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嚴肅樂迷」與「音響發燒友」之間的交流

:二○○五年音響大展中的爵士樂軟體展示側寫

像我這樣喜歡到處買CD,卻對改造或升級音響系統沒興趣的人,照理說對上個月在亞太會館舉辦的音響展應該沒有太大興趣。新天新地的老闆林主惟有句名言:「玩音響的人對音響都有一套堅持,對於應該聽什麼音樂反而比較具彈性。而聽音樂的人則對自己聽的音樂有另一套堅持,對於應該使用什麼音響系統則不會堅持。」看起來,「嚴肅樂迷」與「音響發燒友」好像沒什麼交集,是吧?

由於電腦下載風行(連音樂盜版商都快沒飯吃了!),近幾年來傳統CD的銷售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走進各大唱片行的後方或二樓(通常是古典、爵士與發燒片),若將兩手隨便往一排又一排的CD「抹」下去,我敢保證你的雙手一定沾滿了灰塵。沒錯,除了極少數的唱片行之外,這就是現在台灣音樂軟體通路的慘況。

台灣的唱片行真的沒有什麼片子可買嗎?非也!樂友真的只靠電腦下載聽音樂嗎?非也!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部分唱片行仍有一些熱愛音樂且具服務熱誠的店員願意以專單的方式,持續為消費者進好貨。而唱片公司當然也會引進一些加側標的好專輯。只不過,由於連鎖唱片行管理政策的關係,通路進片的數量十分有限,況且,這類的專單服務,在某大唱片行跳樓大拍賣(專單引進的CD)之後,目前也越來越罕見了!至於電腦下載的問題,我所熟識的爵士樂友(無論是「嚴肅樂迷」或「音響發燒友」)在試聽新專輯與尚未發行的現場錄音時,確實會從網路下載mp3檔,但最後仍然會選擇CD為主要的聆聽軟體--我想門外漢應該都聽得出mp3與CD差別在哪裡吧! 在慘澹的唱片市場中,目前國內的音樂軟體的消費主力也只剩下「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狂熱樂迷(或曰,嚴肅樂迷,這樣的稱呼並沒有自大之意,只是用來描述一些人聽音樂的態度而已,讀者切勿誤會)與音響發燒友兩大群人。身為狂熱樂迷的我,總不能一味地依賴網路唱片行(含運費之後,它其實還是蠻貴的),或是與三兩好友孤芳自賞吧?我真心的認為,「嚴肅樂迷」與「音響發燒友」應該是不互相衝突的,反而有水幫魚,魚幫水的效果。如果可以透過彼此交流的方式,把聽音樂的這塊餅做大,相信仍然可以為台灣的唱片市場澆灌活水!筆者對音響的認識或許有限,但我可以與音響發燒友交流的,是聆聽了十幾年爵士樂的經驗(包含無數國內外現場演出)與感受,而發燒友對於好音樂類型的「不堅持」,正是音樂軟體銷售可以持續通暢的重要原因。所以當「音響城邦」的編輯邀請我撰文,主題是「介紹此次音響展印象深刻的房間」,我不但馬上答應,而且只選擇此次參展的音樂軟體代理商,介紹範圍則限於我最熟悉的爵士樂。

這次參展的廠商有一百多家,不過參展的唱片公司或軟體代理商並不多,大約有十七家左右,大約只佔一成五左右,這雖然讓我的任務相對地輕鬆,不過由於軟體商並不集中,從二樓到十三樓都有分佈,還是爬了不少階梯,雙腿做了不少運動!

進入軟體商的展示房間之後,若沒有馬上看到熟悉的爵士廠牌,我就會問銷售員「爵士樂的CD放在哪裡?」有趣的是,銷售員通常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大力推薦爵士人聲專輯給我,另一種則是「妳聽爵士樂啊?女生聽爵士樂很少見哪!」看來,爵士人聲專輯仍是廠商主打的音樂軟體,而我在打破刻板印象方面還要多加把勁!

接下來,我會檢視這些爵士樂廠牌旗下的品項被代理的齊全程度,是否可以在「強調發燒」與「音樂品味」之間,求取一個平衡點。同時,我也會評量試聽系統與試聽環境品質如何。最後,若有機會的話,我會與銷售員閒聊,瞭解他們認識爵士樂的程度。

綜合這次音響展的尋訪與觀察,幾個現象值得一提:

SACD與其他高規格,強調發燒片的CD來勢洶洶:與去年相較之下,今年音響展的SACD明顯變多了!最明顯的就是代理Telarc的上揚(尊品),這兩年出新片的爵士鋼琴家Geri Allen、上原廣美,以及當紅的吉他手John Pizzarelli等人的作品,都已經有SACD版發行。以代理日版發燒片著稱的天碟,也展示了為數不少的XRCD,具特色的專輯,可以薩克斯風手Art Pepper在日本現場錄音為代表(真的很發燒!)。

音樂與影像軟體搭著藝人來台現場演出,特別具有號召力:每年兩廳院的夏日爵士音樂節幾乎都會找特別有票房魅力的爵士歌手來台演出,今年的主打牌是Stacey Kent,在台灣有不少粉絲,專輯代理廠商自然趁此熱潮力推,連DVD都出現了!流行音樂方面,七零年代的迪斯可大團Bee Gees兄弟的老二要來亞洲獻唱,他的現場演出DVD相信也能吸引一些「五年級」消費者的注意!

音樂主題的DVD市場欣欣向榮,品項也趨於多樣化:DVD Player的普及,帶動了家庭電影院的風潮,除了值得蒐藏的經典電影之外,現場演出DVD也是重要的銷售主力。喜馬拉雅大概是所有的參展廠商中,代理爵士現場演出的DVD品項最多的公司了!除了相當有名的Norman Granz(Verve唱片公司前老闆)帶領的JATP演出之外,還有一系列的瑞士蒙特婁爵士音樂節現場演出DVD。針對流行音樂與搖滾樂的族群,喜馬拉雅也有不少好東西。除此之外,金革雖不刻意作爵士樂DVD系列,不過筆者倒是發現若干軟體中,有古典與爵士樂手攜手合作的演出,頗值一觀。 LP精神持續茁壯:八零年代末期由於CD崛起被棄如敝屣的黑膠唱片又回來了!而且聽眾有年輕化的傾向。在爵士樂方面,除了巨禮文化(醇品)有大約一箱的Muse與Landmark唱片公司的原版黑膠唱片之外,就屬Joy Audio(上瑞)擺出來的復刻片陣仗最大。筆者尋訪的時間是週一下午,相較於其他某些展示間較少的人潮,上瑞的展示間相當熱鬧,不簡單喲!

不過,亞太會館的樓下樓上跑了幾趟,筆者也發現這次音響展仍存在著一些值得軟體廠商注意的問題:

純粹為出清存貨的花車系列對提升聆聽文化沒有幫助:不可諱言,許多樂友確實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態來參觀音響大展。然而,台灣音樂軟體市場最大的病因,正是商人削價競爭,導致消費者只想撈便宜,結果兩頭落空(削價絕對賺不到錢,便宜則大半無好貨,即使是好專輯,廠商也會因血本無歸而停止代理)的現象。此種惡性循環也該停止了!音響大展不應是推廣CD的終點站,反而應該是起點,廠商宜重新教育消費者,而非一味地以割喉價格戰把市場作死。傳統CD有停滯代理與品項減少之勢:「代理不全」,「有代理權但卻不引進片子」與「說會引進但卻音訊全無」是國內樂迷對代理商最大的批評。筆者並不知道SACD或是高規格的發燒片是否會全面取代CD,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SACD版的專輯並未普及之前,傳統CD並非沒市場,而是好專輯缺乏宣傳與推廣之故。再者,日本的Venus與King Records、美國的Concord,這些爵士樂廠牌的錄音水準都是有目共睹的,可惜這些廠牌的品項似乎有減少之勢,令人覺得惋惜。

代理商宜在側標方面多下點功夫:有時候,代理商不是沒有引進好片,而是側標寫得太不知所云了!每張專輯都是「爵士大師」所作,這不是講廢話嗎?「XXX國新銳爵士旋律」,拜託,這位樂手早就滿頭白髮啦,哪來的新銳啊?「爆棚錄音」?爆棚?有這個必要嗎?「牛筋般的貝斯」?可以換點形容詞並告訴我音樂真正的特色嗎?這位樂手演奏什麼樂器,誰是他的伴奏班底,選擇曲目與詮釋的方式偏重哪一種風格?傳統?前衛?還是兼而有之?特色在哪裡?為什麼值得聆聽?下次寫側標之前,還請代理商聘請的寫手多做點功課!

為發燒而發燒的現象:對於「嚴肅樂迷」而言,發燒片不是不能買,而是有些時後它的音樂不是太單調,缺乏創新,要不然就是太「軟」了!值得玩味的是,許多標榜發燒片的爵士樂專輯,除了少數例外,參與的樂手泰半都不是特別有名,更不能算是新風格的締造者。舉例:前陣子頗受矚目的日本鋼琴手兼歌手綾戶繪智,相信有許多發燒友都因為音響雜誌的高評價去買了她的作品,所費不貲。

筆者曾經在NHK的紅白對抗賽看過她演唱老歌「田納西華爾滋」,綾戶小姐確實是唱得蠻有風味的。不過,比綾戶繪智更有意思的日本鋼琴家可就多了!包括年輕時創作力非常旺盛的山下洋輔(他去年發行的新專輯Pacific Crossing一直都賣不掉,最後在唱片行淪為半價拋售)、EMI曾經代理過的大西順子、現在主推的松勇貴志(他曾經來台參加台中爵士音樂節,您參加了嗎?專輯錄音與現場表現有何差異?),以及筆者近來十分醉心的前衛鋼琴家藤井鄉子(Satoko Fujii)(很湊巧地,她與綾戶隸屬同一家唱片公司ewe,但代理公司似乎對藤井毫無興致!)……他們都是難能可貴,值得注目的優質音樂家,沒有一個比綾戶繪智差,甚至更勝一籌,但為什麼他們無法得到台灣發燒友的青睞呢?況且,話說回來,我們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各廠牌的錄音技術早已不成問題,部分歐洲的廠牌(例如法國的Label Bleu)早也已經是HDCD的規格。時代在改變,「發燒」只是其中一個聽音樂的標準而已,樂迷的耳朵是可以教育的,請代理商多多加油!


筆者就爵士樂的軟體展示中,「最能挖到寶」、「最讓LP迷心動」、「最舒適的聆聽空間」以及「DVD瞎拼寶地」等四項,提出推薦:

最能挖到寶—韻順:雖然側標的資訊性不足,但對於「嚴肅樂迷」而言,這家公司代理的南歐廠牌如Nuba或Karonte,卻是最能讓識途老馬挖到寶的銷金窟。以融合佛來明哥和爵士樂聞名的西班牙鋼琴家Chano Dominquez(「五十四街傳奇」DVD曾介紹過),薩克斯風老將Pedro Iturralde(西班牙重量級的爵士樂手,有兩張專輯列於日本爵士批評社出版的「歐洲爵士1800張」推薦名單中)都是這些廠牌的代表性樂手,雖然韻順代理的品項已剩不多,但好專輯的密度仍高。除了上述的南歐廠牌之外,也有Enja與Koch Jazz(以發行經典錄音聞名)等廠牌少量的專輯,筆者因此意外地撿到一張荷蘭女歌手Rita Reys與荷蘭管弦樂團合作的專輯,不錯聽哩!


最讓LP迷心動—Joy Audio(上瑞):就爵士LP而言,Joy Audio在這次的展示並不是沒有對手,但相對於其他廠商只是把爵士LP當成出清項目(而且價格還賣得蠻貴的),Joy Audio經營之用心,值得喝采。單是看到置物木箱堆疊而成的LP牆,那種簡潔的美感,就足以令人怦然心動了!筆者在這裡看到許多藍調之音的經典錄音,許多復刻的LP(如Johnny Griffin的Introducing Johnny Griffin、Horace Parlan的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是連CD版都一片難求的。此外,John Coltrane在Impulse!的復刻盤作得相當精美,重製水準不錯,定價也算合理,值得發燒友考慮。

最舒適的聆聽空間—金革:大部分的軟體展示間都沒有準備椅子,讓消費者可以坐下來聽音樂,金革是少數的例外,布置的聆聽空間像居家客廳一樣,相當舒適,展示的DVD可看性也高。筆者逛到金革時,兩腳已經很酸了,金革為消費者貼心準備的沙發焉有不坐之理!也就在這時,筆者才注意到螢幕上播著小澤征爾指揮的「2003年溫布尼音樂會」,以及與他合作的盲人鋼琴家Marcus Roberts(曾任小號手Wyton Marsalis的鋼琴手)三重奏,演奏著蓋西文的曲子,真的很好聽!所以我說:「沙發是行銷利器」。

DVD瞎拼寶地—喜馬拉雅:誠如前述,喜馬拉雅是所有的參展廠商中,代理爵士DVD品項最多的公司。台北爵士同好組成的Jazz Pie也曾與喜馬拉雅公司合作,辦過Norman Granz領軍的 JATP 音樂會系列DVD聆賞會。喜歡R & B的樂友,喜馬拉雅代理的蘇利文劇場(脫口秀節目)系列,有許多七零年代知名藝人的演出,有其可看性。針對聽藍調音樂的小眾市場,喜馬拉雅也推出了John Mayall(英國藍調樂團Bluesbreakers的靈魂人物)七十歲的現場演出,畫質與錄音都屬上乘。

最後,筆者對於此次音響展的軟體展示,斗膽提出幾項建言,並誠心期待下次音響大展有更多優質的軟體廠商參與:

請有心推廣音樂的軟體商「真正」瞭解旗下代理的廠牌全貌,引進品質精良的專輯,解決樂迷們對於「品項不全」的抱怨,讓也國際網路唱片行少賺點錢。
爵士Vocal專輯並不代表爵士樂全貌,也不一定是行銷的不二法門。只要專輯有具特色的樂器組合、創新的編曲、有創意的即興以及樂手之間的緊密默契,都值得向大眾推薦。
加強側標寫作品質,全面提升聆聽水準。好專輯不是賣不掉,而是缺乏推廣,想好好推廣爵士樂,請先從改善側標做起,並盡量在網路上開放一小段若部分曲目試聽。
「發燒」,只是基本條件,如何向消費者介紹音樂的內涵,使之學習並享受音樂之美,才是真正的挑戰。請以「教育」取代「行銷」,擴大聽眾的消費潛力

留言

  1. Ray,
    謝謝你幫我勘誤。至於設連結一事,非常歡迎!
    小威

    回覆刪除
  2. kubrick您好,
    謝謝指正!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洲爵士歷史

「ECM式」的音樂?

前衛搖滾與爵士的關係