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爵士圖彩

這個潮濕的盆地在八月的某一天晚上,忽然不著痕跡地微涼了。氣溫細緻地 變化著,擾動路人的情緒。捷運上的乘客臉部表情一貫地麻木,連用來呼吸的鼻 口肌肉都小心翼翼的抽動著。年輕女孩垂著長髮玩手機按簡訊,中年婦女提著菜,因中暑而刮痧的背部碎斑若有似無,那些模糊的紅點隨著捷運的車廂略略晃啊晃。我像其他無趣的乘客一樣發著呆。既然坐到規定關手機的車廂,索性開始冥想。



家裡的月曆,從八月蹙眉用力吹薩克斯風的Wayne Shorter,翻到九月有粗膀臂彈低音貝斯的Ron Carter。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爵士樂不但幫助我標記時間,也提供我心靈漫步的空間,讓工作壓力很大的我得以棲息片刻。

時光倒流,冥想藤蔓觸鬚緩緩延伸。
不過是去年的事情,彼時客居於西雅圖的我,在市立圖書館翻閱雜誌時,意外地讀到紐約市曼哈頓中城以爵士樂現場演奏馳名的「甜紫蘇」餐廳悄悄關門了。「甜紫蘇」餐廳讓我想起滿頭白髮的翼號手Art Farmer。讓我想起九八年冬天抱著朝聖的心態,到「甜紫蘇」餐廳花大錢聽他疲憊而衰弱的演出。回憶起那匆匆一小時的演出,年輕的薩克風手風靡全場,女客人都搶著跟他搭訕,而Art Farmer形容枯槁,表現平平,比桌上的薯條還要無味。我與朋友面面相覷,失望到說不出話來。要求像Art Farmer這樣七十歲的老人在深夜活蹦亂跳地演出委實強人所難。而如同大部分的樂迷一樣,我很快地體諒且愛上他的音樂,特別是那溫柔、優雅至極的翼號音色,聽他的黑膠唱片,那種陳述樂句的方式,如同穿透時空的慧星群綻放光芒,繽紛而美麗。

我想起那張「Blame It on My Youth」的五重奏專輯。從與專輯同名的慢板歌曲開始,Art Farmer 的演奏帶出翼號特有的厚而不重音色,舒緩而不矯情,像一名歌手娓娓道來。他長於詮釋標準曲(ballads),將吹奏當成說故事的方式。偶而釋放短而快速的滑音,而大部分時間他都精心於透徹地鋪陳浪漫的氛圍,浸滿情感湯汁的音符,一個接一個清晰地飄落。



看完Art Farmer的現場演出十個月後,這位偉大的抒情翼號手因病去世。而「甜紫蘇」餐廳也苦撐一年餘後關門。

捷運繼續往前疾馳,沈默的乘客在盆地底下快速移動,颱風的豪雨會漫進來嗎?會突然地震嗎?戰爭會從地球的哪一端開打?我胡思亂想著。腦海裡,走進身材高大,戴著眼鏡的薩克斯風手 Joe Henderson 。

與小號手Woody Shaw意氣相投的音樂伙伴薩克斯風手Joe Henderson,早在六○年代發行個人第一張專輯「Page One」時,便維持其一貫的優質吹奏水平。這一對氣味相投的好弟兄,打著「In & Out」(「又在裡面也在外邊」,也是Joe Henderson另一張專輯名)的口號,是當時少數可以遊走於流行與前衛之間的樂手。他們一方面不吝於演出貼近草根聽眾的hard bop樂(屬於「裡面」的流行音樂),另一方面也勇於創新,大膽地與宣揚進步意識的前衛爵士界靠攏(所謂的「外邊」)。

單是聽Joe Henderson初試啼聲之作「Page One」的「Blue Bossa」,就會令人無藥可救地愛上他。那充滿趣味的拉丁節奏帶出主旋律,獨奏由小號手先開始,Kenny Dorham中規中矩地帶出簡單但優美的旋律,然後好戲上場了,由Joe Henderson的薩克斯風接手。高手出招,鋒芒畢露,短短一段絕頂聰明的獨奏,如今已成經典。

Joe Henderson自由運用薩克斯風特有的顫音或抖音,帶出爵士樂帶勁的搖擺感,令人不禁想隨著bossa nova的節奏手舞足蹈。他那一連串流洩而出的音符,彷彿來自一口永不枯竭的創意深井。興致來時,Joe Henderson偕同其他樂手累積適當的演奏能量,如同說故事的人般營造即興演出的高潮,令聽眾在音響旁不禁要擊節叫好。

還有充滿西班牙小調趣味的「El Barrio」,收錄於Joe Henderson的四重奏專輯「Inner Urge」。Joe Henderson刻意用粗礪的音色帶出主旋律,節奏部門重複演繹簡單的調式,獨奏的陣勢擺開,嚇!原來是帶著異國情調,向自由爵士靠攏的奔放演出,令人不禁想起另一名薩克斯風大將 John Coltrane 的專輯「Ole Coltrane」中的「Ole」。除了創作的源頭與理念若合符節之外,睿智的 Joe Henderson 並沒有抄襲 John Coltrane,相反地,他保留獨有的風格,內斂但充滿爆發力的次中音薩克斯風音色,令人回味再三。

發行上述專輯後數十年間, Joe Henderson 依然維持其一貫演出水平,直到晚年與大廠牌簽約,Joe Henderson的曝光度才突然升高,早年的專輯紛紛以CD形式問世。長年艱苦地對抗肺氣腫後,Joe Henderson於前年夏天辭世。

早Joe Henderson十七天辭世,但知名度卻遠不如他的Ken McIntyre,在我的聆聽地圖中,早已為他留了重要位置。這位在主流樂壇幾乎沒有任何知名度的樂手兼音樂教師,六○年代初便與另一位吹管高手Eric Dolphy合錄了「Looking Ahead」。受過正規作曲與演奏訓練的Ken McIntyre,甫錄製個人專輯便一鳴驚人。相對於Eric Dolphy早熟的黯沈吹奏,Ken McIntyre的演奏風格不但狂野,精力十足,而且充滿加勒比海的節奏感,時時充滿幽默感的音符,配上明亮的律動,令人不禁要在這聽似拗口,實則律動十足的音樂中起舞。

爵士樂壇怪人何其多也。低音貝斯手Charles Mingus找精神醫師寫專輯內頁說明,盲人吹管高手Roland Kirk可以把兩隻薩克斯風含在嘴中同時吹奏,Ken McIntyre不但親自撰寫專輯說明,還可駕馭五種樂器:長笛、巴松管、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和薩克斯風。

長笛可輕盈飛舞,巴松管可表現出低音樂器的節奏與黑色質感,雙簧管雖然不若薩克斯風清亮有力,但音色優美沈靜。聆聽Ken McIntyre的「Hindsight」,好比抓住夏天的尾巴,大啖綜合口味的刨冰,每種用料都有獨特的口感,但加起來則產生相乘的效果,配上鋼琴手Kenny Drew快速流暢,鼓與貝斯默契良好的動態演出,漸漸,我沈溺在音樂饗宴中。

捷運車廂門一打開,大片熱氣竄入,起身下車,那些跳動的音符,那些專輯 的圖樣與色彩,如此鮮明地映在腦海中。
我正趕著回家聽音樂。
Art Farmer
Punsu
(c) 1961 Verve
1:30

留言

  1. 在RVG系列特價時入手"Page One",初聽Blue Bossa時就Rewind了好幾回
    雖無緣於那時一起入手"In & Out"以及"Inner Urge"
    但看了您的介紹後,又忍不住想去收來聽聽

    回覆刪除
  2. Joe Henderson在藍調之音的每一張專輯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In & Out"以及"Inner Urge"自然也是必收盤
    順道推薦一張個人喜愛的「Mode for Joe」,台灣應該也買得到!
    以及他晚年與Verve簽約,錄製的「Lush Life」(這張就不確定了)
    是一張獻給Billy Strayhorn的專輯,雖然當時Joe已經年歲大
    但絲毫不顯老態。

    回覆刪除
  3. 老師所言甚是。Ken McIntyre值得給予更高的評價的。老師羅列其中2004年發行的《In the Wind》,正是他獨攬長笛、巴松管、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和薩克斯風於一身的力作。值得推薦!
    此外,還有另一個McIntyre,也是很棒的!名叫Kalaparush Maurice Mcintyre,他的近作:《Meet Adam Lane》,絕不吵耳,很是正點!

    隨口胡謅,唐突之處,尚祈原宥。

    回覆刪除
  4. To: Timothy,
    我好像是因為El Zabar的關係而認識這位ACMM(還是ACCM?)的元老Kalaparush Maurice Mcintyre的。小妹注意他已久,哪天弄幾張他的大作來聽聽,謝謝推薦!

    回覆刪除
  5. 其實是AACM: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reative Musicians.

    回覆刪除
  6. hi 客居英國的timo,
    謝謝你更正我這個老糊塗。
    最近買了幾張ECM的特價品,相當喜歡John Surman英國這位sax player的作品哪!

    回覆刪除
  7. 小弟以為,John Surman除了在ECM品牌下的作品固然精彩,他早年的作品也絕不遜色。其中在Deram品牌下的《John Surman》,《Tales of the Algonqin》及《How Many Clouds Can You See?》等,那份獨特的搖擺味,一試難忘!
    另外,他老哥早年的三重奏《The Trio》,即他跟Barre Phillips,Stu Martin合作在七零年代的作品,也是正到不行!說來,小弟能夠買到這兩套日版三重奏,實在多得K. Lxu前輩及Lixxle前輩的拔刀相助,才成事。或許......

    胡扯太多,祈諒。

    回覆刪除
  8. 啊,日前去聽McCoy Tyner時,上半場正是John Surman的重出江湖個人秀,看他一個人又做音控又放音效又吹的,確實是很有趣味,但那天的音樂-我個人啦-覺得中中,特別一首配合了蟲嗚鳥叫的,late night early morning,讓人昏昏欲睡,隔壁的一個高腳妹是直接就昏了,害我一直沒去找他ECM的東西回來聽。

    倒是他的笑話夠冷,整個都冷醒。

    回覆刪除
  9. to 香江的timothy,
    說到John Surman的「Trio」,多虧KXXXn前輩相助,幾個月前納入收藏,確實相當正點。

    to客居英國的timo,
    那一堆ECM特價品中有相當多John Surman的專輯,看到他一個人又是搞吹管又是合成器的,我也有點怕怕,只挑了他與Jack DeJhonette的二重奏現場錄音「Invisible Nature」,以及和Paul Bley/Gary Peacock/Tony Oxley(個人相當喜愛的節奏組合)合作的「Adventure Playground」。這兩張都十分不錯,特別是當它們只賣NTD 249的時候。

    被潮濕的梅雨天氣搞得有點煩的小威

    回覆刪除
  10. 喔,二四九?一定好聽:)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