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年爵士樂專輯回顧:新盤篇

Harry Allen-Hits by Brits (Challenge)
次中音薩克斯風手Harry Allen的作品曾經獲得日本Swing Journal頒贈三次金碟獎,正好說明了他的演出受歡迎的程度。當老邁的薩克斯風大師逐一凋零時,相對年輕的Harry Allen之存在,證明了年輕樂手不但沒有和傳統爵士脫鉤,而且可以玩得很有味道,絲毫不輸給前輩們。Hits by Brits是獻給喜歡老味道的咆勃-搖擺樂(bop swing)樂迷,它所選擇的曲子大多是二○=三○年代的老曲子,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每一首作品聽起來都令人覺得心情愉悅。第一軌的「Cherokee」係英國籍的大樂團領班Ray Noble寫於一九三八年,被無數樂手演奏過。Hits by Brits的版本由Harry Allen的薩克斯風開場,在緊湊的節奏中帶出了主旋律,而長號(John Allred)與吉他(Joe Cohn)隨即加入,將曲子鋪陳開來。雖然是速度極快的曲子,但不愧是技巧高超的樂手,演奏起來駕輕就熟,穩穩地「咬住」搖擺節奏。其他如「Roses of Picardy」、「Just in Time」、「Limehouse Blues」也都是輕快的曲子,Harry Allen在此展現了他薩克斯風演奏的真功夫,旋律聽起來巧妙而迷人,樂迷不難感受到Lester Young、Stan Getz這些大師們對他演奏風格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與Harry Allen搭配的長號手John Allred與吉他手Joe Cohn在這張專輯的表現也是鋒芒畢露,無論是即興獨奏,或是和Harry Allen對話,都能激盪出令人驚喜的火花。讀者如果今年只打算買一張傳統爵士專輯,那麼Harry Allen等年輕樂手所作的Hits by Brits絕對是首選。

Anat Cohen & The Anzic Orchestra-Noir (Anzic Records)
相信有不少爵士樂迷對於單簧管特殊而有韻味的音色相當著迷,而「爵士唱片的故事」專欄也曾介紹過二次戰後最重要的爵士單簧管名家:Buddy DeFranco。不過,談到近幾年來走主流路線的爵士單簧管好手,除了Ken Peplowski被日本的發燒廠牌Venus簽下之外,就屬Anat Cohen最活躍了!有多麼活躍呢?年輕的Anat Cohen不但創設了獨立唱片廠牌Anzic,替不少樂手發行專輯,自己在去年也發行了兩張備受矚目的專輯:NoirPoetica。無論是廠牌或單張專輯,Anzic獲得的評價都相當高。

Noir好在哪裡?簡單地來說:「沒衰聲」。它是一張大樂團演奏的專輯,由來自以色列的年輕人Oded Lev-Ari編曲,除了可愛、美麗又大方的單簧管手Anat Cohen之外,其他演奏成員也都很年輕,整體的演奏朝氣蓬勃,勇於探索多元曲風。我把這張專輯從頭到尾聽了好幾遍,發現每一首歌都很好聽,選擇的曲子與樂手的演奏風格各有千秋。以第一軌「La Comparsa」與第三軌「Carnaval de Sao Vicente」為例,前者由Anat Cohen的單簧管獨奏開場,隨著旋律的開展,她的音色也越形活潑生動,後者受到維德島歌手Cesaria Evora的啟發,整首曲子由簡兒繁,由低調至激昂,旋律十分優美動聽,兩首曲子都洋溢著濃郁的拉丁音樂風情。第四軌「Do It」是薩克斯風老將Johnny Griffin的作品,曲風也轉向精純咆勃,此時Anat Cohen將演奏樂器換成次中音薩克斯風,隨著曲風的轉變,整體演奏的情緒(mood)和旋律也從原本的輕鬆活潑,變得較為嚴肅。Noir是一張揉合多元文化元素的作品;拉丁、精純咆勃、老派抒情歌謠。以色列人到紐約來玩爵士樂,並選擇拉丁音樂來展現自己的實力,還有什麼比這更奇妙呢?Anat Cohen的哥哥Avishai Cohen在這張專輯中演奏小號,演出亦是十分精彩。這家兄妹個個都是爵士能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他們今年的表現如何。

Tom Harrell-Light On (HighNote Records)
以發行Straight-ahead Jazz(廣泛地指涉五○=六○年代從咆勃風格出發向外擴展的爵士樂)為主的 HighNote 廠牌,去年獻給樂迷不少優質專輯,例如:年輕的薩克斯風手Eric Alexander的Temple Of Olympic Zeus、中生代薩克斯風手Jerry Bergonzi的Tenorist,以及小號手Wallace Roney的Jazz,皆獲得不錯的評價。其中Wallace Roney的新專輯Jazz延續了這幾年來年輕小號手最喜愛的探索方向:與電子音樂或嘻哈音樂結合,但或許是受到既有音樂概念和格局的影響,執行起來顯得有點綁手綁腳。相較之下,雖然沒有跨音樂風格的嘗試,也沒有驚天動地開創新格局,但四年沒發行專輯的小號手Tom Harrell在HighNote發行的Light On,無論是創作概念的整體性與執行完整度,與Wallace Roney的作品相較,顯得更成熟。
Light On最大的優點是旋律優美,律動感強烈,演奏層次肌理分明。與Tom Harrell搭配的樂手也扮演了很好的支撐角色,包括:薩克斯風手Wayne Escoffery、琴鍵手Danny Grissett、貝斯手Ugonna Okegwo與鼓手Johnathan Blake。整體而言,Light On的音樂節奏是不疾不徐的,而即興旋律也是緩緩開展的。它沒有乖張的旋律,也沒有炫技的意圖,無論是入門級或資深樂迷,都可以從這張專輯找到屬於自己的聆聽樂趣。在這張專輯中,Tom Harrell包辦所有的作曲,從溫暖,抒情,好聽的小號演奏聲中,我們看到了一位誠摯、專注的小號手最美麗的靈魂。可以確定的是,Tom Harrell所作的許多原創曲,未來將會被後輩不斷地重新詮釋。

Alan Pasqua-The Antisocial Club (Cryptogramophone)琴鍵手Alan Pasqua的新專輯The Antisocial Club是為喜歡七○年代老搖滾的樂迷量身訂作的。如果您也是前衛搖滾的支持者,這張專輯聽起來絕對合胃口!這並不是說它沒有爵士味,而是它的樂風深受「電氣化」之後的小號手Miles Davis的影響,一方面大量運用插電樂器製造迷幻的聲響與厚重的節奏,另一方面則保持了長而大量的即興片段,無論是個別樂器的即興或是合奏,聽起來都十分過癮。小號手Jeremy Pelt 的Shock Value: Live at Smoke (Maxjazz)是一張風格近似於The Antisocial Club的專輯,不過加入了較多藍調的元素。兩者相較之下,個人偏好這張「徹頭徹尾又搖滾又即興」的The Antisocial Club。

作為搖滾樂界知名的鍵盤手,Alan Pasqua曾經為許多知名的歌手如Bob Dylan或Carlos Santana作場,擔任電子琴鍵與電風琴伴奏工作。他在爵士樂壇的知名度,是因為老師George Russell的推薦,為鼓手Tony Williams的傳奇樂團Lifetime錄音後才打開的(The Antisocial Club的第二軌曲子「George Russell」即為紀念恩師之作)。簡單地來說,The Antisocial Club的特色是「烽火連天」,所有參與錄音的樂手火力全開,在重拍節奏中大展身手。喜歡Miles Davis的Live Evil或On the Corner的樂迷,切勿不要錯過這張專輯。經過了三十餘年,由Miles Davis所創造出來的「爵士-搖滾」風潮,對音樂創作人仍有無可磨滅的影響。無論是Alan PasquaQ味的電子琴鍵聲響、年輕小號手Ambrose Akinmusire銳氣十足的即興演出,還是Nels Cline善用迷幻效果的吉他旋律,都是這張專輯的聆聽重點。有樂評人認為,就創意與技巧而言,Nels Cline應是繼英國籍的John McLaughlin之後最重要的爵士吉他手。確實,有Nels Cline的跨刀,讓The Antisocial Club跳脫了傳統的致敬(拷貝)格局,我們可聽到各色風格的挪用(如龐克、重金屬)與融合,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此其一也。

Mulgrew Miller-Live at the Kennedy Center Volume 1 & 2(Maxjazz)
在精純咆勃和調式爵士(Modal Jazz)的鋼琴演奏家名單裡,Mulgrew Miller一直是我很喜愛的樂手。他的風格近似McCoy Tyner,但卻又保留了自己細膩的演奏特色。雖然為人作嫁無數,但就像許多走精純咆勃路線的鋼琴手如Harold Mabern、James Williams或Ronnie Matthews,以個人名義發行的專輯並不能算多。這可能是因為Mulgrew Miller活躍的八○年初期,適逢爵士樂式微,他當時為Landmark廠牌錄製的專輯,偶爾可以找到黑膠唱片版,但整體而言,在本地市場裡,Mulgrew Miller的作品屈指可數。

這幾年來,拜Maxjazz廠牌之賜,發行了不少備受讚譽的鋼琴三重奏專輯,除了享受鋼琴迷人的琴音之外,樂迷也可以領會優質的現場錄音(由David Baker操刀)。Mulgrew Miller在Maxjazz廠牌旗下推出Live at the Kennedy Center之前,也發行過Live at Yoshi’s,都是以上下兩集的形式問世。Live at the Kennedy Center收錄了十首曲子,其中Mulgrew Miller的個人創作佔了六成。與他搭配的樂手都很年輕,分別為貝斯手Derrick Hodge與鼓手Rodney Green。在他們細膩的伴奏之下,襯托出主將Mulgrew Miller的琴音魅力。其實,坊間並不缺爵士鋼琴三重奏專輯,每個月我們都會看到來自歐洲與日本的新專輯放在新貨架上。但部分專輯流於甜膩,演奏陷入窠臼,反而聽不出太多驚喜。Live at the Kennedy Center不是什麼驚天動地之作,但Mulgrew Miller真誠用心的演奏,特別是在詮釋個人創作曲方面,一段段的「抖包袱」,綿延不斷的即興樂句,說明了他作為鋼琴名家的實力。上下兩張專輯相比,第二張比第一張專輯更有靈感激盪的火花。Live at the Kennedy Center整體演奏水平極高,推薦!

Jazz Hip Trio-Douces Pluies (Nocturne)
平時以聆聽北美爵士廠牌如Blue Note、HighNote、Maxjazz為主的樂迷,大概不會注意到這張由歐洲樂手組成的三重奏專輯。Jazz Hip Trio的存在以及它在日本市場的受歡迎度,充分說明了日本聆賞爵士樂的特殊性;在網路上搜尋「Jazz Hip Trio」,出現最多的並不是法文連結,而是日本的購物網站,足見日本樂迷熱愛鋼琴三重奏的程度真是名不虛傳!Jazz Hip Trio組成於一九六三年,原始團員是Jean-Bernard Eisinger(鋼琴)、Roger Luccioni(貝斯)與Daniel Humair(鼓)。經歷了幾次改組,除了貝斯手仍堅守崗位外,這組三重奏的成員已經替換成Henri Florenz(鋼琴)與Jean Pierre Arnaud(鼓)。

雖然Jazz Hip Trio的原創辦人,鋼琴手Jean-Bernard Eisinger已經離團,但在-Douces Pluies這張專輯裡仍演奏了不少他的創作曲。從Jazz Hip Trio的演奏中,我們可發現鋼琴手Henri Florenz方面演繹了我們熟悉的咆勃語彙,保持很好的律動感,但另一方面又添加了易記易懂的優美旋律,那種藉音樂說故事的特質,像是美不勝收的電影配樂。這是一組很正點的三重奏演出,錄音也令人滿意。


Charles Tolliver-Big Band with Love (EMI/Blue Note)
這兩年來,崛起於六○年代後期的爵士老將如吹管手Bennie Maupin與小號手Charles Tolliver紛紛發行了新片,且獲得了很高的評價。這兩位樂手擅長在精純咆勃的形式中融合前衛元素,若從和弦進行的觀點而言,就是演奏時會採用「inside out」這類較為刺激的旋律。暌違多年,終於推出新專輯的Charles Tolliver,這次採用大樂團編制來執行他的七首創作曲,其中包含了七○年代與他共同創立Strata East廠牌,一起打拼的盟友如Billy Harper(薩克斯風)、Stanley Cowell(鋼琴)、Cecil McBee(貝斯)等。

Big Band with Love雖然是一張以大樂團演奏為主的專輯,每首曲子聽來都十分活潑熱鬧,惟樂手仍有很大的即興空間。最能吸引我注意的是兩位鋼琴手Stanley Cowell與Robert Glasper彼此交替,輪流演奏Tolliver的創作,展現了截然不同的風格。前者為老將,後者為新秀,演奏概念也各有千秋;Robert Glasper的和聲概念跳脫了咆勃樂的格局,帶著些許現代音樂的影響,Stanley Cowell演奏較為折衷,融合了咆勃與調式爵士的元素。如果您手中有這張CD,不妨按照內頁說明列出的每首曲子即興樂手的順序來欣賞,並仔細聆聽他們如何彼此「過招」,回應對方丟出來的挑戰。Big Band with Love證明Charles Tolliver寶刀未老,不但是傑出的演奏家,也是優秀的作曲與編曲者。

Dave Douglas-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 (Greenleaf Music)
十餘年前小號手Dave Douglas曾與John Zorn組成前衛爵士四重奏「Masada」,在台北皇冠小劇場連續演出四個晚上。這組年輕的四重奏演出時火力全開,激昂熱烈,震驚當時台北藝文界,而當時的「海盜」錄音後來也由John Zorn所創的Tzadik廠牌發行了正版專輯。「Masada」以猶太民謠為基礎,但加上大量的自由即興旋律,考驗著樂手即興演奏與編曲實力。筆者當時恭逢其盛,也在現場聆聽「Masada」,對於這位小號手的傑出表現,印象十分深刻。

十多年過去了,Dave Douglas早已成為美國爵士樂壇最有原創性,也最受矚目的小號手。他在RCA發行的專輯,風格兼容並蓄,創作方向多元化,我是見一張買一張。不過,Dave Douglas雖然勇於開發音樂創意,有時不免流於拗口艱澀,例如前幾年離開RCA之後發行的Bow River Falls,號稱結合了Ornette Coleman以降的自由即興與古典室內樂,實在令人難以消化。還好,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是一場相當精彩的現場演出,粉絲如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種當初喜歡的感覺:Dave Douglas的即興時使用的句法(phrasing)很能吸引人,最特別的是他選擇的樂器是早期軍樂團的短號(cornet),音色聽起來更加粗獷、未經修飾,但卻又迷人無比,搭配互動良好的節奏組合(Uri Caine演奏Fender Rhodes,James Genus演奏貝斯,Clarence Penn為鼓手),整體表現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Uri Caine演奏的Fender Rhodes琴音,賦予這張專輯很棒的放克味與節奏感,而Donny McCaslin優異的薩克斯風演奏表現,亦讓這張專輯有加分效果。

Donny McCaslin-In Pursuit (Sunnyside Communications)
去年一月Michael Brecker英年早逝之後,近年來被看好的薩克斯風新秀Donny McCaslin就被視為他的接班人。他在前一張介紹的Dave Douglas作品Live at the Jazz Standard專輯中擔任伴奏樂手,台風穩健,技巧紮實,表現相當傑出。而就在去年,Donny McCaslin也發行了新專輯In Pursuit,這也是他到現在為止最好的個人作品。從演奏及創作的層次來說,一位薩克斯風手要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確立自身的獨特風格?在競爭激烈的音樂圈裡,可說是一大挑戰。
In Pursuit收錄的曲子全部是Donny McCaslin的創作,在鮮明的節奏鋪陳中(由鼓手Antonio Sanchez及打擊樂器手Pernell Saturnino操刀),帶出了Donny McCaslin有稜有角的薩克斯風旋律,但聽起來並不覺得刺耳或不和諧,整體音樂是富有衝勁且朝氣十足的。

關於「後咆勃」(post bop)這樣的音樂風格應如何定義或發展?喜好爵士樂的同好時常爭論不休,通常也沒有定論或標準答案。或許Donny McCaslin執行In Pursuit的方式可以回答「何謂post bop?」的疑問。這張專輯應可以證明Donny McCaslin不會只是拷貝Michael Brekcer的風格而已。他在這張專輯中所表現的原創性,或許預示了未來的作品可以帶給樂迷更多的驚喜。附帶一題,喜歡爵士吉他的朋友可聆聽第四軌「Sea of Expectancy」,Ben Monder以靜謐、優美的吉他旋律開場,而Donny McCaslin接續其後的即興演奏越來越激昂,好比一幅布幕逐漸掀開的畫作,先管窺後得其全貌,很有意思。

Stacy Kent-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 (EMI/Blue Note)
去年有不少水準不錯的爵士歌唱專輯問世,除了Stacy Kent的新作之外,女歌手的新專輯還有:Dee Dee Bridgewater的Red Earth、Gwyneth Herbert的Between Me and the Wardrobe、Sophie Milman的Make Someone Happy、Constance Amiot的Fairytale等。在男歌手方面,Kurt Elling新發行了一張風格不同於以往的Nightmoves,就水準而論,我以為並沒有超越Man in the Air。

二○○七年最耐聽的爵士歌唱專輯,就屬活躍於英國的美籍女歌手Stacy Kent跳槽Blue Note之後發行的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台灣的唱片代理當初在宣傳此張專輯時,強調的是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電影《長日將盡》原著作者)包辦了Stacy Kent新作四首歌詞。另外一首「Never Let Me Go」雖然不是石黑所作,但卻剛好與他的小說同名。確實,擅長以平淡、壓抑的口吻來講故事的石黑一雄為Stacy Kent寫了生動而可愛的歌詞。例如:描述墜入愛河,「想愛又不敢太愛」戀人心情的「The Ice Hotel」、反映失戀情緒的「I Wish I Could Go Traveling Again」、將失落心情轉化成享受旅途大餐的「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等。石黑寫的歌詞很生活化,流暢而平易近人的敘事風格,讓整張專輯聽起來非常放鬆而舒適。而Stacy Kent的先生,樂團的薩克斯風手Jim Tomlinson的編曲則賦予這些歌詞活潑精彩的音樂生命。猶記得幾年前Stacy Kent訪台演出時,唱了一首讓我懷念至今的「It Might As Well Be Spring」,她纖細柔美的嗓音震懾了現場聽眾,空氣彷彿凝結了一般,那珍貴的片刻令人難忘。Breakfast on the Morning Tram也帶給我同樣的感覺。這是一張非常適合入門級樂迷欣賞的專輯,高度推薦。

遺珠之憾?

去年發行的優質爵士專輯真是不少,限於篇幅只介紹了十張專輯。其他值得推薦的還有:薩克斯風手Michael Brecker生前最後一張作品Pilgrimage (Emarcy)。他的過世實在令人感傷,此張專輯的演出陣容精銳盡出,整體演出很是精彩,獲得日本Swing Journal 讀者票選「當年爵士專輯」(Jazz Album of the Year)。深受Bill Evans影響的義大利鋼琴家Enrico Peirnunzi,也發行了Live in Japan (Cam Jazz)兩張一套的專輯,他的鋼琴獨奏魅力無窮,細緻深刻的旋律,在聽眾的腦海深處迴盪不已,屬於耐聽型的專輯。法籍鋼琴家Jean-Marie Machado的Soeurs de Sang (le Chant du Monde)也是兩張一套的CD,Disc 1為鋼琴獨奏,Disc 2為鋼琴三重奏,獻給Machado心目中兩位偉大的女歌手:葡萄牙的Am?lia Rodrigues以及美國的Billie Holiday,恬靜、蘊含詩意的琴音,需要樂迷細細品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前衛搖滾與爵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