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的巨人

::談次中音薩克斯風手戴克斯特‧高登Dexter Gordon‧(上) 九月下旬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聽了一場精彩的爵士樂演出。主角來自日本,是一位小有知名度的薩克斯風手矢野沙織。她的演奏同時具有咆勃樂手Charlie Parker驚人的即興速度和Cannonball Adderley的甜美音色,舉凡自創曲「My Baby Shot Me Down」、流行歌曲「Close to You」、放克爵士名曲「Alligator Boogaloo」或是Charlie Parker作的「K. C. Blues」、「Confirmation」,矢野都能掌握原曲精髓,詮釋得十分精彩。矢野沙織曾經遠赴美國聖地牙哥,拜薩克斯風老將James Moody為師,她演奏的咆勃樂可說是相當正統。在這場音樂會中,無論是演奏技巧或即興實力,矢野的功夫都極為紮實,而她的節奏組合(鋼琴、貝斯與鼓)也搭配得很好。平心而論,台灣國際性的爵士樂演出並不頻繁,聽到一場這麼正點的咆勃樂演出,除了矢野沙織表演時的「女僕裝」打扮之外,筆者覺得心滿意足。談起咆勃樂(bebop)開疆闢土的代表性人物,小號手是Dizzy Gillespie、Fats Navarro,鋼琴手是Thelonious Monk、Bud Powell,鼓手Kenny Clarke、Max Roach,作曲家是Tadd Dameron,中音(alto)薩克斯風手則非Charlie Parker莫屬。這是所有爵士樂的入門書籍都一定會提到的人物,而他們的地位也無庸置疑。不過,更細緻的來區分的話,我們或許可以問:四○年代中期開啟的咆勃音樂革命,次中音(tenor)薩克斯風的代表人物是誰呢? 我的答案,是身長一百九十公分,曾於八○年代中期因主演《午夜時分》(Round Midnight)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戴克斯特‧高登(Dexter Gordon)。 七○年代的美國搖滾樂、節奏藍調當道,傳統爵士樂一蹶不振,而商業化的融合樂(Jazz-Rock Fusion)大行其道。一九八○年代以後,爵士樂終於鹹魚翻身,得到公共資源的支持;政府與企業基金會先後撥款、贊助音樂教育與演出,配合各地公共廣播電台DJ積極地播放、推廣爵士樂(部分DJ也會在爵士樂演出時擔任主持人),加上各大唱片公司搭上經典唱片CD化的風潮,大量重新發行五、六○年代的爵士專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