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時代的悲戀歌:

評洛伊‧歐比森( Roy Orbison )兩張重刻黑膠唱片
「 Crying 」與「 Lonely and Blue 」


美國電影相當擅長使用經典老歌來描述故事氛圍。由茱莉亞‧羅伯茲與李察‧吉爾主演的「麻雀變鳳凰」中的主題曲「 Oh, Pretty Woman 」,可能是鄉村搖滾歌手洛伊‧歐比森( Roy Orbison )最家喻戶曉的歌曲了。然而,以創作抒情歌曲知名,唱腔優雅又柔情萬種的歐比森,之所以能在八○年代後期東山再起,重新受到樂壇矚目,完全是拜導演大衛‧林區( David Lynch ,也就是「雙峰」電視影集及電影導演)所賜。

被譽為電影鬼才的林區,曾經大膽地採黑白片方式拍攝「象人」,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他在拍攝「藍絲絨」( Blue Velvet )時,更以豐富的視聽意象來攫取觀眾的注意。表面上平靜的小鎮,卻有各種駭人聽聞的故事不斷發生。林區在片中採用了幾首英文老歌;故事以同名曲「藍絲絨」開場,優美的歌聲中,出現的畫面卻是佈滿螞蟻的,被切下來的耳朵特寫。觀眾一方面「承受」著視覺帶來的震撼,另一方面卻「享受」著優美的老歌,如此弔詭的不和諧,讓不安的情緒開始發酵。在稍後的妓院場景中,林區用了歐比森的「 In Dreams 」一曲,在那如詩如夢的歌聲中,卻是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衝突,釀成大禍的場面,故事此時也進入了另一波高潮。

雖然歐比森一開始不願意他的歌曲出現在「變態」電影中,但韌性很強的林區仍千方百計取得「 In Dreams 」使用權。由於「藍絲絨」佳評如潮,賣座頗佳,歐比森才有重返美國流行歌壇的機會。

作為搖滾樂前期最有名的抒情歌手,可能也是最有才氣的情歌創作者,歐比森的一生卻相當坎坷。正當英倫搖滾樂快要席捲美國之時,歐比森的太太在一場車禍意外喪生,幾年後兩個兒子也因家中發生祝融之災,命喪火窟。接下來,美國的音樂世代交替,披頭四等偶像樂團當道,這位擅長以抖音、轉音演唱慢板情歌的歌手,從此幾乎失去了舞台,直到八○年代才復出。

以重刻經典名盤聞名的 Classic 唱片公司,這兩年重發了歐比森兩張在 Monument 唱片公司錄製的經典專輯「 Crying 」與「 Lonley and Blue 」黑膠重盤,收錄的歌曲不但在當時暢銷一時,部分更曾登上前四十名排行榜,如今也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好歌。

「 Crying 」可說是歐比森在 Monument 唱片公司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專輯同名曲「 Crying 」如今已經成為不朽名曲。相信台灣四、五年級的樂友,年輕時若常常聽西洋老歌,對這首歌曲應是耳熟能詳。在小鼓與吉他的輕快的旋律,和多聲部的伴唱聲中,歐比森平靜地唱出了失意與感傷,那愛情不再的痛苦,唯有在聽到了「 cryi-i-i-ng over you 」時,透過那嗓音的迴旋與轉折,聽眾才能深刻感受。「 The Great Pretender 」也有類似的「苦中帶甜」風格,歐比森再一次展現了高超的歌唱技巧。

「 Lonley and Blue 」是另一張歐比森非常正點的代表作,也是個人的第一張專輯(更早在曼菲斯錄製的歌曲,是在「 Lonely and Blue 」發片後,才正式發行)。目前無論市面或網路上,別說「品項良好」,連品項不佳的「 Lonely and Blue 」立體聲道( stereo sound )的首刻版可能都找不到,因此也讓「 Lonely and Blue 」重刻片彌足珍貴。 Classic 唱片公司不但以原始母帶重製唱片,更發行了 mono 與 stereo 版,樂友有機會不妨比較一下這兩種版本的聆聽感受有何不同?「 Lonely and Blue 」專輯的編曲,使用較多的爵士樂和藍調元素,可聽到較多銅管樂器的音色表現,而歐比森的唱腔仍是一貫的優美,只是當時更年輕的他,唱起情歌來有一種未經滄桑的純真,是歐比森迷一定要蒐藏的重要專輯。
Roy Orbison
Crying
02:48

留言

  1. 哈囉
    我是ㄧ位已經上ㄌ年紀的人,所學不多,只因為很喜歡英文老歌和早期洋片的電影配樂旋律,很想買這些CD 但是因為完全不懂英文,您是否能提供訊息給我.
    謝謝囉!!!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