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5的文章

唱出情慾的萬丈光芒:談一代歌姬黛娜‧華盛頓

圖片
『 如果說貝西‧史蜜絲(Bessie Smith)的歌喉是傷悲的,那麼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則唱出了埋怨;如果說愛拉‧費茲傑羅(Ella Fitzgerald)就個像小女孩,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便像是歌劇女伶,那麼黛娜‧華盛頓Dinah Washington則唱出了情慾的萬丈光芒。 』 --爵士樂評人Garry Giddens論黛娜‧華盛頓,「Visions of Jazz」,頁四二七 春天彷彿和台北城作對。先是連日的陰雨綿綿,不但將這個擁擠的城市浸得濕漉漉的,還在道路上造成不少坑洞。接下來的冷氣團則在山區造成無可挽回的寒害。電視新聞台彼此競相模仿,紛紛以「三月雪」的標題來強調天氣的詭異。 理當歡欣迎接的春雨,到頭來變成公寓住戶的夢魘。頂樓的住戶滲水,中間樓層的住戶窗戶進水,底層的住戶淹水。到處都是滲水、積水和排水不良,讓人聞「水」色變。最後,三更半夜時,先來個轟隆悶響,接下來天搖地動,鋼樑吱吱作響,兩次強震,不但把人震醒,也讓脆弱的靈魂更加地精神衰弱了。 就在這個季節交替的當兒,若是再聽任何沈重的音樂,一定會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把人徹底的擊潰。此時尋求的音樂,應該是能放鬆心情,有一點幽默,但又不失醇厚之感吧?於是,將珍夢海(Jane Monheit)的新專輯「勇敢去愛」(Take A Chance on Love)放進CD Player。 Jane Monheit/Take A Chance on Love 說起新力古典部門的爵士「一姐」珍夢海,目前受歡迎的程度與市場的重要性,早已和地位穩固的戴安娜‧克芮爾(Diana Krall,也是環球Verve「一姐」)、有葛來美獎「加持」,快速竄紅的諾拉‧瓊斯(Norah Jones,目前為科藝百代Blue Note「一姐」)等量齊觀。 筆者手邊這張「勇敢去愛」專輯,雖然是樂迷可能會有微詞的台壓版,不過畢竟是數位化的音樂,錄音也保持了相當水準,無論是哪一種版本,聆聽的感受應該都相當愉快才是。一開場的「Honeysuckle Rose」,Christian McBride鬆軟而彈性十足的低音貝斯,配上珍夢海略帶俏皮而又醇厚的嗓音,頗有溫暖人心的效果。請特別注意為珍夢海伴奏的樂手,無論是鋼琴手Geoffrey Keezer、電顫琴手Mike Maneiri或是

Tal Farlow

圖片
好像還沒有樂友專為Tal Farlow開一個新話題(Kenny Burrell也沒有,怪哉?),就我知道MP上有不少的爵士吉他愛好者。今早剛好看到一些關於Tal Farlow網路資源的介紹,提供連結的為hard bop討論群的George Ziskind與Matt McCabe,轉貼在此,借花獻佛:   為入門者所安排的經典爵士吉他專輯介紹: http://www.classicjazzguitar.com ... lbums.jsp?artist=13 關於TF的傳記,有兩個連結: http://www.gould68.freeserve.co.uk/tfarlowpge1.html http://homepages.tesco.net/~guylj/TalFarlow/Index.htm 真不可思議,有人拍過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哩! http://www.lorenzodestefano.com/talmagefarlow.htm Tal Farlow使用的Gibson吉他: http://www.music123.com/Gibson-Tal-Farlow-in-Viceroy-Brown- i232692.music?source=froogleAA 這是與TF相關的影像資源: Tal Farlow - The Elements of Bebop Guitar - by Steve Rochinski. Tal Farlow - An Evening With Tal Farlow - Video Tal Farlow - An Evening With Tal Farlow - DVD - Tal Farlow - The Legendary Guitar of Tal Farlow - Video Tal Farlow - Live at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 DVD http://www.chordmelody.com/newpage1.htm 相關書評,西低評鑑,傳記與Discography: http://www.jazzguitar.com/features/talbook.html 記得以前讀到TF的資料時,作者通常會強調TF是一個

電風琴手Lonnie Smith

圖片
因為不是所有的電風琴手聽起來都一樣(事實上他們大部分都很不相同),所以小妹笨鳥先飛,幫以彈奏Soul Jazz著稱的電風琴手「Dr.」Lonnie Smith開一個獨立討論的thread。 還是老話:電風琴在台灣似乎不怎麼受歡迎,不過,不過,不過,請喜歡funk, soul甚至hip hop的朋友務必瞭解,要追溯您所喜愛的音樂類型,Blue Note六零年代末期的靈魂爵士錄音,絕對是不可缺少的補品! 今年甫由美國重新發行的RVG系列中,Lonnie Smith的「Think!」,於全球局勢最混亂(學潮,反戰,黑權運動)的1968年錄製,參與的薩克斯風手是David Newman(大家還記得雷之心靈傳奇這部電影嗎?沒錯,綽號肥頭的他正是Ray Charles巡迴演出的團員 )與爆發力十足的小號手Lee Morgan,另外在第二與第五軌中,有數位拉丁打擊樂手參與,熱力十足,極為值得用心聆聽! 就我聽來,與Jimmy Smith相較之下,Lonnie Smith所強調的電風琴語彙跳脫傳統bebop的範疇(他不像Jimmy Smith會用電風琴去「臨摹」Charlie Parker的旋律與「語氣」),而以強烈的重拍(這時鼓手Marion Booker Jr.或吉他手Melvin Sparks製造的groove就很重要了)為底,以藍調為根基,作一種有渲染力的表演。有人認為這張專輯為日後的funk甚至七零年代的post-bop指出一條新路,不過有趣的是,我聽到的,更像是「啊,原來hip hop的靈感是從這邊來的啊~~~」 David Newman與Lee Morgan在此張專輯中都有不俗的表現,接下來發行的「Turning Point」就略遜一籌了,薩克斯風手雖然換成了Bennie Maupin,但卻沒有太多表現,只有在專輯同名曲中,才有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表現。 目前RVG與鑑賞家都在特價中,RVG要價甚至在兩百元以下,這種價格,這種酷樂,不抱回家太對不起自己啦! 另外一張在底特律莫三比克俱樂部錄製的「Live at Club Mozambique」評價也極高,據說受到James Brown的影響頗深,下次有機會也要弄來聽聽看! Lonnie Smith:: 《Too Damn Hot》(Palmetto Records) The Whip::

煙硝瀰漫,喃喃低鳴的電風琴:談Larry Young

圖片
聽不慣電風琴? 將電風琴等同於棒球場的加油樂器? 這是我們聽爵士樂時常有反應。 轉貼一篇以前寫的文章,談談個人如何聽電風琴,從聽不懂到懂一點點,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Grant Green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仍是一張好聽的專輯,個人以為。 經過了兩三年的時間,我想,我已慢慢聽懂了Larry Young的作品,也逐漸瞭解為什麼在七0年年代中期的Larry Young如此抑鬱不得志。眼看缺乏概念也無技巧的電風琴手在搖滾樂界大放光芒,任何有才氣的樂手都會感到憤懣不平吧。 Larry Young彈Hammond (海夢)B-3。這種號稱有鍵盤的管樂器,其實就是電風琴的一款,以電子迴路的方式發聲,配上製造低音(bass line)的踏板,產生一種迥異於鋼琴的遲滯感,甚至嗚咽的效果。這使得電風琴特別適合拿來演奏有濃濃藍調味加上慢板的爵士樂,有人甚至宣稱電風琴營造的靈魂感,是特別為黑人聽眾的耳朵量身訂作的。 然而,要讓所有的爵士樂聽眾喜歡並習慣這種樂器並不是很容易。有人說,聽到電風琴就想到美國棒球比賽的啦啦隊與波浪舞。有人則不習慣電風琴發出來黏滯的聲響。有人無法從單音的彈奏間聽出什麼門道來,我就是屬於這一種。 要重新瞭解Larry Young,特別是他在藍調唱片的錄音,就必須從與他合作的幾位樂手入手。以吉他手Grant Green為例,這位被稱之為hard bop時期的Charlie Christian,與Larry Young首次合作,灌錄「Talkin' About」時,就已經展現了他求變的野心("Talking about J. C."中有大量的吉他獨奏演出)。以飽滿的單音彈奏,音色非常horn-like的Grant Green,在當時的幾張專輯中,前後用了John Coltrane四重奏兩個重要的樂手:鋼琴手McCoy Tyner(如"Matador"),與鼓手Elvin Jones。 「Talkin' About」代表一個實驗精神的新組合:Grant Green、Larry Young、Elvin Jones。這與Grant Green之前領導的三重奏(John Patton,Ben Dixon)是不一樣的;Elvin

跳躍的音符永不過時:談「電風琴之王」Jimmy Smith

圖片
我周圍聽爵士樂的樂友,泰半都不大習慣,也不喜歡電風琴的音色。只要走一趟唱片行,仔細觀察爵士區的專輯,不難發現,大部分限量引進的日本版專輯,例如由名錄音師操刀的 Rudy Van Gelder的日版藍調之音系列(JRVG)的CD銷售量都蠻不錯的。唯一例外,幾乎都是由電風琴手如 Jack McDuff 、 Jimmy Smith 掛名的專輯,孤孤單單地「晾」在那邊,無人聞問。 為什麼不喜歡電風琴? A說:「聽到電風琴的聲音就讓我想起美國打職棒時,總是有人在那邊彈電風琴帶動氣氛,教大家跳波浪舞,感覺蠻廉價的。」 B說:「電風琴的聲音黏黏膩膩,暈暈糊糊的,好像稀釋的墨汁在紙上暈開來散掉了,聽起來很不習慣!」 C講得更乾脆:「不知道他在彈什麼?為什麼要把琴彈成這個德行啊?」 喜歡老搖滾的樂友,應該不會對電風琴過於陌生, Bob Dylan在英國皇家亞伯廳的現場專輯,下半場一開始就用了包括電風琴在內的插電樂器,來「轟」那些對插電音樂極度不爽的聽眾。其他如Rolling Stones,或是Jimi Hendrix的樂團,都有電風琴手的參與。回顧美國的搖滾樂史,電風琴手雖非居於要角,但以「藍調」為根本元素的搖滾樂團,卻從來沒低估過電風琴在現場演出中的魅力。 事實上,筆者一開始聽爵士樂時,也曾經被電風琴的聲音搞得一頭霧水。我尤其無法掌握電風琴那種煙煙霧霧的,淨是遲留殘音的音樂,其魅力究竟在哪裡?這是因為筆者買的第一套電風琴專輯,居然是較為前衛的電風琴手 Larry Young在藍調之音廠牌的全集。這就好像一個菜鳥還沒學會如何駕駛自用轎車時,就被教練要求要先學開公車或卡車上路,真是不合邏輯!一直到現在,標榜重發稀有或冷門專輯的藍調之音「鑑賞家系列」,都還在重發Larry Young生前被拒絕的錄音,或是當時上市時滯銷的稀有盤,這也解釋了要聽懂Larry Young的音樂,對一個入門級的樂迷而言,有多麼的困難! 然而,先撇開 Larry Young不談,聽爵士樂的歷程一路走來,以電風琴、吉他與鼓構成的電風琴三重奏,以及圍繞在這類組合所發展出來,曾經風靡一時的靈魂爵士樂(Soul Jazz)演奏組合,對我來說,可說是老少咸宜,越聽越對味,越聽越喜歡。 對這類音樂有興趣的樂友,不妨弄一張台灣有代理的 DVD「藍調之夜」(One Night with Blue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