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音樂神童

___談義大利爵士鋼琴家安東尼奧‧法侯Antonio Faraò::

依據筆者聆聽爵士樂十餘年的經驗,位於地中海區域的義大利,是歐洲擁有最多最優秀的爵士鋼琴家之國度。

這樣說或許有些人會不服氣,但仔細想想,從前輩Franco D'Andrea、Renato Sellani,到當今扮演中流砥柱角色的Enrico Pieranunzi、Stefano Bollani與Stefano Battaglia,哪一個不是享譽國際,有目共睹的優秀義大利爵士鋼琴家?即使是往法國發展的Giovanni Mirabassi,原籍也是義大利,連「小巨人」Michel Petrucciani,也是義大利移民法國的後裔呢!
想在這麼多的爵士鋼琴巨匠中出人頭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是因為義大利樂壇好手如雲,競爭激烈,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爵士樂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各類風格趨於成熟、穩定,想要擺脫前人的影響,自成一家之言,何其困難!本月要介紹的主題人物安東尼奧‧法侯(Antonio Faraò),今年四十二歲,正值人生創造力趨於完美的顛峰狀態,他的音樂創作與演繹概念,融合了美國爵士樂的直率和南歐民族的敏銳,氣魄和纖細的美感兼容並蓄,作為義大利最頂尖的爵士鋼琴家之一,早已樹立自我風格的法侯,確實當之無愧。

一九七○年末,義大利流行重鎮米蘭市布雷拉區(Brera,相當於紐約曼哈頓的藝文重鎮「東村」)的爵士俱樂部中,常可看到一名男孩,大約只有十三、四歲,由父母陪同,專心聆聽樂手的演出。到了中場休息時,這位男孩會很有禮貌的問舞台上的樂手,自己是否可以演奏鋼琴?一旦獲得同意之後,這名男孩便趁著中場休息時,雙手在琴鍵飛舞,那即興演奏之流暢,音樂概念之成熟,聽得現場聽眾和樂手震懾不已。

有天晚上,男孩又在Renato Sellani演出的俱樂部「Ponte di Brera」中場休息時演出,正從休息室準備回到舞台的鋼琴前輩Renato Sellani,在樓梯間聽到了男孩美妙的琴音,還沒來得及親眼目睹本尊,Sellani就驚嘆道:

 「天哪!有美國人在這裡!」

Renato Sellani心想:這應該是美國來的職業樂手,跑來找義大利樂手「比劃」的吧。他作夢也沒想到,舞台上的業餘鋼琴手,不但是義大利人,而且是一個還在念國中的小孩!這位男孩,就是安東尼奧‧法侯,而他作為音樂神童的名號,從此在義大利爵士樂壇裡不脛而走。

依照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所謂的音樂神童,都是年紀輕輕就才華洋溢,很早就獲得大家的矚目與賞識,但在持續進步與發展方面,卻常因壓力過大而半途而廢,留下無限遺憾。還好,法侯雖然被視為音樂神童,但律己甚嚴的他,並不恃才傲物,八○年代以後進入了米蘭的威爾第音樂學院(the Giuseppe Verdi Conservatory)研習音樂,他的鋼琴演奏才能也因此更為精進。

法侯是個公認的完美主義者。他在二十歲出頭時就已經活躍於歐洲各大音樂節,並與多位國際知名的好手聯合演出。根據義大利小號手Franco Ambrosetti的回憶,一九八六年時,Franco Ambrosetti與法侯一同進了錄音室。在短暫的預演之後展開正式的錄音工作。Ambrosetti這樣說道:
法侯演奏的每一個音符都相當完美:熱情、創意、技巧、精確、品味和水準都融合地恰到好處。我還記得他至少錄了十次他自己的鋼琴三重奏曲子,所有的錄音版本都很棒,但他卻不以為滿足,法侯就是這麼一位完美主義者。
____摘自Black Inside內頁說明

一九九八年,應法國鋼琴家Martial Solal之邀,法侯參與了法國巴黎市主辦,以Martial Solal命名的國際年輕爵士鋼琴新秀大賽。這場比賽並不常舉行,參賽者限三十五歲以下,競爭者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好手,比賽相當激烈。如同大家所預期,完美主義者法侯,一舉摘下冠軍的頭銜。

至此,作為鋼琴名家(而不是鋼琴伴奏者)的法侯,才真正地站上國際舞台,受到全世界樂迷的矚目。拿下爵士鋼琴新秀冠軍之後,法侯也終於在德國知名的爵士廠牌Enja旗下發行首張專輯Black Inside註一。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法侯已經三十四歲。被視為大器晚成的Eric Dolphy,遲至二十九歲才發行個人第一張專輯。與Eric Dolphy相比,法侯顯然更為「大器晚成」。此時他音樂神童的光環早已褪色,消失於無形,藉由這張專輯,他能夠證明自己,征服全世界的爵士樂迷嗎?

答案是肯定的。Black Inside錄製於爵士之都--紐約,為法侯伴奏的都是美國的頂尖好手;低音貝斯手是為女歌手Dee Dee Bridgewater伴奏的Ira Coleman,鼓手則為薩克斯風手Branford Marsalis伴奏的Jeff “Tain” Watts。雖然這只是錄音室的組合,而非固定演出的三重奏陣容,但兩位樂手熟練的伴奏,成功地烘托出主奏明星法侯的光彩。

Black Inside整張專輯收錄了十首曲子,以原創曲為主,兼有兩首抒情歌謠。整張專輯五十多分鐘,先是沈靜,後趨於激昂,聽起來沒有半點冷場。法侯一開始兩分多鐘的鋼琴獨奏,引導著聽眾進入他的音樂天地。接下來的專輯同名曲「Black Inside」,熟悉的藍調樂句,強力的搖擺節奏,似在述說美國爵士樂對他的影響,我們可聽到McCoy Tyner式的「威力演奏」,快速得驚人的右手旋律,厚重的和聲配置,不愧是義大利頂尖的鋼琴好手,法侯演奏起來就是如此強悍,充滿自信而又能塑造自我獨特的音樂語彙。

第三軌的「Latin Dance」長達九分多鐘,是這張專輯中最長的曲子。「Latin Dance」是一首帶有拉丁樂風的曲子,不過整首曲子聽下來,不難發現在法侯的詮釋之下,拉丁樂元素的使用並沒有那麼明顯,尤其是在曲子最後三分之一接近收尾的部分,法侯出色的即興旋律,反映出「後咆勃」(post-bop)那種兼容並蓄,廣納百川的彈性樂風,令人印象格外深刻註二。事實上,將拉丁元素以一種不著痕跡的方式演奏出來,日後在法侯其他的專輯中也常聽到。比較特別的是第七軌的「Brother Kenny」,這應是寫給曾為Marsalis兄弟效力的鋼琴手Kenny Kirkland的曲子,聽起來特別的熱情激昂。事實上,法侯與Marsalis兄弟的樂團是有淵源的,Branford Marsalis樂團到歐洲演出時,若是鋼琴手Kenny Kirkland無法演出,代班樂手就是年輕的法侯。後來Kenny Kirkland不幸因為使用毒品過量暴斃,於是法侯寫了「Brother Kenny」一曲來懷念這位如兄長般照顧提攜他的鋼琴手。一如曲名所示,第八軌的「Chaotic Romance」的音樂聽似狂亂,但亂中卻有其明確的主題貫穿其中,曲末以鼓手Jeff “Tain” Watts精彩的獨奏作為結束。

對於義大利樂迷而言,法侯首張個人專輯Black Inside或許只是「遲來的正義」,不過對於有眼不識泰山,歐洲以外的樂迷而言,Black Inside是一張素質很高的驚喜之作,也莫怪乎「全音樂指南」要稱它為「九○年代令人最滿意的主流爵士(樂手)首張作品之一」。

千禧年之前,法侯在Enja發行了第二張專輯Thorn。比起第一張專輯,Thorn以四重奏為主,其演出陣容又更堅強了!除了法侯本人演奏鋼琴之外,還有年輕的次中音薩克斯風好手Chris Potter(貢獻了近二分之一的演奏錄音)、近年來創作頗豐的低音貝斯手Drew Gress、以及十分活躍的老牌鼓手Jack DeJohnette等。

如同前一張專輯,法侯對於迎接各種音樂上的挑戰是沒有任何困難的。無論是曲子中變化多端的速度,或是結構複雜的樂句,他演奏的態度極為嚴謹,甚至強勢,但音樂的整體「表情」卻是怡然自在的。無論是哪位樂手丟給他的課題,法侯都是毫無阻礙地接招。第一軌的專輯同名曲「Thorn」,法侯就先與Chris Potter過招,雖然兩人都是強勢的樂手,卻能合作無間,彼此激盪出漂亮的音樂火花,第四軌的「Epoche」也有Chris Potter的參與。這首曲子的節奏較慢,Chris Potter以演奏主旋律為主,讓出較大的空間給法侯作即興上的發揮。第三軌「Preludio」又是一首「隱藏式拉丁元素」的曲子,法侯在演繹這首曲子時加上了個人豐富的想像力,搭配著鼓手Jack DeJohnette敏銳而複雜的伴奏,讓整首曲子聽起來音樂色彩十分絢爛豐富。

第五軌的「Caravan」(中譯:「駱駝商隊」)是艾靈頓公爵的名曲,以Jack DeJohnette複雜的鼓點作為開場。聆聽的重點,自然是放在法侯可收可放的即興詮釋上。第六軌的「Arabesco」,照樣由Chris Potter開頭,吹出帶著中東音階色彩的主旋律,而節奏組合則緊密跟隨著薩克斯風抑揚頓挫的旋律,鼓手Jack DeJohnette的伴奏表現特別稱職,把整首曲子的情緒起伏表達得淋漓盡致。隨後輪到法侯,只聽他先附和主旋律,隨即展開鋼琴即興秀,一方面是言之有物,另一方面也是切中要領,絕不囉唆,很快地又奏回主旋律以作為結束。由明星陣容演出的Thorn,集結了各方好手,但聰明的樂迷或許已經發現了,這些樂手的表現再怎麼搶眼,主秀明星還是法侯本人啊!

錄完Thorn不久,法侯接受法國廠牌Sketch的邀約,和低音貝斯手Jean-Jacques Avenel、老牌的瑞士裔鼓手Daniel Humair等人合作,錄製了一張非常精彩的鋼琴三重奏專輯Borderlines。Sketch是一家擅長以製作小編制爵士鋼琴專輯的廠牌,錄音不但相當發燒,封面設計也很有創意,後來雖然經營不善被日本的澤野工房收購,製作人Phillippe Ghietmetti又另起爐灶,創設了另一家路線相似的廠牌Minium(台灣亦有代理)。

在錄製Borderlines之前,法侯的作品雖然口碑甚佳,但與他合作的樂手,大多是為他伴奏,扮演綠葉的襯托角色。法侯為主,他人為輔的區分十分明顯。Sketch的老闆Phillippe Ghietmetti或許也洞察到這一點,法侯的表現若要更精彩,單有明星般的強勢鋼琴即興是不夠的,若能將鋼琴三重奏的「三方對話」境界發揮到極致,讓三件樂器既「合作」又「對抗」,各發揮所長,則其音樂成就可更上一層樓。

Borderlines不但強調三重奏的對話,連大部分的曲目創作也是由三位活躍於義大利的樂手平均負責。這讓所有的樂手都有機會演奏到自己最熟悉的曲子。在錄音方面,我們可以聽到Jean-Jacques Avenel鬆軟Q韌的低音貝斯,Daniel Humair激昂而又動態十足的鼓群,即使是演奏到最熱烈的時刻,這組三重奏的每件樂器的聲響依然是明亮清晰,沒有絲毫的混濁。

筆者相信,對法侯而言,Borderlines絕對是他生涯中的轉捩點,也是個人演奏的里程碑。論技巧之成熟、旋律之動聽、感情之豐沛,這張專輯絕對是法侯最好的作品之一。難能可貴的是,這張專輯不再有紅花綠葉之分,透過鋼琴、低音貝斯和鼓群之間的緊密對話,樂器彷彿是會呼吸的生命體,細微的動靜與拉扯,都可以交織成動人心弦的音樂篇章。

二○○二年,法侯在Enja旗下發行了第三張專輯Next Stories。這是一張以鋼琴三重奏為主的專輯,與他搭配的樂手為Ed Howard(貝斯)以及Gene Jackson(鼓)。除此之外,新加入了拉丁節奏樂手Pibo Marquez也貢獻了過半的曲子錄音,他的參與對Next Stories產生了很好的加分效果,也讓這張專輯增添幾許拉丁風情。和之前在Enja發行的專輯相較,可能是因為曲目選擇的關係,Next Stories少了一點法侯慣有的嚴謹和強悍,多了一點抒情曲的甜美多汁。從第二軌寫給自己愛犬的「Theme for Bond」一曲裡,悅耳的旋律,放鬆的節奏,就可聽出法侯有多麼疼愛這隻以○○七電影主角龐德命名的狗了!

在Next Stories專輯中,筆者最喜愛的曲子乃是專輯同名曲「Next Stories」,不單是因為動聽的旋律彷彿出自一部扣人心弦的浪漫電影,也是因為這組三重奏詮釋這首曲子的方式實在是太精彩了。在法侯的巧手演奏之下,鋼琴的旋律就像一格接著一格播放的電影畫面,訴說著高低起伏的故事情節。接下來的「I Could Have Done More」則是不折不扣出自於《辛德勒名單》電影配樂(原作曲家為知名的電影配樂工作者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由法侯獨奏演出,或許是因為描述的是二次大戰的種族滅絕的悲劇,法侯以沈重憂鬱的情緒詮釋此曲,兼具了旋律和深度之美,也是這張專輯的推薦曲之一。

第七軌的「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是一首知名的抒情曲,也是現代爵士樂手經常演出的標準曲目,咆勃樂的旗手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就很喜歡詮釋這首曲子,法侯以嶄新的手法展開這首曲子的前奏,賣弄了一點關子,最後才在快結束之前回到真正的主旋律,是相當特別的演繹方式。第八軌的「Few Days」則是另一首拉丁風味的曲子,當然啦,法侯是絕對不會用我們想當然爾的手法來詮釋它的,倒是Pibo Marquez的康加鼓表現很是活潑搶眼。若是沒有他的伴奏,Next Stories可能會失色不少呢!

發行了Next Stories之後,法侯回到義大利爵士廠牌Cam Jazz發片。這個廠牌最有名的特色之一,就是以義大利知名電影導演如費里尼、帕索里尼等人的作品配樂為素材,製作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爵士樂專輯。到目前為止,法侯一共在Cam Jazz發行了三張水準很高的專輯,將於下一期專欄中詳細介紹。


(一)在Black Inside之前,法侯曾經發行了兩張專輯,分別為Viaggio Ignoto(1991)與Expose(1996),但均沒有獲得國際樂壇的矚目。法侯是在Enja發行Black Inside之後,才真正成為國際知名的爵士鋼琴家。

(二)後咆勃風格並沒有一個標準統一定義,它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而已。從四○年代末以來,爵士樂經歷了編制縮小、重寫旋律與加長即興的革命以來,其主流風格一直圍繞在「咆勃樂」(bop),並根據此一音樂演奏基礎而有各種變化。七○年代以後,爵士樂雖然因為遭受搖滾樂的衝擊而式微,但主導主流爵士樂的咆勃風格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在取材和詮釋方面更為兼容並蓄,融合了各種音樂元素,我們常可以在法侯的鋼琴演奏中聽到他取材的廣泛多元,即使其結構並沒有偏離咆勃樂的主軸,他演奏的手法,喜好使用的即興旋律,與盛行於四○年代末至六○年代初期的咆勃樂(或是強調與黑人草根音樂結合的精純咆勃)仍有差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前衛搖滾與爵士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