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九年爵士樂回顧:復刻篇

雖然紐約爵士月刊All About Jazz的主筆很委婉地說,二○○九對爵士樂壇而言,是「有好有壞,以及再出發的一年」(A year of troubles and triumphs—and some retooling),但筆者得更誠實點:慘烈的金融海嘯對小眾音樂的影響至大!不但許多爵士音樂節被迫停辦,連老牌爵士刊物也搖搖欲墜,不是改發行網路版(如JazzTimes,玩Facebook的讀者可以成為這本雜誌的粉絲,不定期瀏覽它的線上內容),就是大幅縮減發行刊數(如JAZZIZ,從一年十期改為四期),而創辦五十年的加拿大老牌爵士雙月刊Coda,則是幾年前就傳出財務狀況不佳,苦撐了一陣子後,終於嗚呼哀哉。Coda規劃的封面專題言之有物,樂評內容鮮少沾染商業氣息,在推廣冷門小眾的即興音樂方面功不可沒。在所有的爵士刊物中,Coda也是最常評鑑蒐藏家心目中最佳重發廠牌--馬賽克唱片(Mosaic Records)--的音樂雜誌,說起來是樂痴的枕邊書,如今Coda已成昨日黃花,令人不勝欷噓。雪上加霜的是,提供爵士及古典音樂下載服務的emusic網站,去年不知從何時開始,也停止了對台灣消費者的服務。坦白講,emusic此舉實在是令人費解。爵士樂既然是小眾音樂,不是應該把餅做大一點,讓全世界的樂迷都可以方便且合法地下載嗎?如果因為害怕mp3被複製與傳佈而停止對於部分國家的服務,豈不是逼著樂迷轉入地下,到處去尋找非法來源?許多獨立發行的CD已經夠難買了,難道藝人有敝帚自珍的心態,認為她(他)的作品只能給某些國家的樂迷方便地聆聽?筆者誠心建議這些網站應該逆向操作,用各種方式來鼓勵樂迷多聽音樂,養成珍惜、喜歡藝術創作的價值觀,為未來可能舉行的演奏或演唱會鋪路,而非以防賊心態對付消費者,否則長此以往,實非爵士樂與消費市場之福!

雖然景氣慘澹,消費緊縮,但仍有少數默默耕耘者,持續地為爵士樂貢獻心力。談到二OO九年的爵士復刻碟,ECM今年推出的3CD系列(triology)的演出陣容最為堅強,足以和馬賽克唱片公司的Mosaic Select系列分庭抗禮。ECM將七○年代膾炙人口的好碟重新包裝,以三張一套的形式問世,包括了Eberhard Weber、Manfred Schoof、Codona(由小號手Don Cherry領軍的三重奏)、Gary Burton & Chick Corea、Steve Kuhn等人的作品。此外,爵士復刻界中的教父級人物Michael Cuscuna,也協助Blue Note發行了小號手Freddie Hubbard在歐洲的現場演出。其他小廠牌如義大利的Schema Rearward、德國的Sonorama、日本的Celeste也都有令樂迷激賞的復刻傑作,一一介紹如下。

Steve Kuhn – Life’s Backward and Glances - Solo & Quartet (ECM)
對鋼琴家Steve Kuhn而言,二OO八=九年是豐收的兩年,他不但與薩克斯風手Joe Lovano合作了一張向John Coltrane致敬的專輯Mostly Coltrane,而且稍早還重新發行了自己七O=八O年代之間最具代表性的三張專輯:Motility(1977)、Playground(1980)和Ectasy (1975),全部都收在這套名為Life’s Backward and Glances - Solo & Quartet的復刻系列之中,這套專輯也是筆者去年度銘心絕品的首選。

Life’s Backward and Glances - Solo & Quartet最大的特色在於Steve Kuhn透過鋼琴旋律的強勢掌握,打造出層次豐富、色彩繽紛的即興旋律。與八○年代中期以後偏抒情的作品相比,這段時期的Steve Kuhn展現了一種自由不羈的演奏風格。他的音樂雖然奠基於古典與爵士元素,但也大量吸收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的民謠與搖滾創作,其作品蘊藏了深刻的即興述說能量,生動萬分,讓聽者為之動容。

事實上,這段時期的Steve Kuhn有極為戲劇化的情緒及生活上的轉折,他和瑞典的美女歌手Monica Zeltterlund的感情起起伏伏,最後以分手作為結束。回到美國的他開始創作,寫下許多重要的作品。以Playground為例,該張專輯收錄的幾乎都是Steve Kuhn情殤之後的原創曲「Tomorrow’s Son」、「Gentle Thoughts」等。透過女歌手Sheila Jordan纖細婉約的歌喉,帶出完美的鋼琴三重奏演出。筆者的推薦曲是「Deep Tango」,請讀者務必仔細聆賞Steve Kuhn如何以鮮明的旋律向外擴展,從激昂的旋律和節奏中堆砌高潮,最後再回歸主旋律,其演奏手法之細膩,能量之強大深刻,不言可喻。

Freddie Hubbard - Without a Song Live in Europe 1969(台譯:一首都不能少) (Blue Note)

二OO九年最令人期待的專輯之一,就是塵封多年的Freddie Hubbard現場表演的精彩錄音。據說小號手Freddie Hubbard生前得知這些表演錄音即將發行時,非常高興,他認定這些音樂都是生涯高峰之作。一九六九年Freddie Hubbard正處於演出事業的高峰期,他參與了Sonny Lester製作的「The Jazz Wave」系列演出,於歐洲巡迴演出,Without a Song收錄的是這位小號手在英國及德國的現場演出,伴奏班底包括了鋼琴手Roland Hanna、貝斯手Ron Carter以及鼓手Louis Hayes,陣容堅強。

這張專輯由專輯同名曲「Without A Song」開場,在開場簡短地陳述主旋律之後,馬上就進入Freddie Hubbard自豪的即興功夫。他的音色精準厚實,精準地執行每一段演奏,展現其華麗的小號聲響,而其節奏班底也緊湊地支撐著主角;Roland Hanna的鋼琴演奏雖然比較簡約,卻有絕佳的律動感,配合著Louis Hayes層次豐富的鼓點,整體聽起來十分活潑而趣味盎然。第二軌的「The Things We Did Last Summer」是一首標準曲,很能展現Freddie Hubbard小號聲響溫柔抒情的一面。接下來的「A Night in Tunisia」帶動了演奏會中的高潮,陽剛的小號音色把Dizzy Gillespie原曲烘托地十分熱鬧,Roland Hanna的鋼琴伴奏十分精彩。其他如「Blues By Five」為Miles Davis的鋼琴手Red Garland所作,帶著濃厚的藍調風情,Freddie Hubbard將之演奏得十分激昂,聽來酣暢淋漓。

筆者曾比對Freddie Hubbard另一張發行於一九六九年德國廠牌MPS的專輯The Hub of Hubbard,與Without a Song—Live in Europe 1969的曲目並無重複,演出陣容也不相同,故可確定是全球首發的珍貴錄音,只可惜Freddie Hubbard來不及見它問世就已經離開人間,實為一大遺憾!

Sahib Shihab – Summer Dawn (Schema Rearward)

曾經參與早期咆勃音樂革命的美國吹管手Sahib Shihab,原名Edmond Gregory,因皈依回教而改名。六O年代後期客居丹麥哥本哈根時,Sahib Shihab活躍於歐洲樂壇,他曾是Kenny Calrk-Francy Boland大樂團的演奏主力,亦曾擔任丹麥廣播電台爵士樂團的編曲與指揮,由他操刀的經典專輯,現在幾乎都是由位於義大利米蘭的Schema Rearward重新發行。

    搬到歐洲之後,原本以演奏中音薩克斯風為主的Sahib Shihab,開始頻繁地演奏長笛與上低音薩克斯風,這使得他的創作更為戲劇化,旋律線條更為鮮明。有意思的是,民族自覺心很強的Sahib Shihab,在歐洲的錄音比起他早期在美國的作品更具有濃厚的非洲原鄉意識,這要歸功於與他搭配的節奏組合,如比利時鋼琴手Francy Boland、貝斯手Jimmy Woode與鼓手Kenny Clarke等人,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種輕鬆的律動感,穩穩地「托」住了Sahib Shihab個性強烈的即興旋律,讓整體的音樂增添了不少深度,卻又沒有太多的聆聽負擔。Sahib Shihab有時也會和康加鼓手Sabu Martinez同台演出,兩人神乎其技的錄音,深深魅惑了不少歐洲聽眾,包括了英國知名的DJ Gilles Peterson在內。

顧名思義,這張專輯Summer Dawn希望能透過音樂表達夏日黎明破曉的感覺。想像那是一日之間最涼爽的時刻,曙光從遠處而來,在謐靜的清晨穿過樹枝,然後天色從迷濛漸漸變亮。Sahib Shihab以長笛清亮的旋律,搭配富有朝氣的節奏,共同述說著此時此刻的美好。值得稱道的是與他同台演出的瑞典長號手Ake Persson,兩位主奏手你來我往,那種暢快的搖擺感,聽起來真有說不出的過癮!對Sahib Shihab作品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繼續密切注意Schema Rearward的重發計畫,相信陸續還會推出質量均佳,令人垂涎的專輯!

Walter Strerath - Trio Quartet Quintet (Sonorama)

如果有一張爵士專輯錄製於四十年前的西德小城,音樂好聽得不得了,但卻只壓了兩百張黑膠唱片,那麼現在一張原盤值多少?答案就在二OO八年的ebay年度拍賣成交價排行榜裡。由德國鋼琴手Walter Strerath錄製的Trio Quartet Quintet ,賣出價是三千美金,僅次於披頭四與Pink Floyd的經典盤。據爵士樂同好分享指出,這張超級罕見的黑膠唱片曾出現在東京神保町的古董黑膠唱片行,至於成交價應該是三十萬日圓以上,好不嚇人!

好消息是,德國專門復刻罕見盤的 Sonorama Records去年堂堂推出這張唱片的CD與LP版,當然,重發的LP版已經銷售一空,不過CD版還買得到。至於Walter Strerath究竟是何許人也?他是一個愛好爵士樂的工廠經理,閒暇時間參與各大音樂節的演出,曾在維也納由Friedrich Gulda主辦的爵士音樂裡,被艾靈頓公爵選為最佳鋼琴手。或許因為他的正職並非鋼琴家,所以發行的唱片寥寥可數。節熟悉澤野工房廠牌的同好或許還記得,Walter Strerath在這家日本唱片公司重新發行了Fly to Brazil的CD版(原盤發行於一九七五年),是一個活躍於六○=七○年代歐洲樂壇的鋼琴好手。

在這張專輯Trio Quartet Quintet 中,由Walter Strerath帶領的五重奏樂團展現了各式各樣,深受美國爵士影響的演奏風格:調式爵士、精純咆勃與靈魂爵士等。難能可貴的是,Walter Strerath並沒有全盤模仿美國樂手,反而從原創曲著手,透過即興構築的手法,展現自身獨樹一幟,可收可放的演奏風貌。轉錄過的CD音響效果仍然很好,也難怪原盤要賣那麼貴的價格!

Gregory Charles Royal – Dream Come True (Celeste)

長號手Gregory Charles Royal是一位令人難以置信的天才,十一歲開始學習長號,十五歲時就已經加入豪爾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爵士樂團,十七歲時被鼓手Art Blakey網羅,活躍於紐約樂壇,並曾被前輩Slide Hampton譽為「長號界裡重要人物之一」。不僅如此,Royal也是一個運動好手,曾經得到美式足球與田徑項目的獎助學金,說他是一個全方位的奇才,絕不為過。

十七歲這一年,他偕同當時就讀於豪爾德大學的女鋼琴手Geri Allen(當時二十一歲),組成了一個五重奏樂團,發行了個人首張專輯Dream Come True。若不去細究演出陣容,你會以為這是一張爵士老將錄製於後期Blue Note的經典傑作:充滿熱情的演奏、優美的和聲、穩健的即興,聽起來真是令人血脈噴張!仔細聆聽Geri Allen的演奏,不難發現她搶去不少Gregory Charles Royal的戲份,激昂的琴音,鮮明的獨奏旋律,已經超脫傳統的伴奏格局,也難怪Royal要說,Geri Allen不是彈那種放客鋼琴的料,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百分之百要求原創性的作曲家。琴鍵就是她的樂譜,信手拈來,行雲流水,斷無阻礙。

我曾經在專欄中介紹過義大利天才薩克斯風少年Francesco Cafiso,本來想說再也不可能有第二個天才少年值得筆者大書特書。聽完Dream Come True之後,才真的覺得自己錯了!爵士樂界的天才還真的不少,此張專輯即為例證。值得一提的是,重發這張專輯的Celeste是來自日本的音樂廠牌,以重新發行珍稀爵士與黑人音樂專輯為主,未來其他的重發計畫也很值得樂迷密切注意。

Patrizia Scascitelli 同名專輯 (PRIMO)

雖然義大利優秀的爵士藝人多如繁星,但是除了歌手之外,女性樂手是少之又少。鋼琴家Patrizia Scascitelli是義大利第一位從事職業爵士演奏生涯的女性,這對義大利人來說真可說是異數了!或許因為如此特殊,Patrizia Scascitelli的演奏風格也與一般人對女性鋼琴手的印象有所不同:驚人的速度、濃烈的節奏感以及奔放的自由氣氛,構成一幅咄咄逼人、大無畏的音樂景致。

Scascitelli出身音樂科班,師承義大利知名的爵士/古典鋼琴前輩Giorgio Gaslini,出道之始曾替許多知名的樂手如Massimo Urbani(薩克斯風)、Bruno Tommaso(貝斯)伴奏,活躍於羅馬的爵士俱樂部。一九七五年,Patrizia Scascitelli偕同爵士鼓手Marvin "Boogaloo" Smith、康加鼓手Karl Potter與薩克斯風手Larry Dinwiddie,組成自己的四重奏「生命力」(Life Force),發行了現場演出錄音,也就是這裡所推薦的Patrizia Scascitelli 同名專輯,原交由Vedette發行,二OO九年由PRIMO廠牌發行了CD復刻盤。

Patrizia Scascitelli不只是活躍於音樂俱樂部的演出,她也積極參與跨藝術形式的表演,包括詩歌朗誦與舞蹈在內。這位走在時代前端的女鋼琴家,並不以師法傳統為滿足,只要聽過Patrizia Scascitelli 的同名專輯,不難發現她與薩克斯風手Larry Dinwiddie的演奏,活脫是George Adams與Don Pullen四重奏的再現,只是康加鼓取代了貝斯而已。然而,正是因為採用了有拉丁味的節奏樂器,與George Adams-Don Pullen四重奏相比,Patrizia Scascitelli的節奏感更為強烈,如果前者是「馬拉桑」小米酒,那後者必定是「金門酒廠」的二鍋頭高粱酒,飲後保證酩酊大醉!這張專輯收錄的兩個「Blue Bossa」版本可為例證,第一個版本夠犀利,第二個版本夠嗆,聽起來都很過癮!

Denny Zeitlin – The Columbia Studio Trio Sessions (Mosaic Select)

爵士樂壇不乏「怪咖」:法國鋼琴手Michel Petrucciani是「玻璃娃娃」、美國小號手Tom Harrell有精神官能症、貝斯手Charles Mingus也曾經看過精神科醫師,還邀請醫師替自己的專輯寫介紹。這裡推薦的藝人Denny Zeitlin也是個曠世奇才,在精神醫療與爵士鋼琴演奏兩方面皆具專業水準。說真的,聽爵士樂這麼久,除了Denny Zeitlin之外,還真想不出有哪個爵士藝人可以一邊行醫,一邊從事職業演奏?

六O年代中期,還在念醫學院的Denny Zeitlin,趁著到哥倫比亞大學修精神治療課程之便,認識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知名製作人John Hammond,在他的鼓勵與支持下,先後發行了Cathexis、Carnival與Zeitgeist等鋼琴三重奏專輯,其中前兩張曾於十餘年前重新發行過CD版(由Collectables Record發行),可惜音質不甚了了。這次Mosaic Select系列的The Columbia Studio Trio Sessions,不但收錄前述三張專輯,Denny Zeitlin本人也有參與轉錄的品管工作,據說他對音樂品質很滿意,筆者聽過之後,也認為值得推薦這套復刻CD。

嚴格說起來,Denny Zeitlin早年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專輯應該都屬玩票性質。這是因為當時的他才剛從醫學院畢業,搬到加州執業,忙得不可開交,這個時期的作品算是他忙裡偷閒之作。然而,即使是玩票性質的兼差結果,Denny Zeitlin所展現的藝術天分,並不亞於任何爵士鋼琴界的大師級人物。從整體風格來說,可聽得出Denny Zetilin深受Bill Evans複雜的和聲配置手法影響,兼有Thelonious Monk擅長運用怪音程的味道。他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原創性很高,即使演奏的是耳熟能詳的標準曲,Denny Zeitlin也能不落俗套,以繁複的和聲建構品味極佳的即興樂句。說他是美國主流爵士鋼琴界的佼佼者,絕不為過。

這套CD唯一可挑毛病的是內頁說明裝訂錯誤,將封裡/封面搞相反,把原始唱片封面當成重發專輯封面,還好唱片公司發現了這個錯誤,索性把正確與訂錯的版本都附在套裝CD內了。所以如果您的CD有兩套內頁說明,不要覺得太奇怪,Denny Zeitlin的蓄鬍黑白照才是正確的封面!

本文截稿之前,筆者又入手了三套由臺灣環球代理的CD,分別為:
Ella Fitzgerald - Twelve Nights in Hollywood
Billie Holiday - The Complete Commodore & Decca Masters
Oscar Peterson - The Clef & Mercury Duo Recordings 1949-1951


值此實體CD市場慘澹之際,復刻這三套唱片的Hip-O Select廠牌卻逆向操作,以精緻的印刷、華麗的包裝擄獲蒐藏者的芳心,真是不簡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Verve廠牌的當家爵士女歌手Ella Fitzgerald的Twelve Nights in Hollywood,收錄了她一九六一=二年在加州洛杉磯好萊塢Crescendo俱樂部十二個晚上的演出實況,且之前從未發行過,可說是彌足珍貴,此次先略過不表,下回有機會再一一介紹。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前衛搖滾與爵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