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筆記:關西行與國際爵士日

四月下旬幾乎都在忙著參訪,並與圖像史、藝術史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日本友人為我安排了兩天一夜的關西之旅。從東京出發,先到靜岡附近的掛川參訪「資生堂企業資料館」,然後繼續往西行,抵達新大阪後再轉車進入大阪市,隔天早上參觀「俱樂部」(クラブ,Club)化妝品集團總部文化資料室的特展,下午則到京都大學地域研究統合情報中心拜訪圖像史學者,行程非常緊湊。 由於掛川是個小城,從東京出發的我們只能搭乘最慢的新幹線「こだま」(精靈號)。說到新幹線,大家想到的都是速度飛快的子彈列車,大部分的新幹線列車雖然都是用N700型的機種,但其實也有各站都停的慢車。 抵達掛川車站、轉搭計程車走一小段路之後,就來到了「資生堂企業資料館」。資生堂是日本最老牌的化妝品公司,從一八七二年創業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歷史。創辦人福原有信原本在海軍擔任藥劑師,創設資生堂初期以開處方及販賣清潔衛生用品為主。以刊登於報紙的「Euthrixine」髮油廣告為例,它的視覺呈現說明了資生堂創業期的兩大行銷術:強調質感的瓶身與包裝設計、以及用洋文為產品命名的策略。此一產品廣告雖然宣稱適用於「紳士」與「貴婦人」,但實以女性為主要訴求對象。對於明治、大正時期的日本婦女而言,由於傳統髮型無法經常進行清潔,因此有經濟能力的女性必須經常抹髮油來保持頭髮的色澤與香氣。另一方面,歷經明治維新之後西風洗禮的日本社會,中上階級的消費者已經能接受洋文命名的產品。即使購買者並不熟悉洋文,透過時髦的瓶身與文字設計,「Euthrixine」髮油仍被這類廣告賦予了「高貴「品質保證」的意涵。 福原資生堂「Euthrixine」髮油報紙廣告(1905年) 此外,資生堂也藉由推出「Eudermine」(古希臘文,意思是「美好肌膚」,中文翻譯為「紅色夢露」)化妝水,將產品銷售主力明確地轉向女性市場。西化之後的日本社會,正有一批嶄露頭角的人物登場,她們是出身上流家庭的女學生。作為摩登女孩代表的女學生,由於接受新式教育的關係,對於具有「摩登」與「西洋」等意象的物品充滿好奇心。「Eudermine」 宣稱「根據西洋醫學生產」,由「高等化妝料」製成,可賜給肌膚「艷美澤華」的效果,更經得起夏日驕陽的考驗,可以讓使用者(年輕女孩)放心地到公園去遊玩。精巧的瓶身設計加上化妝水豔紅色澤,讓「Eudermine」成為創業初期最有名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