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神奇的米拉三重奏

[寫在前面] 2001年秋季正好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客座, 排除萬難去聽了一場「如雷貫耳爵士音樂節」(Earshot Jazz Festival)的Myra Melford Trio演出,聽後感發表於music543 BBS站。 如今工作日趨忙碌,認真寫爵士文的時間越來越有限,把舊文放在這裡,以饗(沒有上BBS站習慣的)同好,並寄望Myra Melford有機會可以來台演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美兩個多月,正值最忙的十月底,西城開始了一年一度的 Earshot Jazz Festival 。翻了翻今年的節目介紹,掐頭去尾,唯一有空去看的,是爵士樂鋼琴家米拉‧梅爾佛(Myra Melford)的演出。 我對米拉‧梅爾佛的演出充滿期待是有原因的。她不但是當今少見的女性前衛爵士樂手,師承 Don Pullen ,如今已自成一格,作曲、領團皆拿手,拿到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她,去年更前往印度,拜加爾各達的Sohanlal Sharma為師,學習小風琴(harmonium)的印度式彈奏與聖樂吟唱。 要在台灣找米拉的唱片並不容易。它們通常是天平的兩個極端:極端地不值錢與極端的昂貴,而且,諷刺地,同時限量地並存於同一家唱片行。台北的誠品音樂館剛開幕時,我撿到了兩張她的作品:Gramavision廠牌的「The Same River, Twice」,以及瑞士金主出錢,與鼓手Han Bennink合作的Eleven Ghosts,前者一張一九九,後者一張四百餘。價格的高低與音樂的品質無涉,對我來說,米拉強而有力地敲鍵盤所製造出來的音符,是天上人間罕有的美麗。 米拉演出的場地在西城安皇后區一座老舊的戲院,場地不大,約可容納兩三百人。大約是西城的人忙著看足球或開萬聖節派對,演奏會的聽眾寥寥可數,不過七八十人之譜。這場演出是一個三重奏的編制,米拉擔任鋼琴,小風琴與吟唱的角色,出身西城的越裔美國人,如今活躍於紐約前衛爵士圈的 Cuong Vu 演奏小號並負責效果器,電子貝斯手是日籍的Stomu Takeishi。Take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