分三種。第一是到「彬昌」雜貨舖買零食,或到中正路三九巷口買燒餅,回程時在書報攤翻一下香港的「武俠春秋」雜誌,關心一下「大俠霍元甲」的最新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大俠霍元甲」後來改編為電影「精武門」,「欲罷不能,再延一天」地在台南的電影院上映了三個月,也捧紅了武打巨星--李小龍。

賣餅乾雜貨的彬昌行

第二條路線,是直接到台南書局買一本三塊半的故事書,台灣民間故事中的邱罔舍、「鴨母王」朱一貴扣人心弦的傳奇,深深吸引著我。從香港引進的「兒童樂園」,後來本土自創的兒童雜誌「王子」,也都是小學生之間的熱門暢銷書。故事書買了之後,錢也花了大半,打道回府之前,順便在永福國小隔壁的「同美」文具行花一塊錢買隻鉛筆。

我的最愛,是較遠的第三條路線:上海老大房。上海老大房就在「林商號」旁邊,除了過年前,老招牌的火腿,密密麻麻地掛在天花板上,滲出油滴令人垂涎之外,終年都賣洋式糕點。它的草莓椰子夾心麵包,與對面伍中行的香蕉麵包和日式紅豆餅,我總是百吃不厭。

放學後的我,通常就斜躺在祖母看報的貴妃椅上,左手執燒餅或草莓夾心麵包,右手捧著故事書。興致來時,還會跟著姊姊一起出門,遠征府前路的美國新聞處(現台南圖書分館,莉莉冰果室旁),好奇地喝一杯滋味古怪的蒸餾水,裝模作樣地翻一下洋書、洋雜誌。


已經關門大吉,待價而沽的糕餅店「伍中行」

中正路的全盛時期,至少有三間頗具規模的書店,還有一家書報攤。論吃點心,伍中行、隔壁巷口的米糕棧、上海老大房,三九巷漫著芝麻香的鹹燒餅,各有千秋。論精神食糧,台南書局則是最大補給站,我童年時的故事書幾乎都在那裡購得。若要買唱片,就得往西走遠一點,到中正路與國華街口,蜜餞店的隔壁,那兒有兩間彼此對望的唱片行,一間賣大量西洋歌曲B版唱片,另一間則以閩南語、東洋歌曲見長。

就在這條陽光普照的路上,我渡過了人生最燦爛的歲月。天真如我,既不懂得煩惱為何物,也不會故作姿態強說愁。放學後,總是開開心心地,就在這條生機盎然的鬧街上買點心,逛書店,與鄰居小孩瞎扯,胡鬧。然而,就像全世界有歷史的城市一樣,屬於舊城區的中正路不免因為物換星移而漸次沒落。日前台南市政府才剛宣布了新一波的中西區都市計畫,商圈的範圍將大幅縮減。看來,日據時代的「末廣町」,民國時代的「中正路」,那曾有過的,朝氣蓬勃的美好時光,將永不復返了。

回憶青春年少的活潑,無憂無愁無牽掛,如斯單純的滿足感,不禁令我想起搖擺爵士所強調的享樂精神。接下來,就讓搖擺三碟上場,它們都錄製於現代爵士樂全盛時的五○年代,傳統與現代感兼具,為那條陽光燦爛的街道,曾經洋溢的活力、歡笑與過往點滴,妝點最適合的音符:

抓了你的帽子、大衣、靴子,有的沒有的
Grab on your hats, coats, boots and everything
把煩惱都留在門前台階上,
Leave your worries on the doorstep
因為我們要經過…要準備好你的雙腳
‘Cause we are going by—just rest your feet
你(和我)要一起走上
You (and me) will meet
陽光燦爛的街道
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

你難道沒有聽到滴滴又答答,
Can’t you hear the pitter, and the patter
雨打在消防梯上嗎?
of the raindrops trickling down on the firestair by the ladder
生活就是可以如此美好,像醇酒一樣。
Life can be so fine, fine as wine

我曾走呀,走在陰影裡,帶著我的憂傷在漫步,
I used to walk, walk in the shade with my blues on parade
不過我一點都不害怕,也許不會再流浪
But I’m not afraid...guess this rover it's over
即使我連一分錢都從沒賺過,
If I never made one cent
我還是會像洛克斐勒那樣富有,
I'd be still rich as Rockefeller
金粉灑在我的腳上,
Gold dust at my feet
在這陽光,在這陰暗…在這陽光燦爛的街道上。
On the sunny, on the shady, 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

這首歌名為「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最早由小號名家路易‧ 阿姆斯壯唱紅。這裡收錄的歌詞,是二次戰後美國現代爵士樂的旗手,吹小號的Dizzy Gillespie在一九五七年錄製的專輯Sonny Side Up中的版本。為了鋪陳音樂的搖擺韻味,Dizzy Gillespie特別在重拍部分加強歌唱的語氣,並詼諧地改了若干歌詞,讓鮮明的尾韻,襯托出整首曲子的閒適輕鬆。「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一開始是主旋律的合奏,由Dizzy Gillespie偕同兩位重量級的薩克斯風巨人Sonny Stitt與Sonny Rollins共同合奏,接下來即興的好戲上場,由Sonny Stitt擔任「先發」。由於Sonny Stitt也是吹中音薩克斯風(alto sax)的能手,所以在這首曲子中,Sonny Stitt的次中音薩克斯風音色,聽起來也較為平順圓滑,相較之下,最晚出場的Sonny Rollins,吹奏風格較為雄渾粗獷,音色對比鮮明,韻腳往上一勾,戲劇效果不言可喻。至於Dizzy Gillespie呢?他一刻也沒閒著,裝著弱音器的小號,附和薩克斯風手們吹過的樂句,最後還要來段歌唱,而每段歌詞都是搖擺精神的展現,為這首曲子劃下完美句點。

 
「林商號」頂樓神社一景(美軍轟炸後,殘存鳥居爾)


第三張照片即為日據時代台南有「銀座通」之稱的末廣町(今中正路),頂樓有一面旗幟的大樓即為「林商號」
(以上二圖為網路上搜尋取得,若知道原攝影師或copyright屬誰?請不吝告知,謝謝。)

留言

  1. 哇哇哇,小威老師,你們家好棒,真想去參觀參觀!現在這種日式房舍已經都拆的差不多了!

    回覆刪除
  2. 小威老師,

    初次到訪,真是驚豔。

    雖已在台南住了近十年,從去年起才發現台南中正路之美。有一次尋訪著名咖哩店時,路過你們家,看到維護得那麼漂亮的日式房子,不禁羨慕萬分。正在欣賞之際,有兩位氣質很好的女孩從屋內出來,不知道您是不是就是其中之一?

    On the Sunny Side of the Street的中文譯得真美。這首歌配中正路的陽光風景,真合。


    回覆刪除
  3. 嗨judie,
    很高興您來jazzfun留話,我常造訪您的部落格哩!
    其實家宅多年沒有維修,草木叢生,幾年前還失竊了一些老東西,令家母心疼不已。現在我也不住在舊城區了。中正路國華街口,八點多,市集裡的各種小店就得打烊(因為沒生意),此情此景,實在淒涼。

    回覆刪除
  4. 看到judie留言, 我也就有膽了!

    其實早就偷偷在讀妳啦!我千辛萬苦去找出證據了! (沒辦法, 開了太多blog)
    證據在此http://blog.roodo.com/jussara/archives/15632.html#comments

    "新近一枚超級讚讚的爵士評論部落 Jazzfun!

    啊! 好羨慕她80年代來美國時還可以遇到嬉皮!現在連灣區的反文化都消失殆盡! 而教堂卻越來越多越蓋越大!20年之後, 布希比雷根更令人髮指呀!"

    jazzfun每文必看!
    其實我很少用性別的角度遇見事情
    但同樣是講爵士樂與黑人人權運動
    和其他評論者的文章比較起來
    那個小威老師的評論具有一種罕見的溫厚力量
    即使是憤怒的控訴卻也帶著包容的悲憫
    一種屬於女性評論者特有的魅力
    其實不知道其真實性別
    希望我沒會錯意"

    這些話終於在妳面前說了!握手!!!

    回覆刪除
  5. bd,
    首先,謝謝妳來部落格留言啦!
    其次,我很希望可以多與一點朋友討論黑人音樂,畢竟這是一塊很容易被忽略,但又影響大眾文化至深的領域。若有機會,請務必聽聽看Issac Hayes作的「do the thing」,收在Shaft原聲帶中,說來您也許不信,這張專輯居然出了發燒版哩!另外,Waxpoetics對黑人文化(以及受黑人文化影響的文化)多有著墨,相當值得一讀,有空可找來看看,唱片封面琳瑯滿目,很有懷舊氣氛!

    回覆刪除
  6. 是指 "Do your thing"嗎? 這裡有一首http://ia201110.eu.archive.org/hdc1/audio/papamali2002-07-06/papamali2002-07-06d01t05_64kb.mp3

    其實黑人音樂我知道得很少很少, 通常都是到bar廝混時, 或在路上被黑人戰車嚇到時聽到的 (就是那種把汽車喇叭響度開到極限的連窗戶都會震動的戰車, 通常都是rap音樂) 翻翻我自己的cd收藏, 除了爵士和早期的blue之外, 竟然沒有一張70/80年代的黑人音樂,殘念!

    回覆刪除
  7. 小威老師
    看著大家都這樣稱呼妳,我也這樣稱呼你
    我也在台南長大,道地的台南人,在永福國小唸書的時候你所提的我都曾經看過,或許當時年記小沒有特別去注意,現在有時候走過,回憶起來,還挺傷感的;
    BTW,關於你寫的有關於爵士音樂的東西,我十分的喜愛,我很少聽,對於爵士音樂不太清楚,但由你這裡詳細的介紹讓我很清楚,我是個愛玩古典音樂的人,有機會多多交流阿。

    回覆刪除
  8. 嗨Julia,
    很高興終於有跟我相似生活經驗的同鄉人出現。關於台南市中正路的記憶,永遠是那麼美好。

    回覆刪除
  9. 威老師你好!
    很難得遇到我生命中三大交集: 台南出身, Jazz, 與Madison
    不知您記不記得State Street 的Exclusive Company地下一階的爵士部門?

    我也有個小部落格,有空來逛逛!
    http://blog.roodo.com/blanchot/

    回覆刪除
  10. 您的中正路回憶與我當年的很接近
    除了那家街口的玩具店外,你還記不記得永福路的模型玩具店,展昌行,眾福...

    小時候中正路上還常看到一種東西
    叫跑馬燈
    不是現在的跑馬燈,是一個像燈籠的東西會轉動,裡面有印好的圖案

    回覆刪除
  11. Roger,

    永福路上的模型玩具店還在,靠友愛街口,展昌行已經改名新展昌,搬到對面去了。「眾福」是什麼?

    至於跑馬燈,我很小的時候有點模糊的印象。倒是中正路旁有個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類似水幫浦的東西,用把手上下大幅搖晃來取水。去年去綠島時在燈塔旁看到一座,是日治時期的玩意!

    回覆刪除
  12. 家母年輕時在興中行上班,當時的我則是永福國小的小鬼,因此中正路的巷弄也成為死黨們放學後嬉戲的地方,我還記得我的漢聲小百科就是在中正路上面的小書店買的。只是曾幾何時物換星移,中正路上面的伍中行、上海老大房都只能在夢中回憶,每次返鄉只能透過米糕來緬懷一下那段美好而又單純的時光。讀完您的這篇大作,讓人在異鄉的我不禁紅了眼眶...

    回覆刪除
  13. 您好:
    我想請問您那個年代忠義路上有沒有一家叫"松山傢俱行"?還是更久以前末廣町時代所開立的傢俱行.....謝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