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的「奧之細道」

::美國Decca廠牌的「Jazz Studio」系列完結篇 敬愛的jazzfun部落格讀者, Decca廠牌的「Jazz Studio」系列一共六張,發行於爵士LP「萌芽-茁壯」的五○年代。不過就是六張專輯,沒想到一寫就是三個月,產出三篇文章,將近兩萬字。 Music geek如我,講起爵士樂總是沒完沒了,望爵士同好們包涵。 小威 敬筆 美國Decca唱片公司於五○年代發行的六張「Jazz Studio」系列專輯,一、二、三集都是由知名的樂手負責編曲和演奏。四、五、六集正好相反,領銜的樂手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即使是熟悉爵士樂的樂迷,也會覺得這些掛名的樂手名字很陌生。說這三張專輯是爵士樂中的「 奧之細道 」,應不為過 註 。 所謂「奧之細道」,指的是深遠細長之路。常人不易走訪的偏遠小徑,對於有雅興的文人而言,卻特別適合尋幽訪勝。「Jazz Studio」第四集代表人物是具有交響樂作曲實力的小號手Jack Millman,第五集主要操刀者是Woody Herman樂團作曲、編曲的靈魂人物Ralph Burns,第六集的核心人物則是音樂觸角很廣的法國號手David Amram。於今看來,除了Ralph Burns因為是Woody Herman的左右手,勉強算得上有點知名度之外,其他兩位樂手,若不是有心的日本或西班牙唱片公司復刻這些專輯,很可能早已被遺忘。 具有作曲長才的小號手Jack Millman,出身古典科班,十八歲時就創作出交響樂作品。對於爵士樂具有濃厚興趣的Millman,並不以演奏古典音樂為滿足。一九五○年,Millman先加入了Glenn Henry樂團,兩年後轉到西海岸爵士的「養成班」Stan Kenton大樂團,不久後被徵召入伍。一九五四年,Millman退役,返回洛杉磯,組成自己的五重奏,從事演奏與作曲的工作。 作為一名技巧出色的小號手,Jack Millman的音色溫潤、明亮而優雅。在創作方面,Millman的爵士樂作品帶著些許古典音樂的影響。他注重樂器的配置,喜歡使用音色特殊的長笛和低音單簧管,呈現出樂器音色之間的反差。如同許多西海岸編曲者,Millman對和聲編寫也相當重視,務求讓樂團整體的合奏,在搖擺的節拍陪襯下,體現完美的和諧感。 「Jazz St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