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爵士樂回顧:新盤篇

大約是受到實體唱片市場蕭條的衝擊,除了少數獨立廠牌發行的片子仍有可觀,大唱片公司幾乎沒有發行什麼精彩的新片。即使有,也幾乎無法引進臺灣。因此,這篇文章把前年來不及評鑑的CD一併納入二○○九年討論的新盤範疇之內,讓讀者也能回顧更早發行的精彩好盤。 Rudresh Mahanthappa – Kinsmen (Pi) 這是二○○八~九年之間,在北美發行的新片中最有話題性的專輯。資深樂評人Gary Giddens甚至還在去年的《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中,極為慎重地推介了這張專輯,並且指出Kismen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重大成就」。領銜樂手Rudresh Mahanthappa連續四年被Downbeat雜誌選為中音薩克斯風類的明日之星,活躍於紐約的音樂表演圈,近年來主要的作品幾乎都是在紐約的小廠牌Pi Recording旗下發行。 Kismen最重要的成就,在於它重新探索、定義南印度音樂與爵士樂結合的可能性,為全球的爵士樂迷開啟了一扇嶄新的音樂類型融合之窗。雖然向印度音樂借火的創作屢屢出現於六○年代的爵士樂表演之中,例如John Coltrane的即興旋律中採納了印度的raga,但從某種程度而言,他並沒有真正將印度音樂融合於爵士樂的創作,至多只是將它當成自我發展的練習簿而已。真正深入鑽研南印度音樂,將印度古典旋律與節奏融入爵士樂的創作是Rudresh Mahanthappa,這應該是二十一世紀前十年最有意思的爵士創作成就了! 由具有印度血統的Rudresh Mahanthappa來嘗試印度音樂與爵士樂的融合,或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不過,說他是印度人,就像說美國總統歐巴馬來自非洲一樣的奇怪,因為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美國人。Mahanthappa出生於義大利,成長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先後在波士頓百克里音樂學院、芝加哥狄保羅(DePaul)大學拿到音樂學士、碩士學位,其音樂養成過程幾乎與印度音樂傳統無涉。Mahanthappa真正對印度音樂產生興趣是念百克里音樂學院時,他的哥哥買了一張名為Saxophone Indian Style的專輯送他。最初他哥哥只是將這張專輯當成一個玩笑,因為薩克斯風並不是印度音樂使用的樂器,Saxophone Indian Style就像在菲律賓欣賞雪景一樣的荒謬。然而,這張專輯並非是一個玩笑:在印度以薩克斯風演奏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