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粹黨人反爵士樂,重要理由之一在於其日耳曼族的的優越種族主義,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關於納粹迫害猶太人作曲家與同情猶太處境的音樂家諸文,可以參考「當代」雜誌六月份的專題,幾位聽古典音樂的人文社會歷史等學者針對此事有詳細說解。

不過,納粹迫害猶太音樂家,並不代表反抗納粹的猶太人本身,特別是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可以諒解(不要說欣賞,只談理解或諒解)爵士樂的根源與音樂形式。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批判學派學者阿多諾對於爵士樂曾經提出知名的惡評,標示自身強烈的反對爵士樂情緒。

席耳朵‧阿多諾為猶太人中產階級出身,除了自身的哲學與社會批判訓練外,也曾念過一個音樂作曲的碩士(據說市面上有他的作品 CD), 對古典音樂喜好非常。 在這篇知名的惡評「Perennial Fashion:Jazz 」一文中,阿多諾從兩個層次來批評爵士樂, 一個是商業機制庸俗化了音樂的走向,另一個是從嚴謹的音樂美學標準(if there is any) 來看,爵士樂根本就不是音樂,只是一堆音符無意義的堆砌而已!

阿多諾觀察,資本家為求商業利潤極大化,開拓唱片工業的市場,毫不留情地侵蝕某些藝術形式感到憂心。因此,他對於當時音樂(與其他藝術)創作向市場低頭,導致產品庸俗化的情形有毫不留情的批評。由於阿多諾批評的時空背景,恰巧也是美國爵士樂最盛行的年代,搖擺樂團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籠,各式舞廳播放的都是爵士樂,爵士樂手成為人人欽羨的業,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阿多諾的憂心之處。然而,我認為阿多諾從美學觀點來批評爵士樂的低俗,實有階級優越與化約論上的謬誤。

若是我們回溯歷史,從唱片普及開始,汲取大量商業利潤的流行音樂固然多有瑕疵,甚至向商業低頭的作品,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流行音樂都是爛的。從某個角度來看,易懂易聽的音樂反而才能普及於完全不懂音樂的人,使他們樂於欣賞,甚至形塑一個全新的文化(例如beatles 的情歌之於青少年文化)。優秀的作品也可能是流行且廣受歡迎的作品,它也可能對社會產生深刻的社會影響。有人把 popularmusic 翻譯成庶民音樂,代表著相當深刻的政治意義: 所謂流行音樂應該是「一般大眾」所欣賞的,這點很重要。關於爵士樂是否為格調較低的音樂討論,可參考簡而清翻譯,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爵士樂的故事」。

再者, 經過歷史變遷,當四0年代末尾爵士樂手開始選擇 bebop 時,也代表了向大眾市場說再見,爵士樂的大眾市場在六0年代搖滾樂崛起之後正式沒落,但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看到爵士樂經過革命性的變革,已經變得很不一樣。目前爵士樂的銷售市場,只佔整體唱片市場不到百分之五,爵士樂早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眾音樂。

阿多諾的優越感,與納粹黨的優越感,雖然本質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一個階級 / 族群對另一個階級 / 族群, 一種音樂喜好 / 創作者,對另一種音樂喜好 / 創作者根深蒂固的歧視。 我們絕對不能忽略這點。 (原載於椰林風情的爵士樂討論版jazz,可過去看相關thread。)
Dear 小威老師~
回覆刪除非常感謝你特地幫我們這次主辦的爵士節目寫推薦~小妹真的覺得非常感動呢!小妹藉機瀏覽了一下您的文章,發現您的文筆著實令人欣羨!(啊!我怎麼寫也寫不到那樣的程度,嗚嗚~)小妹立刻將您加入我們部落格的連結!我主編的「睿治音樂評鑑」在蕃薯藤部落格的網址為:http://blog.roodo.com/rigelarts
有空來看看我們的文章,並且多多給予我們批評與指教唷!
公主您太客氣了!睿智藝術的文章我也常拜讀,很有收穫哩!
回覆刪除小威
小威老師好,
回覆刪除潛水許久,可否將您的blog加入我的連結書籤?
先說聲多謝!
dear heuss,
回覆刪除no problem!
不好意思, 最近才發現, 原來把人家的 blog 加入連結要先取得同意, 是網路上的基本禮節. 真是後知後覺. 失禮了. 補一下程序. 希望小威老師不要介意, 可否讓我將您的blog加入我的連結書籤?
回覆刪除台灣有發行這兩張嗎
回覆刪除"One Down, One Up: Live at the Half Note"
Thelonious Monk Quartet with Coltrane, "At Carnegie Hall."
http://news.yahoo.com/s/nm/20051027/music_nm/coltrane_dc
您好,
回覆刪除Thelonious Monk Quartet with Coltrane, "At Carnegie Hall."
您說的這張專輯,台灣EMI將以限量引進。
至於One Down, One Up,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