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爵士鋼琴手Franck Avitabile


前陣子心血來潮,與一位樂友去臺北火車站附近的唱片行「巡田水」。就像所有販賣實體專輯的商店,這家唱片行擺在架上的爵士CD並不多,倒是因應韓流偶像熱潮,設了一個專區販賣俊男歌手周邊商品的專區,海報、文具等紀念品,應有盡有,音樂專輯反而看不到。相較於實體商店的冷清,線上音樂品牌倒是熱鬧十分、競爭激烈。就在筆者撰寫此文的時候,歐洲串流音樂服務商Spotify才剛召開記者會,宣布正式進軍臺灣市場,並提供消費者免費試用。其實,臺灣既有的線上音樂品牌相當多:耕耘已久的本土品牌KKBOX、遠傳及台灣大哥大的Omusic、myMusic、以及去年加入戰局的美國蘋果公司iTUNES,都擁有一定的消費族群。如今加上Spotify這個「大腕」玩家,顯然廠商們相當看好線上音樂付費下載的商機。對於喜愛音樂的人而言,目前可供選擇的產品,似乎是越來越多了。只要有一台電腦與穩定的網路服務,聽遍全世界各廠牌發行的音樂,表面上看來,並非難事。不過,就在線上音樂服務競爭漸趨白熱化之際,有些優質的爵士廠牌,特別是歐洲獨立廠牌,卻也因為實體專輯的市場過於冷清,悄悄地結束代理,退出了臺灣市場。更多線上音樂服務的加入,固然為本地樂迷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但實體專輯的市場生存空間也就更為嚴峻,從音響以及創作人的角度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筆者的看法是,線上下載與實體專輯,各有其好處,彼此若能截長補短,撐起一個健康的聆聽環境,聽眾付出合理的代價、創作人獲得理想的收益,音響廠商更積極地研發、強化串流音樂的音質表現,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以這幾年崛起的黑膠復興運動為例,年輕樂迷開始對聆聽LP產生興趣,廠商也開始販賣平價的LP Player,類比與數位音樂,就像青菜蘿蔔,消費者可以各選所愛。

遺憾的是,音樂下載風潮看似沸騰,卻似乎未能即時回饋到走小眾路線的創作藝人,這幾年爵士樂手的創作空間一再限縮,大廠牌幾乎已經不發行「純粹」的爵士樂,而獨立廠牌千辛萬苦製作的專輯,部分作品還來不及得到應有的評價,就有可能在速食文化之下,失去被仔細聆賞、討論的機會。曲量豐富的Spotify尚未進入臺灣之前,法國鋼琴手Franck Avitabile在Dreyfus發行的幾張實體專輯從市場消失,即為其中的例子。

Franck Avitabile是九○年代中期走紅一時的鋼琴手Michel Petrucciani的傳人。說他是傳人,並不是說兩人風格一樣,而是兩人都曾一前一後,在Dreyfus發行作品,而Michel Petrucciani更罕見地為Franck Avitabile在Dreyfus發行的首張專輯擔任製作人。雖然知名度遠不如Michel Petrucciani,其境遇也遠不如他的前輩那般戲劇化(Michel Petrucciani生下來就罹患了成骨不全症,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但Franck Avitabile始終以細膩優美的演奏活躍於法國爵士樂壇。在Michel Petrucciani英年早逝之後,Franck Avitabile順理成章地成為Dreyfus廠牌最重要的爵士鋼琴家之一。

Franck Avitabile出生於法國里昂,他的外公來自捷克,以政治難民的身份居留法國,祖父則是義大利人,可說是來自一個多元種族的家庭。五歲時,Franck Avitabile就顯露出過人的音樂天分;在電視上聽到什麼音樂,他就可以用玩具鋼琴彈出正確的旋律,因而被視為音樂神童。Franck Avitabile後來進入音樂學校,接受嚴格的古典訓練。唸中學時,Franck Avitabile隨家人搬到里昂的聖保羅廣場附近,樓下剛好是一名鋼琴家經營的爵士樂俱樂部,讓這位年輕的音樂學校學生對爵士樂產生好奇心。

中學時期的Franck Avitabile廣泛地接觸爵士樂,影響他最深的是七○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兩位美國鋼琴家:Chick Corea、Keith Jarrett。他們變化多端,冶古典、現代、搖滾與即興於一爐的風格,深深吸引了這位野心勃勃的年輕鋼琴家。Franck Avitabile認為,繼續走學院派的古典音樂路線,會限制他對於建立個人風格的追求,於是他開始找老師學習即興演奏。

從音樂學校畢業後,Franck Avitabile的人生轉了一個奇妙的彎,他進入里昂高等師範學院攻讀數學研究所,並在暑假時獲得了一個到紐約市立大學實習的機會。到紐約之後,除了向他仰慕的鋼琴家Fred Hersch拜師學習之外,Franck Avitabile更跑到爵士俱樂部如Small’s Blue Note毛遂自薦,在那邊快活地與其他紐約樂手一起演奏,在切磋琢磨的過程中,進一步開拓爵士即興的視野。那一年Franck Avitabile二十二歲。

回國後,Franck Avitabile積極地參與各式各樣的爵士鋼琴比賽,獲獎無數,也積極參與爵士樂的大師班研習,就在美國鼓手Roy Hayes的大師班裡,他認識低音貝斯手Louis Petrucciani,並透過Louis認識了他的兄弟Michel Petrucciani。拜當時聲勢如日中天的Michel Petrucciani之賜,由他向唱片公司推薦,並應允擔任製作人,Franck Avitabile才有機會在Dreyfus發行一系列的作品至今。

以下依照發行年份,介紹Franck Avitabile在法國廠牌Dreyfus發行的六張專輯。

In Tradition(1998)


一九九八年的Martial Solal鋼琴大賽非常有意思,因為前三名後來都變成了知名的爵士藝人,分別為:得到冠軍的Antonio Faraò(來自義大利,以前本專欄曾以「大器晚成的音樂神童:談義大利爵士鋼琴家Antonio Faraò一文介紹過)、本文介紹的Franck Avitabile(來自法國)、以及第三名的Peter Beets(來自荷蘭)。參加比賽本來就是現在的年輕藝人拓展知名度最好的方法,再加上Franck Avitabile是法國人,有Martial Solal大賽亞軍光環的加持,讓他可以更輕易獲得法國廠牌的支持,初試啼聲。

如前所述,In Tradition係由Michel Petrucciani擔任製作人,它是一張三重奏的作品,助陣的樂手包含了Michel Petrucciani的哥哥Louis Petrucciani、Riccardo Del Fra(低音貝斯)、Luigi Bonafede(鼓)。In Tradition是一張向Bud Powell致敬的專輯,三分之二的曲子都是這位偉大的美國爵士鋼琴家的創作。咆勃樂全盛時期的Bud Powell,以細膩、高超的演奏馳名,是影響Franck Avitabile風格最深的鋼琴家之一。從美國回來之後,二十歲出頭的Franck Avitabile就曾錄過向Bud Powell致敬的專輯,不過當時只燒了五十張光碟,稱不上是正式發行之作。如今有爵士專業廠牌Dreyfus的奧援,一流的錄音再加上卓越的伴奏樂手,讓Franck Avitabile的首張作品有非常亮眼的表現。這組三重奏除了如實表現咆勃時代鋼琴演奏的熱力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Franck Avitabile純熟老練的演奏,以即興樂句搭配搖曳的節奏,聽來特別過癮,是一張暢快洗鍊的佳作。

Right Time(2000)


Franck Avitabile以In Tradition證明,即使是歐洲樂手也可以彈非常道地而精彩的美式咆勃曲。In Tradition問世之後,法國的爵士樂評讚譽有加,因而催生了第二張專輯Right Time問世。Right Time的特色是什麼呢?首先是伴奏陣容變得更豪華了!低音貝斯手是來自丹麥的NHOP,他是每位重量級的美國樂手歐洲巡迴之旅時,一定會點名,希望可以在演出時協力的樂手,鼓手則是義大利最好的鼓手之一Roberto Gatto,在VVJ、Cam Jazz都曾發行過評價很高的專輯。有了這兩位樂手助陣,Right Time的即興空間更有彈性,音樂色彩也就更為繽紛。

Michel Petrucciani作品熟悉的樂迷,或許也會發現,Franck Avitabile在Right Time裡某些曲子的旋律,例如第一軌的「Miss Laurence」,走浪漫主義路線,重視即興旋律的高低起伏,彷彿說故事般,聽起來和Michel Petrucciani的演奏風格有點相似。而第二首曲子「In Your Own Sweet Way」(原作為Dave Brubeck)也是Michel Petrucciani擅長演奏的名曲。筆者的推測是,擔任In Tradition的製作工作不久後,Michel Petrucciani因病過世,所以Franck Avitabile藉由發行第二張專輯的機會紀念Michel Petrucciani。事實上,在那之後的演奏會裡,Franck Avitabile至少都會彈一兩首Michel Petrucciani的名曲,來向這位「鋼琴小巨人」前輩致敬。

這張專輯裡收錄的曲子大多為Franck Avitabile本人的創作,透過兩位資深樂手的老練伴奏,每首曲子聽起來都非常地鮮活生動,很有畫面感。讀者家裡若有一台不錯的音響,相信一定可以表現出強韌的低音貝斯Q度,以及開闊靈活的鼓韻迴盪於聆聽空間。如果說前一張專輯In Tradition是Franck Avitabile演奏生涯必經的「擬古」功課,那麼本作則跳脫了Bud Powell的影響,透過三人的巧妙互動,神采奕奕的旋律讓爵士樂「活」在當下!即使是演奏標準曲,例如第六軌的「Con Alma」,Franck Avitabile的詮釋也是完全不落俗套,鋼琴旋律裡聽得出Michel Petrucciani浪漫主義的影響。

Bemsha Swing(2002)


專輯同名曲「Bemsha Swing」是鋼琴怪傑Thelonious Monk的名作,看到這樣的專輯名,我們很自然地會認為這是Franck Avitabile另一張咆勃風格的作品。事實上,Bemsha Swing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除了演奏咆勃時代的名曲之外,Franck Avitabile在這張作品中發揮了他高超的重配和聲(re-harmonization)功力,讓樂迷原本再也熟悉不過的標準曲,聽起來像是全新的創作般。

其實,在上一張專輯裡,Franck Avitabile就已經發揮了重配和聲的功力,例如小號手Dizzy Gillespie的「Con Alma」,只是因為大部分的曲子由他個人原創,聽眾的感受或許還不深刻。Bemsha Swing收錄的標準曲略有增加,在Franck Avitabile巧手詮釋之下,「Body and Soul」、「Bye Bye Blackbird」、「Prelude to A Kiss」跳脫原有的旋律窠臼,被這位才華洋溢的年輕鋼琴手賦予了不凡的創意。整體而言,Franck Avitabile以Bemsha Swing向世人證明他不但持續進步,而且其鋼琴演奏洋溢著年輕樂手的熱情活力,搭配別出心裁的旋律色彩,作為法國的爵士名家,這位年輕的鋼琴家以Bemsha Swing證明了他一流的實力。

Just Play(2005)


出道十年之後,Franck Avitabile發行了Just Play這張鋼琴獨奏專輯。雖然國內曾代理引進過,但令人訝異的是,這麼好的作品卻完全見不到任何中文討論(更別說是有深度的樂評了)!對臺灣爵士樂迷而言,除非耐心地到代理商那邊去找片子、或是以網購的方式自力救濟,努力開拓自己對歐洲藝人的視野,否則法國鋼琴手的認識,可能還是停留在已經過世的Michel Petrucciani或是Franck Avitabile在Dreyfus的前三張作品。事實上,透過Just Play這張專輯的發行,Franck Avitabile向世人證明,沒有其他樂手的助陣,單靠「樂器之王」:鋼琴,他也可以演奏格局恢弘的江河之作。

法國樂評人提到Franck Avitabile的演奏風格,很喜歡拿印象派的拉威爾或德布西來做評論的參考點。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簡化的觀點,因為所有的歐洲爵士鋼琴家當然都受到古典音樂的影響。這些樂評人沒有提到的是,Franck Avitabile在成長的過程中,七○~八○年代走紅於歐洲的美國鋼琴家對他獨奏概念形成的影響。其中影響最深的,自然是國際知名的鋼琴獨奏之王:Keith Jarrett。那種對演奏氣氛、琴音共鳴、以旋律編織故事的功力,Franck Avitabile都掌握得恰到好處。而他琴音裡的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與Michel Petrucciani也有幾分相似。Just Play絕對是那一年發行的新專輯裡,最感動人心的鋼琴獨奏作品,也是Franck Avitabile作品中的里程碑。遺憾的是,彼時蕭條低迷的唱片市場,完全埋沒了這張珠玉之盤!

Short Stories(2006)


前一年發行的Just Play獲得佳評如潮,催生了第二張鋼琴獨奏專輯的誕生。Just Play雖然收錄了十四首曲子,但整體演奏彷彿是意識流寫作般,一氣呵成,曲子與曲子之間的音樂概念是相連的。這一張專輯名為Short Stories(短篇故事),曲子之間是獨立的,Franck Avitabile以更偏向古典鋼琴的技法,更細膩的情緒來演奏每一首短曲,述說每一段情節殊異的故事,所以演奏情緒的轉換也就更為戲劇化。簡單地來說,雖然都是鋼琴獨奏專輯,但Just Play是不拘細節的長篇小說,Short Stories則是構思嚴謹的短篇故事合集。Franck Avitabile以相似的素材但不同的手法來演奏鋼琴,呈現的音樂面貌大異其趣,各有千秋。

樂迷會偏愛恣意揮灑的江河之作Just Play,還是「魔鬼藏在細節裡」的Short Stories呢?個人以為,Franck Avitabile透過Just Play表現了他年少時那些偉大的即興能手對他的影響,Short Stories取材的範圍更廣,Franck Avitabile像一本活字典一樣,以短例的形式說書,彰顯的是近代歐洲豐富多元的音樂面貌。

Paris Sketches(2009)


Franck Avitabile之所以會錄製這張作品,肇因於二○○四年,他曾經頂替吉他手Dominic Miller,替搖滾歌手Sting的巡歐之旅伴奏。在Sting的樂團裡他認識了電貝斯手Pino Palladino與鼓手Manu Katché。因為喜歡三人一起演奏的感覺,在唱片廠牌的支持下,發行了Paris Sketches這張別有風味的專輯。為什麼說它別有風味呢?Franck Avitabile之前的三重奏作品都採用原音貝斯伴奏,這張作品則採用了電貝斯,讓音樂更有Q勁,再加上活潑的鼓群伴奏,襯托出熱鬧的流行節奏感,聽起來非常的可親,是入門級樂迷會喜歡的專輯。

談到這張專輯的伴奏鼓手Manu Katché,臺灣的樂迷應不陌生。他也是法國樂手,曾為美國歌手Peter Gabriel作品So跨刀,後來也曾為Sting效率,活躍於流行樂界。不過,擁有驚人天分的Manu Katché,也是一個即興高手,這幾年來在歐洲最大的爵士獨立廠牌ECM的支持下,陸續發行了Neighbourhood、Playground、Third Round等專輯,其中Neighbourhood發行之時,由於該張作品有許多ECM重量級樂手,如Jan Garbarek(薩克斯風)、Tomasz Stanko(小號)與年輕新秀Marcin Wasilewski(鋼琴)的參與,讓領銜的Manu Katché一度成為爵士樂雜誌的話題人物。

Paris Sketches因為有Manu Katché以及Pino Palladino的參與,透過兩人熱力四射、洋溢著靈活律動感的伴奏,呈現了與Franck Avitabile之前的三重奏專輯不同的面貌,是一張韻味滿分的作品。

讀完以上六張專輯的介紹,相信讀者對於Franck Avitabile也有一定的瞭解了。雖然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這位法國鋼琴手的實體CD,但好消息是,曲量豐富的Spotify已經進軍臺灣,本文所介紹的Franck Avitabile作品,Spotify全部都已經上架,甚至可以供消費者免費試聽。對喜愛音樂的論壇讀者而言,接下來的課題,也許就是如何改善現有的電腦聆聽品質。而筆者也希望串流服務業者再接再厲,廣納各式各樣的音樂,讓本專欄的內容不至於曲高和寡,畢竟爵士樂手不斷地在追求進步,臺灣的愛樂人理應有權利接觸更即時、多元而廣泛的美好樂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前衛搖滾與爵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