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恆唱片的女聲魅力:談ChrisConnor與FrancesFaye

☆浸滿夜晚氣息的葡萄汁液:談ChrisConnor

2003年末,傳來日本東芝-EMI公司計畫重發ChrisConnor在伯利恆唱片公司的開山之作「Sings Lullabys of Birdland」與「Sings Lullabys for Lovers」CD版的消息。這兩張如今已經成為珍寶的十吋盤黑膠片,於一九五○年中期首度發行,不但在短時間之內締造銷售佳績,穩固了伯利恆唱片的基礎,也將Chris Connor推向西岸爵士歌姬的寶座,塑造了她無可替代的偶像魅力。
事實上,這兩張十吋盤收錄的歌曲,伯利恆唱片在兩年(約五六,五七年間)後又重新以十二吋盤形式出版,當時隸屬於6000系列(BCP6004)的「Sings Lullabys of Birdland」(目前市面上流通的CD編號是TOCJ-9307),等於是兩張十吋盤收錄歌曲的總和,也是我這一次的寫作主題。

然而,雖然要寫的是一張十二吋盤的專輯,卻絕對不能不談與之密切相關的十吋盤孿生姊妹。

明明收錄歌曲重複度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十二吋盤仿LP的CD也在稍早時重新發行了,為何東芝-EMI還要不厭其煩,以仿LP的形式發行這兩張分別只有二十幾分鐘的十吋盤?一直到我搞懂了日本知名樂評人寺島靖國在「決定版伯利恆唱片」一書中(日本爵士批評社發行)講什麼,這個迷團才被揭曉。
在標題為「包覆著被評價為如同藝術品般的有名唱片封套,摩登爵士歌手Chris Connor的傑作」的文章中,寺島靖國是這樣描述編號BCP-1001的十吋盤「Sings Lullabys of Birdland」與BCP-1002「Sings Lullabys for Lovers」的:「許多年前,筆者曾經在東京吉祥寺的唱片行裡,看過買了這張BCP-1001以及BCP-1002兩張唱片的客人,側眼偷瞧了一下價錢,竟然要六萬日幣。所謂的夢幻名盤,此其一也。封面也是驚人地美麗。」

這兩張十吋盤封面都是Chris Connor的黑白照片,都由著名的Burt Goldblatt所設計,前者是Chris Connor高聲歌唱,她雙手置於腰間位置,十指往前張開,後者則是Chris Connor坐下來休息,她將臉埋在手中,穿著樸素,背景皆為靜謐的暗色,只凸顯了Chris Connor頭與手的部分,即使是這樣,Chris Connor也僅呈現出大致的輪廓,她沒有像當時大部分的女歌手濃妝豔抹,也沒有故作姿態,賣弄風騷,連一個臉部的特寫都沒有,Goldblatt的封面設計簡潔而大膽,呈現出濃濃的現代主義風格,在當時,鮮少有人能出其右。
看到慷慨的客人掏出了六萬元日幣買單,身為爵士唱片知名收藏家的寺島靖國不禁暗暗羨慕:「這樣棒的東西我也好想要啊!」。因為根據他的收藏家朋友的說法,這兩張唱片是成一套的,而且「簡直就是藝術品!」。

距今將近五十年之久的錄音,經歷了十吋盤與十二吋盤以及稍後不同版本的重刻,Chris那纖細的唱腔,不論是CD的數位重製展現(SBJC驚人的重製技術),或是黑膠唱片溫暖的mono錄音呈現逼近感的真實。總而言之,大部分的人都已經能充分享受Chris Connor的摩登唱腔,然而,對於沈溺在敗物地獄的爵士樂迷來說,寺島靖國所說的話,可真是結實地打進了我的心坎裡:
「雖然重新再買之前已經買過的唱片會有點嘔,可是如果價錢合理的話,還真的打算想再買一張。」
針對第二張十吋盤「Sings Lullabys for Lovers」,寺島靖國說:「炒豆聲背後的Chris的歌聲,有種她在成為日後的Chris Connor之前的,沒有自信,甚至有些膽怯的感覺,讓人有種忍不住想過去摟摟這個小女孩的肩膀安慰她的衝動。」言下之意,頗有「此姝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之憾。
然而,若把一九五四年八月那幾次錄音總加起來,從十二吋盤收錄更多歌曲的版本去斟酌Chris Connor的整體表現,我認為Chris Connor是絲毫不生疏的。她唱起盲人鋼琴手George Shearing的名曲「鳥園晚安曲」,絕不輸給天縱英才的SarahVaughan(請聆聽Mercury唱片公司出品的「Sarah Vaughan with Clifford Brown」),代表西軍的Chris Connor與代表東軍的Sarah Vaughan若真的互設擂臺較勁,絕對可以殺得難分難解。Chris Connor那渾厚的嗓音,略帶沙啞卻韻味十足,漂亮至極的轉音,簡直令人聽到酥麻,拿捏得恰到好處的抖音(例如:'Springis Here'),宛如浸滿了夜晚氣息的葡萄汁液,散發出世故的芳香。

於是,元宵節過後,逐漸回暖的這一段期間,播放「Sings Lullabys of Birdland」這張唱片,配合夜晚約二十度舒適的氣溫,喝一瓶養樂多加檸檬汁以抵抗可能發作的感冒,變成了每晚例行功課。Chris Connor那充滿夜晚氣息的歌唱風格,如此成熟、穩重的嗓音,在台北盆地南部的一個小角落,近乎催眠地重複播放著。
最後,由於Chris Connor舒適感的歌唱,關於沙塵爆、總統大選、美國民主黨初選、股市盤整、製作powerpoint、加退選、論文寫作、學生申訴評議會、院教評會,寫在小筆記本上永無止盡,不曾結束的工作,一切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暫時拋諸腦後。只因為那浸滿夜晚氣息的葡萄汁液,濃郁而芬芳。

★關於美國西海岸的「酷派女聲」

或許有人會問我,關於「Sings Lullabys of Birdland」中沒有收錄(原兩張十吋盤)的曲子,究竟跑到哪裡去了?
其實這個答案,樂評人岡崎正通在東芝-EMI重發的「Sings Lullabys of Birdland」專輯CD版內頁說明講得非常清楚:1954年8月那三次錄音,有幾首曲子收在另一張Chris Connor的專輯「Chris」中。
由於這些專輯實在太受好評了,Chris Connor在隔年四月,也就是1955年的春天,又進了錄音室錄音,共計十首曲子('BlameIton My Youth,'‘Someone to Watchover Me,'‘Trouble is A Man……'等等),發行了「This is Chris」。
這兩張專輯都有Herbie Mann、Kai Winding、J.J.Johnson等知名樂手參與。封面設計皆由攝影名家Burt Goldblatt參與。誠如寺島先生的感嘆所言:
「封面則是驚人的美麗,這麼棒的東西,我也好想要啊。」

像Chris Connor這樣走「酷派」女聲路線的女歌手,還有誰可與之匹敵呢?筆者的答案是:June Christy。她是Chris Connor在Stan Kenton樂團的學姐,雖然同樣保持了沈靜的酷派唱法,但June Christy唱腔略尖,更加的甜美,有一種表演性(而非先天)的稚嫩,例如從這套專輯「The Complete Peggy Lee and June Christy Capitol Transcription Services」(Mosaic#184)可管窺其表現。
June Christy & Peggy Lee替首都唱片(Capitol Records)錄製的小編制作品集。錄音時間從1946到1949年,根據唱片公司的規畫,錄音的目標並不對準唱片市場,唱片規格是特製的,它提供了廣播電台播音的內容材料,有較長的播放總長度,節省播放七十八轉唱片,必須經常換片的麻煩,更不要說它節省了多少現場演出播音的麻煩了。總而言之,這幾張唱片很生動地記錄了當時爵士歌手與樂手的表演與錄音活動,特別是在33又三分之一轉唱片誕生之前。遺憾的是June Christy的錄音只佔整套西低不到三分之一。但整體來說仍是一套珍品。

至於Chris Connor,她的事業高峰似乎在七零年代與Atlantic合約終止後就沈寂了,另一張以重發爵士樂專輯為主的32Jazz曾經重新發行她在大西洋唱片的部分錄音(這段時期的黑膠唱片也非常值得擁有),也是評價相當高的專輯。

天邊的彼粒孤星:談FrancesFaye

從一九五四年開始為Chris Connor製作專輯,到一九六一年為薩克斯風手Harold Ousley錄音為止,伯利恆唱片總共活存了約七、八年的光陰。在現代爵士樂的全盛時期,以嚴選樂手、優質錄音與一流的封面設計見長的伯利恆,一度曾維持一個月發行六至七張黑膠唱片的發行量,在當時獲得相當熱烈的迴響。
倘若不是伯利恆、太平洋(Pacific Records)或Royal Roost這些廠牌,我們或許不會有太多機會認識那些五○年代選擇在洛杉磯的好萊塢餬口的爵士樂手。倘若有人問道:伯利恆廠牌的特色在哪裡?筆者的答案會是:去找兩三張伯利恆唱片出的歌手專輯,但絕對不要選你熟悉的(如Johnny Hartman),最好是全無印象的歌手,如Audrey Morris、Marilyn Moore,或是:Frances Faye。

對我來說,伯利恆廠牌的珠玉,是那些人聲專輯。那些我們幾乎沒有聽聞,甚至連美國人都覺得陌生的爵士歌手。他們在伯利恆精心打造下,一個個都曾綻放光芒。也難怪伯利恆唱片的人聲專輯,其狀況良好(何其稀少!)的首刻黑膠,永遠都是二手唱片市場上的嬌客!

為伯利恆錄音之前,Frances Faye已經年逾四十,在江湖闖蕩已久,實在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熟女」,毫無像Chris Connor這類氣質美女的竄紅條件。還好,她能自彈自唱,也會搞笑演戲(據說後來還曾在法國導演路易‧馬盧備受爭議的電影「漂亮寶貝」軋過一角),被定位成流行歌曲界的藝人(entertainer)。誰也沒想到,她居然會為以爵士樂見長的伯利恆錄製專輯,身為白人的Frances Faye,還選了一堆冷門的黑人靈歌!
然而,聆聽過「Frances Faye Sings Folk Songs」的專輯,我不得不說,Frances Faye唱藍調歌曲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Frances Faye沒有甜美的嗓音,也不學金髮美女的摩登唱腔,在樂迷的心目中,她屬於「元氣潑辣派」,自自然然地,宏亮地,直接地,將情感宣洩出來。這一流派的祖師媽,想來應該是Dinah Washington、Ruth Price這類的歌手。

有趣的是,在這張專輯中,由Russ Garcia負責編曲,有十人編制的樂團,陣仗看起來如此盛大,似乎是要把曲子編得熱熱鬧鬧地,但Russ Garcia語帶玄機,將專輯整體的調性妝點得看似單純甚至低調,不過,當時機來臨時,Russ Garcia讓不同的樂器組合,賦予不同曲子戲劇性的高潮,配上部分絃樂,生動地襯托出Frances Faye情感充沛的歌唱。A面第一首'Frankie and Johnny'一開始是低音貝斯、稀疏的鼓聲與裝了弱音器的小號作為襯底,將Frances Faye略帶沙啞但不失渾厚的嗓音帶出來,將藍調感(bluesy feeling)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二首曲子'Greensleeves'(綠袖子)是十六世紀傳頌於英國倫敦的民謠,後來被收於「乞丐歌劇」中,從此成為世界名曲。Howard Roberts簡約的吉他伴奏聲中,Frances Faye渾厚而有力的歌唱,讓這首曲子在諸多版本中獨樹一幟。
‘Skip to My Lou'是一首輕快的民謠短曲,筆者猜想,為她伴奏的那支小號應是Don Fagerquist(其他兩個小號手是Maynard Ferguson與Jimmy Salko),饒富搖擺興味,帶給聽眾相當愉悅的感受,'Lonesome Road'編曲的邏輯與上曲類似。

接下來的三首靈歌 福音詩歌 民謠的組曲,在吉他的伴奏聲中,Frances Faye首先唱的是'Nobody Knows the Trouble I have Seen',字字句句,載滿愁緒,進行到'Deep River'與'Goin' Home'(即中文歌曲「思故鄉」,伸縮號手Jack Teagarden也曾經唱過)時,Frances Faye將組曲帶進高潮,仍然是一貫地迴腸盪氣。
‘St.James Infirmary'是非常有名的靈歌(也是葬禮歌曲),奇妙的是,Frances
Faye一改聽眾對這首歌曲的黯淡感,將曲子改成一首騷勁十足的藍調曲子,小號與人聲緊密的互動,Frances Faye詮釋這首曲子的方式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唱到「lethergo, lethergo」、「godblessher」時,哀愁似乎已經昇華,感情於焉釋放,不禁令人要隨之雀躍,歡欣鼓舞!
'Clementine'是一首熱鬧的歌曲,在熟悉的旋律中,十位樂手編制火力全開,鼓手Max
Bennett熟稔地打個節拍,讓整首曲子搖擺興味十足,Frances Faye則是能收能放,與管樂伴奏合作無間,絕無陳腔濫調。

Frances Faye一生只替伯利恆錄了兩張專輯。另外一張是:「Relaxin' with Frances Faye」。被定位為江湖藝人的她,一生闖蕩南北西東,沒有太傲人的錄音成就,也無影歌視三棲的機會。說起來,她與伯利恆的合作,雖然美麗,但卻太短暫。可堪告慰的是,一直到現在,網路上都還有不少自稱為「Fayenatics」的"菲"迷,蒐集大量圖文資訊,推廣其人其歌。

當黑膠唱盤啟動時,我彷彿窺見Frances Faye在酒吧中歌唱,那銳利而慧黠的眼神,有如天邊彼粒孤星,閃閃熾熾,綻放著光芒。
FrancesFaye
::NobodyKnowstheTroubleI'veSeen::
01:29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